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岸关系》2010,(8):8-8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出现转折,出现和解,和平发展到今天,这是60年来未有之大成就。这不仅仅是两岸的和解,而且从深远看,两岸的和平才是台湾人民最大的安全利益,也是两岸人民的福祉。现在两岸签订了ECFA,两岸经济有了更紧密的关系,两岸的和解或者和平也有了更扎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纪欣 《台声》2013,(2):32-32
马英九在2013年元旦祝词中,呼吁大陆新领导人习近平在巩固“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全面扩大与深化两岸交流。马英九也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中华儿女,两岸都应该将确保台海永久和平当成首要之务。两岸交流越制度化,两岸人民对彼此的认识越深入,两岸的和平也就越巩固。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3,(11):32-33
“两岸和平、共同发展”是两岸人民追求富强、发展民主、促进文明、创造和谐与实现梦想的共同价值与信念,是以交流促进理解、以互信化解敌意的必由之途,也是当前及未来推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增进两岸人民福祉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实现两岸直接、双向“三通”一直是两岸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无论是从两岸人民往来便捷化、经贸交流便利化,还是从缓和两岸关系、为两岸开展政治对话营造合适气氛角度分析,“三通”都是不容回避的议题。从一定意义上看,“三通”不仅是两岸间必须尽快予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两岸关系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课题浅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领土主权意义上,“两岸一中”是现存状态,不需要追求,但需要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如何正式结束两个政权之间的敌对状态,达成有序分配内政和外交空间安排的共识;如何解决与两岸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问题。“领土主权一体,政府差序并存;存量原则不变,增量拓展共商”的原则可以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点是解决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问题。双方可以在合作的基础上提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沦述。  相似文献   

6.
两岸近几年和平友好,你来我往,交流交往热络,其乐融融。两岸人民尤其是台湾人民无不渴望两岸现有和平状况能够持久化、常态化,然而怎样才能做到?从什么地方迈步?  相似文献   

7.
声音     
《台声》2014,(9):14-15
林中森:清廷国势孱弱因此甲午战败,台湾进入日本殖民统治的悲情时代。但台湾人民抗日、保卫家园事迹遍传,这些历史教训不能忘。两岸人民应汲取教训、珍惜和平发展的成果,让两岸缔造的和平发展成果使全球刮目相看和学习。——8月1日,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在“甲午风云·宝岛悲歌”活动中作出上述表示。  相似文献   

8.
2005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通过并实施《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一部促进两岸关系、推进两岸和平统一的法律,是一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法律,是一部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法律。一、和平统一完全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阐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从争取两岸和平统一大局、从台湾同…  相似文献   

9.
两岸“三通”一直是发展两岸关系的焦点问题。祖国大陆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两岸直接“三通”的主张,20多年来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三通”取得了局部突破,但由于台湾当局给两岸通航设置了重重障碍,致使两岸直接“三通”至今无法完全实现。实现两岸直接“三通”不仅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而且对福建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台海和平环境的建立,是两岸当局与人民自1949年内战之后一直的期待。两岸对和平远景的期待可以理解,但从理想走向实际却需要一段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前言、两岸创议“和平协议”的历史背景介绍、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协议设计与推行、两岸对“和平协议”解读的相互冲突,以及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展望,来解析两岸对此一问题的立场与要求,并整理出双方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以及彼此尚无法“跨出门槛”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1.
金建 《台声》2006,(6):22-25
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举行了历史性的会谈,并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开启了两岸政党对话交流的大门。2006年4月14日,为落实两党共识而举办的“两岸经贸论坛”在春意浓浓的北京隆重登场。一年来,两岸政党交流获致的共识中,凡由大陆单方面可以做到的已全部落实,需两岸协商落实的事项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尽管台湾当局领导人坚持“台独”路线,意图破坏两岸政党互动正在建立起来的良好氛围,但在主流民意日益凝聚的背景下,在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发展可谓是如沐春风、气象一新。200…  相似文献   

12.
在海峡两岸开展交往的情况下,两岸间的法律冲突问题必然产生.两岸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就是两岸法律冲突问题所引发的一个十分重要而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以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真正保护,关系到两岸交往能否得以正常、良性发展.目前,台湾当局有关两岸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方面的规定主要是1992年7月16日台湾“立法院”通过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以下简称“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共有20多个条文,约占该条例总条数的四分之一,份量相当不轻,本文就其基本内容作些评析.  相似文献   

13.
<正>2005年4月29日,国共两党领导人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推动两党关系和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确定了国共两党的共同政治基础,提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描绘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美好蓝图。"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代表两岸人民争取和平发展的最大利益和深切心愿。2008年5月马英九上台执政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连、宋两人,争先恐后访问大陆,他们此行的结果,是促使两岸关系朝正面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此次连、宋大陆行,揭开了两岸历史新的一页。连、宋大陆行已圆满落幕。那么它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什么呢?一“,两岸和牌”的正式诞生。“两岸和牌”已经成为台湾人民可以接受的一种新选项,也代表了目前岛内的主流民意。“两岸和牌”为何?台湾人民深刻感受到:两岸应“和合”。——“和合”者,和解、合作、和平也,也就是两岸双赢。二,“两岸和牌”不是连、宋的专利品:“两岸和牌”的取得,不是因为岛内某一人或某一党,而是来源于大陆因素、华侨华…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10,(3):62-62
自2008年5月国民党主政以来,台湾地区的形势发生了非常积极的变化。海协会和海基会进行了四次卓有成效的会谈,达成了12项协定,两岸联手抗击全球金融危机,极大地推动了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人民交流日益密切,经济合作蓬勃发展。现在是两岸分隔60年以来最好的时期,美国也多次表态支持两岸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两岸同胞往来日益频繁、经济联系更趋密切的今天,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达到互惠互利,不仅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提供强大的动力,而且也将更有利于造福两岸人民,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为此,新年伊始,我们就两岸经济合作问题采访了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名誉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原主席成思危。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5,(6):28-28
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昨日会面后,宣布两党达成六项重要共识,包括将当年双方各自口头表述的“九二共识”,简化成“两岸一中”的新概念,坚决反对“台独”,结束敌对状态,并大力加强两岸经贸合作,促进台湾人民参与国际活动等,令两岸关系进程再向前走一大步,为未来发展前景创造了无限空间。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导的对台政策新思维,获得台湾两大在野党领袖的积极响应合作,而且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两岸和解的大趋势已经形成。此时此刻,陈水扁作为台湾的执政领导人,必须作出历史性的抉择,对两岸人民有所交代。…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一直深受国人的尊重,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特别是在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重大活动中,高举孙中山的旗帜,可以进一步增进共识,拉近两岸人民的心灵距离,推进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继续向前。  相似文献   

19.
日前,日本接连发生强震、海啸与核能灾害,相关的防灾救灾议题,成为两岸共同关心的重要议题,也与两岸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在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时期,两岸加强防灾救灾领域的合作,这不仅有利于最大程度维护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而且也有利于推动两岸互信的建立,可谓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本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真诚愿望,郑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这一新的理念,反映了两岸关系的发展大势,代表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