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历过“文革”的人,恐怕对“打倒刘、邓、陶”这一口号记忆犹新。陶铸和邓小平,没有很深的历史和个人关系但是在思想上是接近的,感情上是好的。"文化大革命"中,"刘邓陶"之所以连在一起,缘于陶铸对刘少奇与邓小平的敬佩与尊重。 曾志在谈及陶铸同邓小平之间的关系时说:陶铸说, ‘1949年,二野进军西南,路经武汉时我才第一次见到邓小平。邓小平调中央后,也仅是公事来往交往不深。1958年'八大'后,邓小平担任总书记,之后接触就多了,关系也更密切。我对邓小平的感觉,确是好的在1954年的党代会上,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党内允许拜师的话,当主席的学…  相似文献   

2.
由于邓小平的推荐,1966年5月底,陶铸被调往中央工作,担任中宣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文办主任。此后不久,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陶铸成为位居毛泽东、林彪、周恩来之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还担任了“中央文革小组”顾问。  相似文献   

3.
正陶铸是我党一位非常有个性的高级领导干部,连毛泽东都称他是"党内一头牛"。战争年代,陶铸以中共湖北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的身份创办汤池训练班,为党培训了大批干部;和平年代,陶铸以中南局第一书记的身份领导湖北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开办汤池训练班培养抗日骨干1933年,陶铸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同年5月,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被判处无期徒刑。1937年,国共再次合作。经周恩来、董必武和叶剑英  相似文献   

4.
焕然 《党史纵横》2004,(5):16-20
陶铸在从1966年8月2日担任"中央文革"顾问到1967年1月被打倒这5个多月的时间里,同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人进行了坚决斗争,也因此受到这些人的迫害,最终含冤去世."汉家狱辱因何怨,宋室廷刑岳慨承." 历史是公正的.今天,我们应该在史册上记下陶铸在"中央文革"中同江青等人做斗争的光彩一笔.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陶铸是受江青等人的陷害被打倒的,毛泽东偏信了江青等对他的诬陷……"这个论断不客观,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无疑,江青在打倒陶铸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江青的作用是什么呢?我认为,在打倒陶铸中,江青不仅仅"陷害",更是不折不扣、名副其实的干将和急先锋。一"文革"爆发前,毛泽东和江青同陶铸(以及曾志)的关系是很好的。江青几乎每年都到广东过冬,毛泽东"特意交代陶铸要  相似文献   

6.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选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阵容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 当时,中央决策层内能够制约林彪、江青一伙,并与其倒行逆施相抗衡的,除毛泽东外,只有周恩来和陶铸。  相似文献   

7.
扳倒陶铸之后,江青一伙的 下一个目标是周恩来 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后,刘少奇、邓小平虽然仍是政治局常委,但实际上已“靠边站”了。党和国家的重任倾在了周恩来的身上。鉴此,全会期间在讨论政治局常委分工时,周恩来向毛泽东建议,让刚从广州调中央工作的陶铸担任要职,以协助他处理党和国家的日常事务。毛泽东采纳了周恩来的建议,并在政治局常委名单草案上亲自用红笔把陶铸勾到周恩来的后面、陈伯达的前面。这样,陶铸一跃成为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中央  相似文献   

8.
陶铸与潮汕有很深厚的情缘,他除了留下汕头日报四字墨宝之外,在龙湖区妈屿岛,至今还耸立着一个陶铸亭。1962年,中南局书记陶铸(1908——1969.11.30),莅汕视察,对妈屿岛、礐石的风景秀丽、胜迹众多大加赞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一切为人民"的价值观是对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或思想渊源.深人研究邓小平的价值观及其与"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能加深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加深理解"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更加认识它同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从而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人民为本"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与唯物史观相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人民为本"价值观是我党新时期各项工作的理论基础,也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南山 《党史博览》2000,(8):22-23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选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阵容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 政治局委员除上述11个常委外,还有董必 武、陈毅、罗荣桓、彭德怀、刘伯承、贺龙、李先念、李井泉、谭震林、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 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名义上是政治局常委,实际上已靠边站,没有中央决策的发言权了。朱德、董必武、罗荣桓、刘伯承等年高体弱,基本上是“赋闲”在家。 彭德怀、贺龙已经被“打倒”。 林彪、陈伯达、康生是一个鼻孔出气。 那么,中央决策层内能够制约林彪、江青一伙,并与其倒行逆施相抗衡的,除毛泽东外,只有周恩来和陶铸。此外,还有围绕在周恩来左右的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和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三老四帅。 1967年1月4日,陶铸也被打倒了。  相似文献   

12.
二度复出的邓小平来到韶山,令接待方"拿捏"不准 1973年 10月 19日,一辆老式的乳白色"吉姆"牌轿车驶进了宁静的韶山冲.轿车停稳,从车里走下一位个子不高、神采飞扬的长者.他就是刚刚被毛泽东"解放"出来、重新委任为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邓小平是送一位重要外宾到桂林,返京路过长沙时突然决定来韶山看看的. 接到邓小平来访的消息,韶山方面召开了一个会议,安排邓小平访韶事宜.会议开得很长,意见分歧很大.围绕以什么规格接待这位副总理发生了争议.但是,争论双方都有这种感觉:无论用什么规格接待邓小平,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他们于是制定了一个"不冷不热"的接待方针.但是,究竟"冷"到哪种程度,"热"到哪个境界,让这些人"拿捏"不准.好在长沙方面首先做了示范:让邓小平坐过了时的"吉姆"轿车访韶.他们对邓小平解释说,其他车辆都已派出去了.这种车, 1959年毛泽东到韶山来时坐过.此时,国产的高级"红旗"轿车早已代替了它.平时,即使是一个军级干部坐"红旗"轿车也早已是司空见惯.长沙在派车方面为韶山做了暗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三农"思想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形成与初步发展到成熟、继续发展的历史轨迹,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邓小平"三农"思想始终都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南.  相似文献   

14.
"现实"是邓小平社会公平思想之逻辑基础.马恩"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一种原则设想的理想公平观;毛泽东脱离现实、对马恩教条化,导致了平均主义,也是"结果公平"的理想公平观.邓小平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恩和毛泽东社会公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立足于现实的社会公平观.以现实为逻辑基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10年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演绎出了无数悲欢离合、政治浮沉的故事.30年前的1973年2月,邓小平从羁旅之地江西奉召回京,重返政治舞台,便是最耐人寻味的故事之一."文革"后期邓小平的复出,有复杂而微妙的历史背景.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多次评说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为邓小平的复出提供了历史机遇;周恩来、王震、叶剑英等积极为邓小平复出牵线搭桥;邓小平也主动抓住了复出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6.
罗帆 《党史文苑》2004,(8):59-60
"以民为本"是我们党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特定诠释."以民为本"思想不仅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而且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邓小平"以民为本"思想具有深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渊源,其提出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实践途径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提出的"两个飞跃"思想,是站在时代高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近百年认识及实践连接过程的总结和概括,是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8.
“中央文革”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陶铸从1966年8月2日担任“中央文革”顾问到1967年1月被打倒这5个多月的时间里,同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姚文元等人进行了坚决斗争。陶铸也因此受到迫害而含冤去世。“汉家狱辱因何怨,宋室廷刑岳慨承。”陶铸留下了自己的怨诗,历史记下了陶铸在“中央文革”中同江青等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陶铸同志曾经战斗和生活在哲里木盟这块土地上.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却为开辟哲里木盟的革命工作立下了丰功伟绩.1945年10月,陶铸同志奉命到东北开辟根据地,任中共辽宁省工作委员会书记.11月,陶铸带领省工委干部撤出沈阳,在法库组建了中共辽西省委,陶铸任省委书记.1946年6月辽西省委改辽吉省委,陶铸仍  相似文献   

20.
李健 《党史文苑》2008,(3):53-54,57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立国之本,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党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不仅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而且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结合邓小平科技兴农思想的内涵,论速了其对加快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