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4月8日,台湾召开“国统会”第14次会议,李登辉就大陆政策作了主要报告;台湾“陆委会”、“‘外交部’”及“国安局”负责人也对相关议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在这些讲话中虽有些许新的提法,但台湾高层仍没有改变“分裂分治”、“两个中国”的市场n其一,李登辉等仍在顽固坚持两岸是“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错误主张。在讲话中,李登辉再次回避“一个中国”原则,声称“两岸关系的发展,必须从对等分治的历史与政治现实出发”;“在推动两岸关系时,应坚定国家的生存至上,人民的安危与福祉优先的立场”。台湾“陆委会主委”苏起在其报告中…  相似文献   

2.
台湾     
《台声》2015,(22)
<正>人物刘泰英:挪用公款三年定谳近日,有台媒报道,国民党前投管会主委刘泰英挪用"国安密账"公款750万美元,存入海外人头账户后换成旅行支票,再找人兑换新台币,捐给他创办的台湾综合研究院。台湾"最高法院"认定他与已故的前台湾"安全局局长"殷宗文合谋侵占这笔钱,依贪污罪判刑3年定谳。台北地检署表示,刘泰英是确保执行的对象,检方已展开监控;检方收到判决书3周内会发监。特侦组起诉指控,前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指示动支台湾"安全局"奉天项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是最近中美首脑会晤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克林顿访华,对台湾产生强烈冲击,从下面综述的台湾媒体的报道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各界的高度重视。台朝野各党:密切关注美“三不”政策对台产生的强烈冲击克林顿是第一位公开阐明美对台实行“三不”政策的美国总统,引起台湾当局高度重视。从李登辉、连战、萧万长到“外交部”。“陆委会”以及“大陆工作委员会”等部门的官员相继对此发表看法。台当局最担心的是“三不”政策对台湾产生的冲击,担心他们所谓的“台湾利益”会由此受损。7月2日,李登辉针对克林顿访问大陆行将结束时表示,…  相似文献   

4.
“国安会”(及所属“国安局”)在台湾的政治体系里有着特殊的角色与功能。两蒋时期 ,“国安会”是“动员戡乱体制”的产物 ,而“国安局”的特务情治系统是其专制统治中的重要一环。在台湾政治转型时期 ,李登辉操控“修宪” ,保留并将其纳入“宪政体制”中去 ,首次“政党轮替”后 ,陈水扁有将“国安会”扩张为“政务会议”的意图。而由李登辉至陈水扁 ,都在建构“总统制”的“总统”权力 ,对“国安会”及“国安局”的操作是其中的一方面 ,但是由于“宪政体制”的不明晰和政局今后可能的变化 ,至今这仍不能称为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5.
严安林 《台声》2011,(8):44-44
6月30日,台湾检察机关特侦组召开记者会,宣布对李登辉在任职期间涉嫌台湾安全密账贪污给予起诉。一时间,李登辉被起诉事(以下简称“李案”)引起台湾政局不小震动,蓝绿阵营各自解读,借机攻击对手。在半年后就要进行选举的敏感时刻,人们的关注点并不在李登辉是否贪污,而是这个案子对选票的流向会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名舟 《台声》2011,(7):30-30
6月30日,李登辉遭指控在国安密账中涉嫌挪用和侵占公款,特侦组侦结,依贪污治罪条例将他正式起诉。在此刻台湾的政治气氛中,陈水扁已入狱,李登辉又遭起诉,无疑是一爆炸性话题,对正展开中的“大选”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无疑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7.
台湾“外交部次长”房金炎不久前宣布:如果台湾被接纳为联合国成员,台湾将向联合国提供10亿美元的基金。台湾“外交部”发言人冷若水证实这一构想不是“外交部”“闭门造车”,或某个长官的“异想天开”,而是奉“行政院”核可,经李登辉同意的。 台湾当局公然挂牌10亿美元,企图高价收买联合国会籍,是何等荒唐。台湾的“立法委员”抨击这一收买联合国“门票”的构想,是把国际社会和台湾民众当成都可收买和愚弄的对象,这就佐证了国际上对台湾“财大气  相似文献   

8.
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为了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他要求在参加国际组织、处理与外国的邦交问题上套用两德、朝韩模式。今年6月朝韩首脑会晤期间,台湾又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对此,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两德、朝韩模式无法解决两岸问题。”事实上,台湾问  相似文献   

9.
胡必松 《台声》2002,(12):20-21
“喜欢乱讲话”,这是岛内许多媒体对李登辉的评价。李登辉的“乱讲话”,常常表里不一、自相矛盾,比如他在口口声声称“爱台湾”的同时,却总是提出一些“害台湾”的主张。之所以如此,其实是源于李登辉内心深处的“皇民意识”。了解李登辉的人都知道,虽然他常以“台湾之父”自我标榜,但念念不忘的却是自己“20岁之前是日本人”。在李登辉的思想意识中,被扭曲的“台湾意识”只是表象,背后隐藏的浓厚的“皇民意识”才是实质。这种思想意识的二重性,正是李登辉胡言乱语的根源。最近李登辉抛出的所谓“脱古”等系列言论充分证明了这一…  相似文献   

10.
徐青 《两岸关系》2002,(11):31-32
“台湾综合研究院”(简称“台综院”)是岛内民间智库之一。长期以来,岛内智库在各自的党派利益背景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 “台综院”是1994年2月由刘泰英负责设立的,刘泰英自任院长。连任“台综院”院长7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党“本土化” 的实现以及岛内政党政治的发展,国民党和民进党对台湾前途主控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但国民党主流派与民进党主流派在台湾前途等问题上的主张却渐近一致,政策界限也日益模糊.两党主流派都积极图谋、互相配合,推动台“加入联合国” 的活动.1993年以来,李登辉等国民党“主流派” 提出“要积极争取参与联合国,希望在未来三年内使此一问题能受到国际的普遍重视”.“行政院”、“外交部”分别成立了“参与联合国决策小组”、“参与联合国策略小组”,负责组织策划与指导,并大造声势,全面推动台“参与联合国”.  相似文献   

12.
默言 《台声》2001,(4):1-1
最近,日本右翼人物小林善纪的漫画书《台湾论》中文版在台湾出版。此书公然歪曲历史、美化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借李登辉、许文龙等“台独”媚日分子之口,宣扬“皇民化”意识,鼓吹台湾“去中国化”的分裂言论,遭到了海峡两岸有识之士的同声谴责。   《台湾论》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是小林与李登辉个人的访谈,近四分之一的篇幅奢谈台湾的认同、民族主义、台湾的大血统及台湾的历史等。第二章“李登辉对日本的爱”是让日本右翼人士最感“欣慰”的部分,也是李登辉汉奸嘴脸的大曝光。在书中,小林不但将李登辉视为日本遗产的保护者,还希…  相似文献   

13.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后,“陆委会”就李登辉的“两国论”发表书面说明,诡称“两国论”是从历史等观点“对既存事实作明确说明”。本文通过对台湾的地理、民族、文化及中国历代政府对台湾的管理等大量历史事实,证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李登辉抹煞“台湾属于中国”的历史枉费心机,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14.
李家泉 《台声》2001,(5):13-14
自李登辉以来,台湾社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这就是凡主张“台独”或倾向“台独”的人,都说他们是“爱台湾”的。最近一年来愈演愈烈。   李登辉是自称“爱台湾”的人,主张“台湾优先”、“台湾第一”、“台湾生命共同体”,并且自比摩西,希望率领台湾人“穿越红海”,去自建“台湾人的国家”。   吕秀莲是自称“爱台湾”的人,张口闭口“台湾人民的利益”、“台湾人民的意愿”、“台湾人民的幸福”,说什么“台湾是属于台湾人民的”,“台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金美龄是自称“爱台湾”的人,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最近台…  相似文献   

15.
8月14日,李登辉在台湾“国民大会”就代表所关切的台湾经济发展前景和两岸经贸关系问题作总结时,提出“以大陆为腹地来建设亚太营运中心的论调必须加以检讨”,并要求财经部门制定限制台商投资大陆的相应办法等.就是说,李登辉又在挥舞大棒、限制台  相似文献   

16.
1996年底,伴随着台湾桃园县“县长”官邸的一声枪响,桃园县前“县长”刘邦友遭枪击身亡。这使得接任“县长”的吕秀莲有机会浮出水面。 处心积虑搞“台独” 由于吕秀莲不遗余力地从事“台独”活动与李登辉不谋而和,在1996年5月被李登辉聘为“国策顾问”,成为李登辉的智囊团重要成员之一。她十分卖力地为李登辉出谋划策。如建议李登辉在处理统“独”问题上不要讲统一,也不必讲“台  相似文献   

17.
杨毅周 《台声》2000,(5):8-9
2000年3月18日 ,台湾“大选”落幕 ,国民党候选人惨败 ,民进党上了台 ,从而宣告国民党在台湾统治55年的结束。3月24日 ,李登辉在民众的一片叫骂中被迫辞去国民党主席的职务 ,从而结束了为期12年的所谓“李登辉时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 ,台湾社会的民主化趋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浪潮势不可挡。在内外压力下 ,蒋经国于1987年被迫解除戒严 ,开放党禁 ,同时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于是 ,两岸交流迅速增加 ,台湾社会与两岸关系都进入转型期。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 ,李登辉作为接班人接任台湾“总统” ;同年7月 ,李登辉接…  相似文献   

18.
5月19日,李登辉在其官邪举行《台湾的主张》新书发表会。此书中文版由台湾远流公司出版。为扩大影响,该书有平装本和专供义卖用的珍藏本两种版本,书上还有李登辉的签名与藏书章。“(台湾的主张)主张什么?《台湾的主张》系统地阐述了李登辉在政治、经济、两岸关系上的~贯主张。李登辉在书中,集中谈到了他个人的思想历程,尤其是日本和西方文化对他的影响;他在书中把台湾定位为具有“国家主体性”的“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不仅坚持两岸“分裂分治”,而且还鼓吹把中国分为“七区”;他声称,中国的再统一“应视大陆民主化与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9.
华经中 《台声》2006,(8):91-91
由于陈水扁近年来任人唯亲,再加上“外交”空间日益萎缩,压力倍增,台湾的“外交官”们正面临内外交困的尴尬局面,“日子实在不好过”。据岛内媒体近日报道,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台湾“外交部”就对十余名高级“外交官”进行了职务调整与变动。台“外交部政务次长”高英茂、“常务次长”黄泷元相继被外放至欧洲。另外,台“外交部”还将对多位“外交代表”进行职务调整。由于此次调整幅度过大,再加上政治任命的比率偏高,台湾许多“外交代表”都对前途感到惶恐。在台湾目前的“宪政”体制中,“外交权”一直由“总统”亲自掌管。近年来,陈水扁…  相似文献   

20.
《台声》1999,(12)
本刊讯: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表人物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猎赈灾的名义,应李登辉的邀请到台湾访问,台湾“中国统一联盟”发表严正声明,对李登辉趁台湾这次大地震的机会搞“地震外交”,勾结日本反华势力企图破坏两岸和谐,表达强烈的抗议。声明说,台湾发生“九二一”大地震之际,大陆人民基于两岸同为中国人的血浓于水的情感,立即自动自发捐献,官方也表达捐款之意,结果为当局所拒绝。但对石原这样军国主义的政治人物却是由台湾最高领导人出面邀请,不能不使人质疑李登辉的居心。“统联”认为,李登辉勾结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破坏亚洲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