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曾昭铎著,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陈嘉庚——哗侨旗帜、民族光辉》是一部弘扬华侨领袖陈嘉庚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人品情操的好书。 该书内容丰富,比较全面地反映陈嘉庚一生富于开拓、勇于进取、善于捕捉商机创办实业的精神。 1890年陈嘉庚17岁时,第一次出洋新加坡习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振兴》 (漳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巩玉闽) 《陈嘉庚在南洋华侨抗日救国运动中的领导作用》 (厦门大学 李国梁) 《论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地位》 (省委党史研究室 林 强)  相似文献   

3.
正一抗战爆发以来,陈嘉庚时刻关注着祖国的抗战形势,他所领导的《南洋商报》每天都刊登关于国内战况的消息。他的心中也一直有一个想法,希望能组织筹赈会派代表回国慰问抗日军民,考察战场情况,同时也将祖国的抗战形势报告给南洋侨胞以鼓舞他们的抗日热情。为了尽快组织起一个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做事公道的陈嘉庚于1939年12月在《南洋商报》刊登启事,一方面说明组织南侨慰问团的动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著名的侨乡,产生过许多蜚声海内外的华侨和侨领。《黄丹季与陈嘉庚的交往情谊》中的爱国情怀与感人事迹,为人称颂,广为传扬。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党史文汇》2008,(1):1-1
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都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他把一生献给爱国兴学,献给敕亡大业,献给振兴中华,成为华侨的一代领袖和揩模,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陈嘉庚传略》  相似文献   

6.
荐书     
正《美国外交文件中的日军南京暴行研究》这是国内首部从美国视角系统研究日军南京暴行的专著。全书通过大量外交档案、决策者日记等第三方一手资料,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论证了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各种暴行及其关联性。并且通过上述一手资料,作者  相似文献   

7.
由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的《日军侵华战争》(作者王辅),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揭露日军侵华战争全过程的历史巨著。纵观全书,它与已出版的同类书籍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介绍一九三三年三月,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华北武装挑衅,三月十二日日寇轰炸围场、板场峪,十三日炮轰青岛,十八日攻击张家口附近的锥子山。日军海陆军集结在秦皇岛附近。河北义勇军连日在喜峰口与日军作战。一九三三年三月二十一日,《红色中华》第六十三期发表《日本帝国主义疯狂的进攻华北》,插入漫画《在日本帝国主义炮火下的华北民众》,揭露日寇在华北对中国民众的血腥屠杀。  相似文献   

9.
1941年—1946年间,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和《大公报》之间,有过三次针锋相对的论战。三次论争的问题,都同国家、民族的荣辱兴灭攸关。一、周恩来《致大公报书》《新华日报》同《大公报》的第一次论战是在1941年5月。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已被打退,它在政治上极端孤立的处境下,反共活动有所收敛,却加强了对新闻界的控制,报刊上充满反共叫嚣。这个时候,为逼迫国民党投降,日军约10万人于5月初进攻黄河以北位于晋南、豫北的中条山地区。这一地区集结有国民党军15万多人。这些国民党军原以反共为主要任务,对日军缺乏作战准备,在日军进攻时大部分采取避战方针。因此,虽然八路军主动出击,截断了同蒲路、正太路、平汉路、白晋路等日军的交通线,作了积极配合,国民党军仍然全线溃败,不到20天损失兵力7万余人,丧失了中条山及附近边区的大片国土。蒋介石不肯动用包围陕  相似文献   

10.
“新升隆”轮被炸一1938年10月,武汉已陷入日军三面包围之中。武汉三镇危如累卵。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全权代表,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又是中共中央长江局和《新华日报》的主要负责人,在日军逼近武汉的情况下,临危不惧,经常彻夜不眠,组织群众撤退,转移输送党的干部和物资,组织出版了最后一期《新华日报》,这一期报纸上还有他口授的《暂别武汉》社论。他一直坚持战斗到武汉失守前几个小时才离开。“新升隆”轮被炸10224月日,日军逼近武汉,日本飞机轮番轰炸,形势十分紧急。下午时在周恩来的送行下,由十八集团军驻武汉办事处…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厦门大学的毕业生,在校期间也曾零零星星地听说过陈嘉庚兴办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的故事,但看了电视连续剧《侨魂——陈嘉庚倾家兴学记》以后,对陈先生的兴学之举,尤其是对他的兴学精神,才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因而更加敬重这位厦大校祖。 陈嘉庚并不是把兴学作为对穷人的一种施舍和恩赐,也不仅是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种赞助,而是把它作为自己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一片真诚爱心的表达,是为祖国的富强昌盛尽自己一份义务,因而,尽管他付出很多很多,甚至倾其所有,但不图任何感谢,更不图任何回报;尽管在实现自己愿望的征程中碰到  相似文献   

12.
正背景介绍原载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五日《红色中华》第三百零六期十月革命专号第三版。该版刊发了《各地日军大演习》报道。报道指出:"日陆战队一队于九日晨九时半越界至市江湾路花园一带巷战演习,分攻守两部,有军官数名,在场指挥,并闻驻沪日军准备继续进行演习,北四川路一带日军情形如旧,无甚变动,仍在严密布防,搜查行人,上海居民恐慌万状,均纷纷移居其他各地。""日本在天津一带的驻屯军全部定本月二十五日起至十一月五日止,举行秋季大演习,地址在北宁路沿线,计参加者有步兵、骑兵、炮兵、空军等,日军已通令各部正在积极筹备,同时驻平丰台日军亦在继续举行演习,本月三日曾有日军一部开赴长辛店演习实弹射击,一时机枪声、大炮声隆隆不断,如战场一般。"在报道题头中配有一幅插图。  相似文献   

13.
<正>在福建厦门集美的陈嘉庚纪念馆里,陈列着一枚珍贵的印章。印章由上等翡翠制成,通体湖绿色,纽呈狮形,印面阴刻"嘉庚"二字。这枚印章是在陈嘉庚去世后,闻讯赶来的周恩来在他的衣兜里发现的。周恩来将其转交给陈嘉庚之子陈国怀。这枚印章是陈嘉庚留给子孙的不多的遗物之一,也是周恩来与陈嘉庚密切交往的实物见证。  相似文献   

14.
海春 《党建》2004,(11):43-45
党建2004.11陈嘉庚纪念胜地这是为纪念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而修建的。纪念胜地由陈嘉庚故居、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归来堂、归来园、嘉庚公园、鳌园等景点组成,生动体现了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寓教于游的旅游胜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陈嘉庚精神,纪念胜地注重收集资料,突出展览重点,精心组织各类活动。年接待量均持续在70-80万人次。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嘉庚公园电话:(0592)6101713杨靖宇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通化市浑江东岸的山冈上,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杨靖宇的安葬之地。陵…  相似文献   

15.
陈金龙 《广东党史》2002,(1):61-62,64
近年来国内史学界比较重视日军在华暴行的研究,一批有关日军在华暴行的著作、资料、图片、论文相继出版和问世,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官丽珍副研究员独撰的《对和平与人道的肆虐——1937至1945年日军侵粤述略》(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7月出版),就是其中之一。初读这部凝聚着作者多年心血、充分揭露日军侵粤暴行的论著,既为侵华日军肆虐南粤大地、给南粤人民造成的灾难而愤怒、而难眠,也为作者严谨求真的历史主义态度而慨叹、而欣慰。日军祸粤的暴行,是不堪回首的历史,也是不能忘记、不应忘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陈辉 《党史博览》2005,(8):21-24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笔者在北京西山风景区八大处采访了研究日军侵华历史的专家、北京军区原研究员张子申先生。《击毙侵华日军将领纪实》一书是张子申先生和薛春德先生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笔者的邀请,张子申先生介绍了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击毙的四名日军将领。在  相似文献   

17.
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中国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44万余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而社科院的刘大年教授,根据国民党军战地统计数字计算,日军  相似文献   

18.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沈阳事变。1932年2月16日,日军扶植成立伪“满洲国”,对我东北(辽吉黑热)四省进行殖民统治。1933年5月31日,《塘沽协定》使日军侵占我国东北四省合法化。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19.
《福建党史月刊》2016,(3):64-64
正很多人知道陈嘉庚,是因为厦门大学、集美学校。1891年,陈嘉庚17岁,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在父亲生意失败的情况下,白手起家打拼出了自己的实业。从1913年开始,陈嘉庚就回家乡福建集美陆续创办了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除了捐资兴建厦门大学,陈嘉庚常被人称道的还有一件事。他的父亲去世时,欠下了30多万元的债务。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陈嘉庚经过一番打拼,生意稍有起色,就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全部债务。  相似文献   

20.
夏阳 《党史文汇》2013,(2):46-48
一个日本士兵要求参加新四军那是1945年7月一个漆黑的夜晚,住在湖北省青阳县大陈山脚下驼龙村据点的日军伍长国政宪郎,带着我军散发的宣传品《敦促日军投降书》,怀揣一支手枪,率领三个日本士兵,扛了一门迫击炮,悄悄离开据点,急速向山里我游击根据地行进。不料,日军很快获知国政宪郎逃跑的消息。整个据点倾巢出动,沿途设卡,四处搜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