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健 《揭阳论丛》2007,(3):28-32
去年以来,国家为防止宏观经济运行由“偏快”向“全面过热”转化,有效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产业政策、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土地管理等方面陆续出台了相关宏观调控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势必对揭阳市经济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2.
失业问题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就业政策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国有经济改革浪潮中,具有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城市贫困的政策目标。政府为小额贷款业主提供担保是我国借鉴国外经验所选择的市场主导型的政策工具。该政策鼓励失业者通过创业实现再就业,而非直接向失业者提供物质援助或工作岗位。随着转型期下岗问题逐步向市场经济下的失业问题转化,小额贷款担保政策本身也发生着变迁。本文从政策学习、政策工具选择和政策变迁的多视角出发,考察上海小额贷款担保政策的变迁过程(2000-2011)和动力,结合其他地区的政策实践,提出一个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变迁模型。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调整社会政策,以加强利益协调、维护社会公平为核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充分发挥社区和民间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刘畅 《唯实》2011,(12):48-52
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过程中,不仅充分表达自身的想法,提交各种调研报告和议案,丰富了中国外资政策问题的提出范围,而且,在议程设置环节也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社会舆论、媒体等各种手段将自己关心的问题列入政府日程,使得政府部门不得不认真考虑它们的意见并优先给与答复。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阶段,跨国公司更是以寻租和博弈等策略,深入影响着...  相似文献   

5.
胡文木 《求实》2017,(7):54-67
我国社会福利政策虽然存在不同的模式之争,但总体上遵循从"补缺型福利政策"转向"制度型福利政策"的发展逻辑。然而,不管是"补缺型"社会政策还是"制度型"社会政策,都已经无法满足"社会权利"不断拓展的"权益"要求和不断增加的财政负荷。因此,必须推动以"再分配"为核心的传统社会政策向以社会投资或生产性为特征的发展型社会政策转型。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1,(13):4-4
我们国家要真正强大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有众多高水平人才,这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所在、后劲所在。没有科技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解决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和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从根本上讲,一要靠改革开放,二要靠科技进步。这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7.
2002年我国民间投资强劲回升,增幅不仅高于国有经济投资,也高于全社会投资。但从全社会投资构成看,国有投资比重仍然偏高。目前,全球经济增长趋缓,扩大国内需求压力加大。因此,无论是适应扩张性财政政策逐步“淡出”的趋势,还是重构我国的投融资体系,以拉动内需,实现我国的经济战略目标,进一步启动民间投资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按一定方式发放消费券是很多国家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手段。2007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又使得消费券政策在很多国家得到应用。通过对杭州市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消费券的使用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提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作为危机时期的短期政府政策工具,消费券在拉动经济复苏过程中也有其局限性。因此,消费券只能作为危机时期的特殊政策,在经济复苏之后,就应立刻取消。要真正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关键要建立起消费市场的内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9.
沈荣华 《求贤》2006,(7):11-12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建设。在我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我认为急需解决以下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0.
转型发展要求整个社会和经济向着稳定的、和谐的、生态的和可持续的方向转变。转型发展是最终结果,创新驱动是中间过程,科技支撑则是通过对中间过程的引导而达到最终结果的必要前提。实现科技支撑对创新引领效果的政策导向,需要借鉴国际转型经验,选择比较优势的战略产业中关键技术领域,通过制度创新,引导产业集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创新对转型发展的驱动。  相似文献   

11.
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青海大发展,潜力在科技,希望也在科技。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把依靠科技增效益,依靠科技促开发的战略方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改革开放30年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发展过程,论述了改革开放30年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的新发展、新突破,以及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对外开放政策。根据西部地区的特点,在沿江、沿边经济开放地带有选择地增加口岸,在西北、西南边境城市有选择地设立一些保税区;在扩大西部地区开放范围、提高开放度方面制定一些较沿海更为优惠的政策,鼓励外商到西部投资,促进发展边境贸易和与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对有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自发向非农行业和城镇以及大城市转移,为实现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农业剩余人口转移政策,大体上经历了限制转移、引导转移、支持融入的三个阶段。依据多源流理论框架范式,我国农业转移人口政策变迁是该子系统外部相对稳定变量、动态系统事件以及内部持不同信念"联盟"互动三种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跨联盟间的政策学习与政治活动家的折中协调,我国农业转移人口政策未来演进方向必定是渐进式市民化政策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呈现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已逐步成为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服务外包是跨国公司"归核化"(Refocusing)战略调整的副产品,同时为那些寻求服务业发展的其他国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深刻认识服务外包的本质,对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予以全速判断,积极构筑我国承接外包服务的战略措施,是我国应对新一轮全球产业调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产业特性有关,而非均衡发展战略的惯性推动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我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二元特色”日益突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城乡经济中实行了不公平的财税政策。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应尽快建立起覆盖农村的较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保障措施,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本文结合贵州实际,从组织保障、规划引导、投入渠道、科技创新、园区建设、人才支撑、市场培育、产业招商、政务环境等9个方面,研究提出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在国家治理的话语体系下,政策议程设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础性环节,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场域。“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议程设置”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实践展开,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人民利益表达、政策问题识别、决策共识凝聚等重要治理功能。作为一种“完成式”,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议程设置的生成与发展,经历了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升华的历史逻辑,从“人民同意”到“人民满意”的合法性构建的理论逻辑,从“局部”到“全过程”的人民主体地位确立的实践逻辑。作为一种“进行式”,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议程设置还应当在治理话语层面,遵循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建构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问题识别机制、政策共识达成机制和政策责任追究机制,更好地实现其治理效能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英国2003年提出的“低碳经济”概念被许多发达国家付诸实践.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日本先后实施了“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以低碳革命为核心的“追加经济刺激计划”。美国以《美国再生·再投资法》通过为契机,实施绿色新政。德国、法国、加拿大、瑞典、丹麦、意大利等国也先后实施了各自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