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娱乐性节目<我爱记歌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征服了无数的观众,收视率节节攀升.随后河北卫视的<全民开唱>,山东卫视的<先声夺人>,江苏卫视的<谁敢来唱歌>和湖南卫视的<挑战麦克风>等节目也相继推出.为何这类型娱乐节目能很快掀起收视热潮?本文试图探究其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揭开受众对节目成功的巨大影响,并为更好地制作受众喜爱的娱乐节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沟通和传播手段不断丰富的当今社会,谁能够掌握传播信息的速度,谁就能够获得好的效益,于是直播机制便应运而生,这为主持人提供了与受众直接交流的机会,形成了直播类主持人节目的独特风格和魅力,同时又对节目的核心和形象代表者——直播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里压力普遍加大成为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情感类广播节目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而且一档成功的情感节目在受众群中的影响也在不断的扩大,笔者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习期间,就情感类直播节目主持人应有的素质进行了观察,此文从工作和学习中的见闻和感受等方面谈谈认识。  相似文献   

3.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对受众的影响力是最为广泛和深远的,而以案件报道为主的法制节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又往往在各电视台名列前茅。一项权威收视调查显示,法制节目的忠实观众年龄相对集中在14岁到35岁之间,而初中文化程度的人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法制节目的观众构成。  相似文献   

4.
唐婷 《行政法制》2002,(5):39-39
从陈鲁豫在《凤凰早班车》里首创说新闻形式以来,国内新闻节目面貌为之一新。出现了像北京电视台的《元元说话》、湖南卫视的《晚问新闻》等说新闻形式的节目。说新闻电视节目以其和蔼可亲的面孔迅速赢得广大受众的亲睐,收视率颇高,于是便有人认为传统的播新闻将被说新闻这一节目形式所取代,而在我看来,说新闻与播新闻这两种节目形式各有千秋,并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法制故事类节目凭借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娓娓道来的表述方式,很好地迎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成为各地电视台近年来颇受欢迎的节目形态。虽然法制故事类节目有很好的观众缘,但摄制一档好的法制故事类节目要比摄制一般新闻困难得多,一些案件故事已成过去,当时的现场画面无法摄取到,因此情景再现或模拟现场的空镜头就成了法制故事节目中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6.
电视真人秀节目要获得成功可以运用符号学的一些原理进行节目创作:在节目定位上注重标出性,加大提喻修辞方法的运用,善于使用符号表意进行受众引导,大量运用像似符号、指示符号和规约性符号,并采用伴随文本相配合的方式吸引眼球。电视媒体可以从符号学角度进一步挖掘电视节目制作手法,以实现节目创新。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播中的语言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形式及语言所发挥的效果。为了提高节目收视(收听)率,大众传媒在传播语言中融入大量方言土语及外来语,甚至专门创办具有个性化语言特色的节目以吸引受众。从传播模式、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传媒理念等角度看,语言交融大大增强了大众传播效果。但同时,语言交融给大众传播带来种种不良倾向,如:传播内容媚俗化、传媒社会责任产生偏离等。  相似文献   

8.
受众研究是传播研究的核心范畴。长期以来,两种完全不同的受众观左右着这一领域:即作为心理实体的受众观和作为话语实在的受众观,这两种针锋相对的受众观各有所长,但也各有所短,只是盲人摸象式的展示了一些关于受众的碎片化的观念和想象,无法解释今天发生在互联网上的受众实践。鉴于技术的偏向常常会改变受众与传播者的关系并进而影响到受众的观念和行动,因此将媒介看作是一种关系汇集和展演的空间,并就此分析技术与受众的相互建构,是更为科学的受众观。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农传播中农村居民的受众角色与地位一直是人们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从受众本位论的角度来看,农村居民的受众角色获得及受众权利保障既具有可能性又具有必要性。在目前我国对农传播中农村居民受众角色缺席的背后,实际上是媒体责任和政府义务的双重缺位。承认且保障农村居民受众权利,本质上是对其公民权和公共物品选择权的尊重。实行多元治理与商业逻辑的协商与共谋,是确立农村居民受众地位和提高对农传播效果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杨澜的成功或许是《一问一世界》的卖点,但是,书中讲得更多的是讲一个优秀的团队如何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度和广度挖掘,给受众提供更生动的更具有吸引力的节目。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亲切的新闻采访业务书,结合自己的工作,倒也有了几点收获。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受众接受传播者所传播的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以传播效果为中心的,而受众的接受又是传播效果得以实现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受众接受的重要性入手,指出: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受众不单纯只是一个被动的接收器,也不是信息的主动的制造者,而是一个能够自由地面对信息的制约者与反馈者。因此,作为传播者的新闻工作者既不是受众思维的完全的控制者,也不是完全顺从于受众的谄媚者,而应该是一个能够控制信息的舆论引导者。由此我们得出,新闻传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立足受众,为受而传,以报道真实新闻事实为基本前提,以关注受众的需要和利益为基础,引导受众从单纯的对利益的关心和追求升华到理性认知的层面,从而实现健康、有效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电视受众的心理要求与收视习惯是复杂多变的,其变化是各种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要深入探讨电视受众的收视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不能单纯从观众自身及其与电视节目实际收视状况的关系来考察.应当紧密结合社会结构变迁的大背景,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影响电视发展与观众收视心理的社会因素,对受众观念的变迁及受众身份的衍化趋势进行动态的把握,以揭示电视受众心理活动变化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13.
现代媒体已经进入了图像传播时代,科学地认识受众、研究受众因而显得十分必要.新闻媒体的图像传播受众观,经历了从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再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沿革.现代受众的读图心理,可以分为求新、眼见为实、多元化、追求审美、负效应及易受媒介影响六种,图像传播主体要针对受众的诸种心理,采取相应的传播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受众的引导,从而使媒体在图像传播这一宏观语境下更好地改进图像传播及新闻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在媒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闻传播者生产经营的新闻信息商品,成为满足受众信息生活需要的消费品,新闻传播者与受众了建立消费法律关系。新闻信息商品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消费品,它有特殊的法定质量标准(法定最低特质标准、法定禁止性标准、法定形式标准)。基于新闻信息商品"生产—消费"关系建立新闻传播者与受众消费法律关系,构筑新闻信息商品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法律制度,是克服新闻传播单纯受公权力控制之弊疾、建立新闻信息传播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新闻标题对受众是第一视觉冲击波,对传播信息沟通受众、引导舆论、表现主旨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标题的制作一向被新闻工作者看重。尤其是当今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新闻工作者在制作标题上更是绞尽脑汁,从而达到先声夺人,吸引受众的目的。那么,各大众传媒是如何用新闻标题吸引受众、争夺受众的?新时期的新闻标题有哪些特色?它的发展态势又怎样?  相似文献   

16.
电影票房和网络评分是衡量电影产业中受众反应的重要指标。经统计学的定量分析表明,2002至2013年每年票房排名前二的国产影片,其影片票房与网络评分存在线性关系。受众是具有差异性的群体,其观影过程是复杂的解码过程,经历着各自情感的共鸣或者间离。电影的受众群体应区分为专业化的观众和大众化的观众,两者有着不同的逻辑、表述不同的话语、对票房与评分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了解受众的心态与行为,才能更好地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节目名称与已注册商标之间的商标侵权纠纷频发,然而,各个法院对于在节目名称中使用他人商标标识是否构成商标性使用,却尚未形成相对一致的判断标准。鉴于合理划分节目名称与节目商标以及平衡节目名称利益与他人商标利益的需要,商标性使用的判定在处理此类纠纷时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商标性使用的应有内涵,在司法实践中,应综合考量被诉侵权者在节目名称中使用标识的主观意图、使用行为产生的客观效果以及是否属于描述性正当使用的因素,以准确判定商标性使用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汉字书写类节目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是因为这类节目撩拨到了民族文化的神经。字是文化之根,文化是民族命脉。大家关注这类节目,本质上是关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在中央电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一场全民汉字热潮。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电视谈话节目无论是在新闻栏目还是娱乐栏目都占据着一席之地,但是综观谈话节目的制作,其中不乏内容空泛、形式流俗、主题不明、叙述手段陈旧等弊端。就当前电视谈话节目的制作,本文进行了系统的思考与分析,并依据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法制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旎 《中国律师》2004,(5):51-51
目前,全国开辟法制节目的电视台(频道)已接近200家,法制节目已进入黄金时段,并且出现了长沙政法频道这样的专业频道,电视法制节目从节目样式、内容选择到涉及领域、表现方式都在不断进步。然而,在不断的尝试中,新闻与法律的各种冲突也浮出水面。问题的根源有的来自新闻与法律理念上的本质差异,有的来自旧媒体体制留下的后患,有的来自法律体系尚存的漏洞。理清法律与电视之间关系、对现存问题的总结和思考,将有利于法律和新闻的相互结合渗透,促使其二者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社会职能。一、法制新闻节目法制新闻反映的是社会中真实的非常态,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