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松政苏区是闽北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瓯、松溪、政和以及建阳的西部、浦城的南部。建松政革命根据地在福建革命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26年,闽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在建瓯成立,使建松政成为福建革命策源地之一。1929年,以路下桥为中心的建松政农民暴动,树立起闽北土地革命斗争的第二面红旗。1933年,建松政苏区划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赣省,成为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的组成部分之一。1934年,建松政苏区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前进基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建松政苏区军民英勇保卫土地革命成果,成为最后陷落的中央苏区之一。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建松政游击区浴血坚持,保持了党在闽东北的革命支点,成为新四军创建时有生力量来源地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建松政游击根据地在巩固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是福建“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1937年,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后,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指示,1938年1月至3月,政和边区根据地的建松政、政屏、寿政庆三块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720多人,分四批奉命整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开赴皖南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3.
疾风暴雨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孕育了以政和县东平镇风池村(现称凤头村)为中心的建松政革命根据地,也造就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者,陈牯老就是其中之一。战争年代,陈牯老和"陈牯老游击队"威震敌胆。其勇,所向无敌陈牯老是陈贵芳的乳名,"牯"在政和当地方言中,代表着强劲和坚韧。  相似文献   

4.
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深溪村,在中共潮汕地方史上,是一个闪光的地名,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前哨。位于大南山北麓的深溪鸡仔寮,山青水秀,地势平坦,榕树参天,古色清幽,一座高6米、宽1米多的纪念碑巍然矗立着,宛似一把倚天长剑,格外引人注目。烫金的大理石碑文写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赠鞋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后,几经转战,进军江西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先后领导建立了10多块根据地,分布于江西、湖南、福建等10多省300多个县的广大地区.在这些地方建立了乡、区、县的苏维埃政权,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拥护。毛泽东赠鞋就是这一时期发生在湖南浏阳县张家坊村并一直流传至今的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6.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4月,中央苏区闽赣省成立,下辖25个县,闽北苏区占了其中11个县。这11个县当中,崇安、建阳、崇(安)浦(城)、广(丰)浦(城)、邵武、光泽、东方、建(瓯)松(溪)政(和)8个县全部或大部在目前福建省南平市境内,铅山、上(饶)铅(山)、广丰3县现属江西省。闽北苏区位于中央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中部地段,  相似文献   

7.
《党史文汇》2008,(5):F0002-F0002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井冈山茨坪红军路,是为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建的革命斗争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红岩春秋》2008,(6):81-82
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 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是在大革命失败后,由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广大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全国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与鄂豫皖、湘鄂赣根据地互为犄角,守望相助,唇齿相依,相互策应配合,对全国革命斗争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从通江县城出发,一个小时便可到达。红军烈士陵园占地面积1500多亩,这是全国最大的、唯一一个由红军自己修建的烈士陵园。1934年7月,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由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同志负责修建红军烈士陵园,她还亲自设计碑体、题写碑名、绘制图案,当年10月顺利建成。整个陵园由红军烈士墓、红军总医院旧址和红军石刻标语3部分组成。陵园的大门横式牌坊上,雕刻着“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13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12,(22):13-13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碑位于福建省邵武市城西(通泰街道)熙春山上。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军事围攻。为了保存党的有生力量,更好地领导闽浙赣边区抗日反顽斗争,中共福建省委贯彻党中央的"隐蔽精干"方针,于1941年6月从上饶金竹排村转移到邵武水北二都大山村,同年11月迁至樟树源村。在邵武期间,省委召开了建阳牛栏前会议,  相似文献   

11.
周武 《党史文汇》2012,(1):59-61
平遥县是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通往晋西北革命根据地和革命圣地延安的交通要道之一.从平遥县东南的丘陵山区到铁北地区,我党在这里建有一条长50多公里的秘密红色交通线.铁北地区是日寇重点占领区,他们到处建市伪保甲、自卫队和警备队;到处修筑据点、封锁交通,妄图分割、扼杀我抗日根据地.我党平遥县、平介县各级组织坚持地下工作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方针,领导军民开展保卫秘密交通线的斗争,在秘密交通线的周边村庄建立起了住宿点和转运站,形成了安全可靠的秘密交通网,保证了秘密交通线的畅通.刘少奇、薄一波、安子文、蔡畅、罗瑞卿、何长工,陈赓等2000多名党、政,军要人都是从前线经这里被护送到延安,或从延安经此地转到前线.1944年我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也是从这条交通线走向南方的.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在国庆65周年之际,武平县象洞乡光彩村(又称岗背村)兴建落成革命烈士纪念碑,当地干部群众纷纷前往敬献花篮,祭奠24位革命先烈及革命家属。象洞乡位于闽粤交界处,是武平人民革命的发源地、闽西人民革命的重要战略基点之一,为"20多年红旗不倒"之乡。而光彩村又是象洞乡的重要革命基点村,有省定革命基点7个。1928年冬,中共武平临时县委在该村成立。1929年9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开创闽西革命根据地,光彩村人民与全乡人民一起打响了武平县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  相似文献   

13.
神木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1927年建立了党的组织,1934年创建了红色政权,开辟了陕北神府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片黄土地上,成长了王瀛、汪铭、张友清、王兆卿、贾拓夫等一批民族英杰。  相似文献   

14.
政和县东平镇是闽北革命发源地之一,又是建松政苏区中心。这里创建了政和第一个党组织和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有75位革命烈士为革命壮烈牺牲。多年来,为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5.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重要起点,是红四军的"加油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之间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两块根据地建立的时间也几乎相同,所以,对这两块根据地进行比较研究也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略论井冈山时期党的执政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轶欣 《党史文苑》2008,(6):18-19,68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魄多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党第一次在红色割据区域内执掌政权。党的执政理念与实践探索都始于井冈山时期。党对执政指导思想、执政宗旨、执政任务、执政方式、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有益探索.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和局部执政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反抗风起云涌,毛泽东带着秋收起义的队伍上井冈山建讧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模式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18.
1933年,当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和其它革命根据地得到大力贯彻的时候,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围剿”。蒋介石自任总司令,以50万兵力,分四路“围剿”中央苏区。他采用了步步为营、层层包围的碉堡政  相似文献   

19.
《党史文苑》2008,(3):F0004-F0004
新余(新余县、分宜县)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要的军事根据地,也是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级党组织十分重视新余的革命斗争,毛泽东、彭德怀、王震、肖克、曾山、陈正人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到新余从事革命活动。在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新余建立起县、区级中共组织17个,县、区级苏维埃政府15个,县、区级工农武装21支,革命鼎盛时期,新余苏维埃区域涵盖袁水以南整个新余境内,苏区面积、苏区人口都分别占当时新余县的1/3左右。新余人民为井冈山革命斗争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杨则仕烈士,学名杨又仕,字优如,历任早期的共青团建瓯小组组长、中共政和支部书记、建松政革命委员会主席、建松政苏雏埃付主席兼教育部长、建松政县委付书记兼组织部长等职,他为创建建(瓯)松(溪)政(和)苏区,英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