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剑庆,1953年生,四川内江人。上世纪70年代师从梅英先生研习书画诗文,80年代以来,先后在《四川日报》、《成都晚报》、《青年作家》、上海《大江南北》、《美术报》、  相似文献   

2.
文坛蜀韵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文学获得了新生。老作家焕发青春,新作家不断涌现。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文坛更是群星灿烂、青春勃发、百花齐放。好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先后有三位作家获得“茅盾文学奖”。一四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文风极盛。汉代的司马相如、扬雄,唐代的陈子昂、李白、杜甫,宋代的苏洵、苏轼、苏澈、黄庭坚、陆游,明代的杨慎等,都是出生于四川或在四川进行过重要创作活动的大文学家。历史进入20世纪,四川更是产生了郭沫若、巴金、李稢人、沙丁、艾芜、阳翰笙、何其芳等大作家。新中国成立后,老作家焕发青春,新作家茁壮成长,佳作迭…  相似文献   

3.
改编自四川作家的著名小说、四川峨眉电影集团参与投资、剧中四川火锅、麻将面具、鸿门宴里的江湖菜这些大量展现巴蜀风土人情的细节……  相似文献   

4.
沙汀(1904-1992),原名杨朝熙、杨又青,四川安县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三部长篇、四部中篇、一百多部短篇小说,以充满浓厚的四川乡土气息和辛辣的讽刺意味而闻名天下。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繁(今属新都)人。中国著名现代现实主义作家,因为崇尚《七侠五义》中的小侠艾虎,取其谐音艾芜作名字。他的作品在国际上尤其是东南亚华人中,享有巨大声誉。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中写到:“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小凉山的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儿,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穷日子固然难过,但容易满足。穷日子难过的是肚子,好日子难过的是心情。心情好不起来,吃了什么都白吃。”不仅是这位作家,许多作家都替我们的穷人在美好地抒情,在有些作家心里,穷人的心情永远是不锈的阳光,“三天一小节,七天一大节”,谁穷谁快乐。因为他们没有思想,他们底层的物欲感在现代的日子里不难满足。  相似文献   

6.
近日,无论您到四川新华文轩连锁的哪家书店,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四川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95岁高龄的马识途所创作的长达100万字的12卷本《马识途文集》摆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10年前,四川南江县曾出过一个被著名作家冰心称赞为“大巴山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诗人”的少年作家。这个少年作家好生了得,刚上初中就在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被评为首届全国“十佳文学少年”。从此,“少年作家”的称谓不胫而走,这个勤奋笔耕的农家子弟让大巴山的父老乡亲看到了一只在文坛上展翅高飞的雏鹰形象。  相似文献   

8.
艾芜的路     
艾芜的路陈之光《四川党史》将在封面上刊出艾芜同志的塑像,纪念这位杰出的党员作家,我仿佛看见这位淳朴慈祥的老人又微笑着向我们走来。艾芜走的道路,在中国当代作家当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一生热爱人民,始终同人民保持着血肉的联系。单是他三下云南的故事,就为文学...  相似文献   

9.
张磊 《红岩春秋》2023,(6):37-43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四川忠县(今属重庆)人马识途曾担任成都军管会委员、川西区党委委员兼组织部副部长。在贺龙的直接领导和亲切教导下,他参与了政权交接和重建工作。朝夕相处间,马识途和贺龙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后来,马识途成为作家,担任过四川省作协主席等职务,并获得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边区枝繁叶茂的文艺百花园中,曾盛开一朵朴实无华的小花,它,就是特定时代里的特殊诗歌——街头诗。 街头诗文称墙头诗。它最早发源于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8月,诗人田间、柯仲平、邵子南、史轮等西战团成员在延安发起了“街头诗运动日”,他们一起走上街头,把自己的诗作抄写在纸上,又挂、贴在街头,这就是最  相似文献   

11.
该为子孙留下什么遗产?──读《啊,国土-忧患的警钟》陈贤楷当人们注目于经济热点时,四川作家王治安却把目光投向我们生存的土地问题。他跋山涉水。遍访各级国上局,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以巴蜀为触发点,放眼全球,经过艰苦努力。创作出《啊,国土忧患的警钟》。这部...  相似文献   

12.
诗伯,姓陈名联诗。她的姓名,除文艺界的老人外,年轻人大概都不知道,但若说出地的俗称,那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那是“双枪老太婆”。 我初见到她,是1953年的春天。 那时我在重庆市文联联络部工作。一天,副主席兼秘书长邵子南来到办公室,对我说:“走了一圈,看了下,到处都打挤,只你这里宽伸点。准备加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四川传播的第一人——王右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入新千年新世纪,迎来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之际,我们在隆重纪念的同时也深切地缅怀为革命献身的英烈们。在我们四川,就有这样一位值得永远纪念的人,他就是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先驱者──王右木。80年前,王右木组建了四川第一个马克思读书会,随后,又创办了四川第一份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公开刊物──《人声报》,开启了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之先河,使迷茫中的四川人民革命运动有了正确的方向。王右木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实践中,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最早组织──中共成都独立小组。 一、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  相似文献   

14.
阳翰笙,许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出名的戏剧家、作家,但并不清楚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革命家和无产阶级战士。 阳翰笙,原名欧阳本义,字继修,1902年出生于四川高县一户普通人家。1922年,阳翰笙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在这里,阳翰笙的思想、学识提高  相似文献   

15.
至今,记者仍清晰地记得,在2008年底的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现场,当时以“四川旅游依然美丽”为主题的四川馆门口摆放着—个巨型的红色“心”形贴板,上面贴满了游客对四川旅游衷心祝福的标签。记者当时摘抄了部分——“四川有熊猫、有美食、有峨眉山还有九寨沟,支持四川旅游!…放心!我会再去四川看你们的!”“强震压不垮美丽的四川风景!”……  相似文献   

16.
喜读《五卅运动在四川》张廷益翻四川近现代革命史,四川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无一不与全国反帝反封建运动相联系。因此,四川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史,是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史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历史重大斗争,四川人民都作出了自己的贡...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月26日21点13分,四川省省委书记刘奇葆通过“天府微博聚焦四川”发表新春寄语:四川感谢你!四川欢迎你!我们深切体会到,四川能在艰难中取得这样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前,各种新思潮争相涌入四川,诸多学说流派争鸣斗胜。无政府共产主义早于马克思主义传入四川,受到广大四川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和信奉,但其主张却因缺乏现实基础在四川无法实现。在王右木、吴玉章、恽代英等马克思主义者的积极引导下,这些屡遭挫折的青年知识分子,经过实践、对比和扬弃,绝大部分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四川中共组织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的骨干力量。  相似文献   

19.
小平同志心系四川的改革和发展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谭启龙四川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在新的历史时期,小平同志对四川的改革和发展一直十分关心,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并几次来川视察工作,这里,仅举我在四川工作七年间的一些往事,说一说这方面的亲身...  相似文献   

20.
奋进四川     
参加国庆阅兵仪式的四川彩车——奋进四川,前部是一面鲜红的国旗,国旗下是一个以抗震救灾照片为原型的雕塑。抗震救灾在四川彩车的设计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以此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遇难同胞,并表现了四川人民在灾难过后奋勇前行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