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经济建设培养初级技术人才的职业中学,近年在福建省有了一些发展。1985年,全省职业中学学生有5.2万,已占高中生总数的1/5,是1980年的16倍多。 然而今天,福建省发展职业中学正面临着重重困难。 职业中学教育尚未真正被重视 有的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至今仍把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看作权宜之计。一些市、县认为无力独立解决职业中学的经费、师资、校舍、专业设备、实习场所、毕业生出路  相似文献   

2.
就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问题,不久前我曾到我市农村和农村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查。在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同时,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形成点初步看法。一并提出,以求指教。综观我市情况,各区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虽然搞起来了,但发展缓慢,目前又面临举步艰难的困境。师资短缺、经费紧张之外,主要问题是生源困难,农村初中毕业生不愿上农职学校。南郊区水泊寺职业学校创办以来,已培养90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举办职工技术学校,是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利民利国”的大事,是四化建设和教育事业本身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广大工农群众、干部、教师、学生的殷切希望。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要“加强中等职工教育”。邓小平同志早在一九七八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就指出,教育要适合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的结构要改革……要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比例。赵紫阳总理一九八二年五届四次人大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在中学教育方面要逐步改变普通中学太多,职业中学太少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盼进修更新知识 现代知识的日新月异,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即大大缩减普通中学的数量,大力增加职业技术中学在中等教育中的比例,都向在职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老教师的知识要更新,新教师要尽快跟上来,普通中学教师转入职业中学还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等。 要改变这种现状,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采取各种方式提高现  相似文献   

5.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新路●曾光清四川省自贡市是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城市。在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该市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龙头,成功地推进了中等教育结构改革。10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共培育出各类中、初级人才近10万人(约占全市...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北京市的中等教育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批普通高中相继改为职业高中或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人数以每年递增百分之六十的速度增长着。到今年下半年,全市职业高中,职业技术学校将达到二百所,一百五十二个专业,在校学生人数将达到四万人,大体上相当全市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的总和。今年全市初中升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人数加上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的人数,将超过  相似文献   

7.
职工政治学校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事物。我市工交系统的职工政治学校,是在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下陆续兴办起来的。在一年多的时问里,全系统已开办了五百一十二所,办学面达到百分之八十九,累计培训青工六万二千五百二十七人,约占青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四点二。工交企业职工政治学校创办时间虽然不长,但却以特有的“魔力”,改变着一代青年工人,使他们点燃了青春之火,焕发了爱党爱国之心,明确了奋斗之路,受到了企业内外各方面的欢迎。职工政治学校为什么能受到企业内外的  相似文献   

8.
海外华侨最早的教育场所——1691年,雅加达华人公馆建立私塾式的义学,这是海外华侨最早的教育场所。1729年它附设于华侨医院养济院内,后停办。1787年,华侨又在华侨庙宇金德院内重办义塾,称作明德书院。中国第一所侨资办的学校——1872年,中国第一位留美大学毕业生——华侨教育家容闳(1828—1912,广东珠海人)发起创办了香山县南屏乡的甄贤学校(今珠海市南屏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由海外华侨回乡捐资创办的学校。中国最早的侨资企业——1862年,秘鲁一位黎姓华侨携资回国,与他人在广州创办万兴隆出口行。该行资金一万两银子,股东多为古巴、秘鲁、美国华侨,主要经营商业、汇兑和药材,这是中国最早  相似文献   

9.
日本第一所华文学校——横滨大同学校,又称中西学校,1897年由侨商冯镜如、邝汝磐等创办。菲律宾第一所华文学校——马尼拉中西学校,又称小吕宋华侨中西学校,1899年由中国驻菲首任领事陈纲创办。印度尼西亚第一所新式华文学校——巴城中华会馆学校,又称八帝贯中华学校,创于1900年。  相似文献   

10.
一、日益沉重的学业负担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顽症,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教育界。自1950年至今为止的46年间,原教育部和现国家教委曾先后13次发过文件,试图缓解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 上海自50年代初至今的40多年间,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曾采取过4次重大的措施:第一次(1951年9月—1951年底),以行政手段开展“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试验。第二次(1964年4月—1965年11月),大张旗鼓地推广育才中学教改实验。第三次(1980年—1984年),上海进行大规模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实施初中分流。第四次(1988年5月至今),自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0月,哈尔滨市香坊区创办了一所特殊的学校——个体劳动者学校,引起了社会有关方面的关注,十多家新闻单位予以报道。时隔一年,我们走访调查了该校。实践证明,个体劳动者学校的确是加强个体劳动者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个体劳动者队伍素质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12.
夏念道  黄朝忠 《学理论》2014,(12):245-246
泰顺育才学校包括育才高中、育才初中、育才小学和育才幼儿园,自创办以来,泰顺育才学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温州、驰名浙南"的办学理念,弘扬"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的育才精神,学校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如何促进泰顺育才学校的和谐稳定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吴象  吴浩 《瞭望》2005,(52)
安徽省休宁县在2003年创办了 一所木工学校——休宁德胜鲁班木 工学校,访问过这所新型的学校的 人,都会为全校师生积极向上的精 神面貌和严肃活泼的青春气息所振 奋。 而由布图和聂造主编的《班门弄 斧》一书,同样令人感动。这本书详 实地记录了休宁德胜鲁班木工学校创 办的全过程。从2003年9月1日正 式开学,到今年6月24日向首届毕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20,(1)
正1983年8月1日,我揣着满腔喜悦和《录取通知书》,步行五里,来到了禹城县十里望乡前河联中报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学生。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那里从小学考取初中的比例基本是5∶1,比现在考大学的机率还低,很多人连考三年都考不上。我是应届考上的,心中的那份自豪可想而知。前河联中原来是一所村办小学,我们这个班是这个学校的第一个初中班,也是当时唯一的初中班。也是因为有了我们这个班,小学才改为"联中"。  相似文献   

15.
孟正 《瞭望》2003,(10)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王本中是北京市模范校长,从事教育工作达40年,有着丰富办学经验和先进教育理念。针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一体化浪潮不断迫近大背景下的我国中等教育现状,王本中认为在今天我国中等教育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仅仅靠改革国办学校体制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是不够的,也要着眼未来,借鉴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教学资源,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路子,才能缩短我国中等教育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培养出高质量的高中毕业生,使他们成为适合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需要的跨世纪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16.
赵卫 《瞭望》1991,(11)
辉煌的10年 80年代,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组组数字,是这种进步与发展的明证。 在过去的10年中,九年义务教育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1990年全国小学在校生达1.22亿人,76%的县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比1985年提高了45%。1990年全国初中在校生3915万人,多数城市普及了初中教育。幼儿和特殊教育也有稳步发展。 在过去的10年中,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使中等教育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1990年,全国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总数606万人,是1985年的2.7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7,(Z1)
正我曾在1964年至1966年受市教育局指派,连续3年创办了3所中学.每年创办一所,并任新校总务主任:但其艰难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一20世纪60年代,是我们武汉市从解放以来,小学升初中人数逐年上升时期。因此,这段时期新建的中学最多。当时我在教育战线工作,加上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干部,所以建校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领导点名要我参加。1964年和1965年,我先后参加了市洪山  相似文献   

18.
<正>汪道涵自幼聪慧好学,在父亲创办的明光小学和初中读书,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东南大学附中高中部录取,1932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他在学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全家奔赴延安,走上抗  相似文献   

19.
汪夕茹 《党政论坛》2010,(14):10-10
汪道涵自幼聪慧好学,在父亲创办的明光小学和初中读书,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东南大学附中高中部录取,1932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他在学校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毅然投笔从戎,全家奔赴延安,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刘茜 《瞭望》1999,(49)
本刊记者刘茜广东报道:在经济发达的广东,一个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究竟要花多少钱呢?据记者了解,在广东,中小学收费的标准一般分为三大类,即一类为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的学校,长期以来,小学学杂费每生130元、初中为180元、高中为400元。二类为惠州、茂名、湛江等地学校,小学120元、初中160元、高中350元。三类为揭阳、韶关、梅州等山区,小学110元、初中150元、高中280元。职业中学不按地区分类,而是按国家级、省一级还是一般的。国家级的学费为580元左右,省级的为550元左右,一般的学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