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和谐状态。和谐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美好生活状态。这个追求历程一直伴随着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探询。人类社会在不同阶段,由于文明发展的差异,对和谐内涵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差异,从抽象本原的本质特征,到具体事物的对立统一,再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理性状态,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哲学上来看,人类对和谐本质内涵的阐释可分为:抽象和谐论时期、具体和谐论时期以及发展和谐论时期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是和谐关系论的观点,这里的"和谐"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与其他事物所产生的一种关系——事物间共生、互利、可持续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正义理论逻辑展开表现在三个层次,原初状态是罗尔斯正义论的逻辑起点,公平正义是罗尔斯正义论的主题,正义原则是罗尔斯正义论的核心。罗尔斯正义论包含丰富的和谐意蕴,正义的制度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基础,正义的分配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正义的合作是社会和谐的实现路径。罗尔斯正义论及其蕴含的和谐思想作为世界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民主和谐论的理论框架,以此作为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机制。文章从对现代社会发展经验的探讨中,提出了民主和谐论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以民主巩固建设民主、以民主创新深化民主、以民主治理提升民主,以民主共识凝聚社会,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4.
儒家以"仁"与"礼"为内核构建了和谐论.它是处理中国古代社会人际的重要准则.它将"天"、"人"、"社会"整体统一起来,将自然系统的和谐、有机体系统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极强的价值意义.然而,其忽略个人主体性的倾向,注重齐一而忽视了关系的多样性的特点.维护封建君统论的导向,构成了自身无法回避的历史局限性.对传统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实现一种具有现代理念的和谐.建构辩证的、理性的、动态的和谐,成为儒家和谐论在当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由进路.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仁爱是实现人际和谐的最高理想,知义是实现人际和谐的第一要义,礼让是实现人际和谐的处事方式,明知是实现人际和谐的重要原则,笃信是实现人际和谐的根本方法,内省是实现人际和谐的现实要求.学习<论语>中这些人际和谐思想时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文良 《前沿》2009,(11):118-122
人类的自然观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考察和反思西方自然观念的发展旅程,探讨古希腊的"有机论"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现当代天人和谐的生态自然观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和谐"论自然观的生态伦理价值,可以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以生态文明为突出特征的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建新 《求索》2005,(7):55-57
趋同论仍是目前国际上十分流行的一种理论。趋同论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我们在从本质上否定趋同论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趋同论作为与全球化相联系的理论所具有的两面性。趋同论对当代文化的冲击意义是我们所必须正视的,它引发了文化多元化和一元化的论争。故当代中国的和谐文化建设应该以全球化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到民族性与开放性的和谐统一。民族性是文化的灵魂,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必由之路。坚持民族的、开放的方向,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发展中国和谐先进文化的必然选择。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以民族性和开放性为基本取向的中国和谐先进文化必将成为世界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8.
康宇 《长白学刊》2008,(5):20-23
儒家以“仁”与“礼”为内核构建了和谐论,它是处理中国古代社会人际的重要准则。它将“天”、“人”、“社会”整体统一起来,将自然系统的和谐、有机体系统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具有极强的价值意义。然而,其忽略个人主体性的倾向,注重齐一而忽视了关系的多样性的特点,维护封建君统论的导向,构成了自身无法回避的历史局限性。对传统思想进行现代诠释,实现一种具有现代理念的和谐,建构辩证的、理性的、动态的和谐,成为儒家和谐论在当代社会生存、发展的必由进路。  相似文献   

9.
许嘉璐 《政协天地》2011,(11):52-53
日前,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福建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兼职教授李韧撰写的《和谐海峡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战略研究》。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以独到的视角系统,全面、深入探讨和研究两岸关系和谐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的学术专著。2007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全民族的团结、和谐、昌盛。"作者敏锐地洞察到两岸发展的新趋势,提出了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促统一的"和谐海峡"理念,其基本内涵是着眼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和谐思想为基础,以和谐发展为动力,使两岸在政治上平等相待、民主协商,经济上共同繁荣、互补双赢,文化上体谅包容、兼收并蓄,社会上诚信友爱、和睦互助,生态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该书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放在人类社会发展脉络规律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亚洲"、"和谐世界"的现实背景下来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设立"本体论"、"价值论"、"环境论"、"借鉴论"、"博弈论"、"整体论"、"先行论"、"未来论"等八论,对构建"和谐海峡"进行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理论阐述。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读罢书稿所说的那样:"两岸同胞读此书者一定会从中得到很多启发。"本刊从书中择取许嘉璐先生之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刘湘顺 《学习与实践》2008,(11):112-115
和谐与合力密切相关,它是各种力量在"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一种均衡、协调、平顺的状态。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凸现出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表明社会和谐本身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思想,体现了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历史的辩证法基本原理,是"历史合力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合理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秋菊 《求索》2010,(8):101-103
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需要,矛盾转化从"两极突变"到"梯级转化"、从"抑制发展"到"动态平衡"、从"兼并独胜"到"和谐双赢",是以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矛盾转化论的当代发展,是以和谐为主要特征的矛盾梯级转化论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2.
《桂海论丛》2007,23(6):96-100
(条目顺序:篇目、作者、期数、页码)·哲学、政治学·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央吉等1.1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新思维谷晶许吉团1.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性思考黄琳庆1.10科学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许进品1.20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缘由何成学1.24公共权力腐败及其治理翟婷1.33县域政治发展初论江毅1.58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黄志恒1.74和谐权力与和谐社会朱革新1.78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中国化陈方刘张品彬2.1论个体生命和谐与社会和谐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政党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确定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谐动力论。这些理论抓住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要着力克服“缺乏新意论”,深刻了解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要着力克服“为时过早论”、“自然和谐论”,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着力克服“与己无关论”,不断提高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金志远 《前沿》2010,(19):128-133
国家认同的形成是国家和谐稳定和统一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此进程中也存在一种要求尊重、维护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的观点。因此国家和谐稳定和统一发展需要处理国家认同和现有的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冲突论"、"替代论"、"共生论"和"辩证统一论"等观点。本文通过对各种关于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关系的不同观点的分析认为,国家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的主体、客体、目的和标准依据是不同的,但同时也存在联系,因此,在多民族国家,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共生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李益荣同志著述的《社会和谐论》,是一部研究和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学术理论著作,主要包括社会和谐的基本理论、社会实践以及建设和谐世界的设想三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政党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确定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提出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谐动力论。这些理论抓住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人对和谐社会的定义和看法也会不尽相同。秩序论认为:和谐社会是基于人类实践而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和谐有序、协调一致的有机社会;结构功能论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诸社会子系统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内部关系协调、结构合理和功能优越的社会;冲突论认为,和谐社会是一个能不断化解矛盾和冲突从而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与和谐的良性运行、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综上,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谐社会实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或差异协同,是一种动态变迁中的平衡与和谐,是一个能不断自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的良性运行机制,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并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经济思想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及特点,但只未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作者认为,要比较全面正确地理解这些散见的甚或是互相矛盾的经济思想,只有把握住其立足点,即深藏于其中的社会价值观,由此可以梳理一个基本的脉络。文章指出,这立足点就是社会和谐观。作者分析了古代社会和谐观的形成和演变,并逐一论述了它在古代三大经济原则,即义利论、本末论、奢俭论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第七届全球论坛暨世界和谐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于2007年4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发布会上,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总干事、联合国第七届全球论坛组委会总监督、联合国第七届论坛暨世界和谐系列活动组委会执行主席斯拉瓦,联合国友好理事会主席、联合国第七届论坛暨世界和谐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执行主席布朗,世界和谐基金会主席、联合国第七届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