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限理性论在立法技术中的应用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开拓性,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有效性。在理论上的开拓性在于:第一,首次实现了从有限理性论展开对立法技术的研究;第二,首次梳理出基于有限理性论的立法技术的特征;第三,通过《食品安全法》,首次验证了基于有限理性论的立法技术对法律的解释、遵守和修改所具有的有效性。在实践上的有效性在于:基于有限理性论的立法技术要领,我们不仅对《食品安全法》的"天之问"给予合理解释,而且为《食品安全法》的修改与完善提供了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法》立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愉晴 《河北法学》2005,23(7):103-105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十分关注的焦点。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国内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已不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亟需尽快制定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对《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北京市2007年出台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对确保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平稳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北京市食品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新的挑战需要新的制度设计。随着《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的修订纳入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立法计划,北京市食品安全立法中的诸多难点问题引发社会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其中也存在着地方立法滞后、立法系统性不强、法律效力层次低等不足,应从加强食品安全地方立法、建立科学的食品安全立法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立法层次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
王晓霞 《法制与社会》2013,(25):200-202
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对保证食品安全作出了贡献,但现有法律仍存在缺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法律立法存有不足,在分段监管、立法逻辑性、食品安全标准、市场准入和追溯以及处罚力度等方面都可以进一步加强,希望能构建一个高效率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食品安全法》颁布迄今已逾两年,该部法律无论从立法宗旨、立法技术、规范范围乃至于立法趋势,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都毫不逊色。与此同时,《食品安全法》也存在一些立法缺陷和瑕疵,本文提出几点修改建议,目的是使之更加完善。一、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立法体系相对来说比较  相似文献   

7.
陈娴 《法制与社会》2012,(19):237-238
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不断发生,食品安全犯罪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引起了社会关注.尽管我国现行刑法在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其对食品安全犯罪的规制仍有所缺陷.因此,加快完善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立法,有利于更好地遏制食品安全犯罪.  相似文献   

8.
美国食品安全犯罪立法采取了附属刑法模式,具有立法划分独特、遵循严格责任、立法调控范围繁密、解释性立法突出的特点。中美食品安全犯罪立法的差异性体现在:立法渊源上中国采取刑法典,美国采取附属刑法;责任原则上中国采取罪过责任,美国采取严格责任;调控范围上美国更为宽泛;法定刑设置上美国更为轻缓;解释性立法上美国运用更多。  相似文献   

9.
张伟 《当代法学》2015,(2):22-33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而危害后果不确定,极易引起普遍的焦虑与不安。通过对海峡两岸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事立法比较,以台湾地区相关刑事立法为参照,在反思大陆现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立法的基础上,主张大陆食品安全犯罪在立法模式上应由单轨制转向双轨制;在刑事立法政策上,应由厉而不严转向罪密刑缓;在严密法网方面,不应寄希望于通过兜底性条款来填补法网漏洞;在罪名体系构建方面,应当注意现行刑法内相关犯罪间的关联性(竞合或牵连关系),避免立法过剩;在调整刑罚结构方面,应取消死刑配置、为罚金刑设定相对明确的数额界限,保留罚金刑选择适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有限理性与立法程序的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表现在立法程序中就需要我们从一种重视立法结果的立法思维方式转向一种重视“过程理性”的思维方式。但是,正是因为如此,立法程序也有着内在的局限,因此,需要一种宪政民主程序给这种“过程理性”设置一种价值底限,那就是要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11.
目前,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与政府管理机制的运行缺陷、内在矛盾有着密切关系。政府在管理职能、管理手段、治理过程、信息传播、法规执行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厘清矛盾关系,找出监管"失灵"的根源,转变监管理念,调整监管行为,提升监管效能,这样,才能提高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非监管保障措施的引入与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洪明 《法学论坛》2012,(2):96-101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环境日益恶化等突出问题,绝大多数专家学者研究的结论是"监管缺失",然而,沿此思路提出的对策和政府部门为加强监管付出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三聚氰胺"、"毒大米"、"地沟油"等仍然畅通无阻地越过道道监管关卡,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公众的餐桌。因此,有必要反思"主流研究"的偏差,改变"监管依赖"思维模式,加强非监管机制研究,构建企业自律、公众参与、信用建设和信息传递等非监管制度,弥补监管制度的不足,走出食品安全监管劳而无功的困境,塑造放心、健康、和谐的食品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3.
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是一项亟待正式确立与完善的制度,现存问题很多,尚未形成稳定的评估体系、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评估主体过窄、评估开展时间不科学、评估结果效力不明确等。基于上述问题的简明分析,提出应该构建系统化的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及其配套制度,规范评估内容、评估程序、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标准,扩大评估主体范围,确定评估时间以及保障评估结果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缺乏规范有效的协调机制,监管部门的职能定位模糊不清,中央与地方关系有待进一步厘清。应借鉴美国、日本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结合新近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和即将成立的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5.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作为我国地方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立法权限有别于一般行政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主要体现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变通权和补充权。明确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权限,充分运用和行使这些特权,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不仅为民族自治地方服务,也为国家的民族立法提供实践先导。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充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翻开了新的篇章。笔者于2008年8月受托主持起草并参研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委托起草项目《重庆市食品安全条例》,课题组历时1年,通过深入考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经过8次修改,终于完成该《条例》起草工作。该项目已于2009年9月通过立法评审并结题。根据在《条例》起草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疑难问题,在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方面,建议在坚持现有的多部门分段监管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大机构之间的协调力度;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方面,建议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作出明确、清晰的细化规定;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作出了突出监管重点的制度设计,规定风险评估的情形及安全隐患的处理机制;此外应明确各监管部门对"五小"食品的监管职责,构建食品检验结果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食品安全多元规制模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长健  张锋 《河北法学》2007,25(10):104-108
动态社会契约论论证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主体多元,食品安全规制主体由两元对抗走向多元和谐,规制价值应然逻辑也从单维一元发展为多维多元,形成多种食品安全规制模式.运用交易成本、规制成本、执行成本、诉讼成本、信息成本、制度均衡成本等为经济参数对行政性规制模式、经济性规制模式和社会性规制模式进行实然分析,整合现有社会规制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了功能互补、机制协调和力量互动的食品安全多元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18.
论《食品安全法》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制存在诸多弊端。本文探讨新《食品安全法》出台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标准、免检制度、监管行为等几个方面的变化以及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艳 《行政与法》2010,(3):76-79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使得以法律手段保护食品安全成为必需。《食品安全法》的施行和现实情况,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提出了新要求。反思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有利于做好法律规范之间的衔接,重构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更好地预防和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从而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