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应如何分配?行政诉讼中是否实行的是举证责任倒置?本文在对举证责任的概念及性质分析定位的基础上,从行政诉讼的证明对象入手对待证事实作了类型化概括,并借用主观举证责任和客观举证责任进一步具体分析了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2.
罗伟  徐以祥 《河北法学》2014,(12):44-50
行政诉讼类型化不仅可以促进行政诉讼程序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还可以促进行政诉讼目的的实现。以诉讼请求为行政诉讼类型化的主要标准,诉讼所保护的利益为辅助性标准,将我国未来的行政诉讼基本类型分为“行政形成诉讼”、“行政给付诉讼”和“行政确认诉讼”三种。从法教义学对行政诉讼类型化实践的重要意义,区分主观诉讼和客观诉讼的不同解释和适用规则,形成之诉、给付之诉和确认之诉之间的关系和适用规则这三个角度来分析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化的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经过了20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完善和成熟。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一批行政法学者的关注下,行政诉讼类型化得到一定的重视。行政诉讼类型化的优点是可以拓宽行政审判的强度,也可以扩大当事人的诉权①。由于现有的行政诉讼制度并没有对类型进行分类,引发的后果就是很多行政诉讼纠纷无法纳入解决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的类型化是20世纪以来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趋势之一,行政诉讼类型有助于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是行政诉讼的核心问题。本文指出鉴于目前我国行政诉讼类型单一,难以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应当重构我国行政诉讼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5.
行政诉讼类型化应当区分"诉讼类型化"与"诉讼类型的法定化"。诉讼类型化的基础是诉讼目标、请求权以及诉讼标的的多元化,但这些原因均不是诉讼类型应当法定化的理由。对德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诉讼类型法定化的不同模式以及产生原因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各种诉讼类型的法定化模式均有其特定的立法背景。诉讼类型的法定化,尤其是诉讼类型法定化模式中列举主义并非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必经之路。以原告的诉讼目标为导向,通过法官续造和完善才是诉讼类型化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6.
试析给付判决应当成为我国行政判决的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的类型的形成是依据一定标准对不同的诉进行划分的结果。诉讼类型化成为当代世界诉讼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但我国的行政诉讼类型化研究滞后,诉的种类没有给付之诉,相应地行政判决种类也没有给付行政判决。给付行政判决应当成为行政判决的种类之一。行政诉讼应将"诉"的类型增加给付之诉,故应当通过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将给付之诉和给付行政判决种类都予以法定化,类型固定,以规范和完善我国的行政判决种类。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存法律并未规定行政诉讼类型化制度。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出发,重点论述该制度在我国存续的必要性和法理价值。并且适度参考世界主要国家在该制度上的合理之处,提出符合我国现状的模式,即"明定主义"。同时,本文主张以诉讼请求作为行政诉讼类型化区分的主导型标准,以诉讼标的和行政争议的性质作为辅助标准。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相比较具有何种特质是全面审视行政诉讼理论以及制度构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我国的行政诉讼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理论上对行政诉讼的特质的认识不足,行政诉讼的本质特征在行政诉讼的立法与审判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彰显。行政诉讼固有的特质主要表现为性质的多元性、审理对象的特殊性、审查强度的有限性、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特殊性、诉讼模式的职权性、诉讼类型的特殊性、协调结案的有限性等七个方面。充分认识行政诉讼的特殊性对我国行政诉讼理论体系的完善、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以及行政审判实践的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存法律并未规定行政诉讼类型化制度。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出发,重点论述该制度在我国存续的必要性和法理价值。并且适度参考世界主要国家在该制度上的合理之处,提出符合我国现状的模式,即“明定主义”。同时,本文主张以诉讼请求作为行政诉讼类型化区分的主导型标准,以诉讼标的和行政争议的性质作为辅助标准。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类型化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诉讼法学领域,类型化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社会纠纷进行归类总结,从而为相应诉讼救济途径的设计或诉讼体系漏洞的弥补奠定社会实证基础。尽管两大法系国家的法律传统、社会背景、诉讼体制迥然不同,甚至连公法救济的法律称谓都相去甚远,但是,如果站在功能主义的立场,人们就不难发现,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行政诉讼进行精细分类进而为权利遭到侵犯的民众提供完整而有效的法律保护,业已成为各国行政诉讼制度共同的发展规律。〔1〕鉴于我国当下行政诉讼非类型化和行政诉权保护不利的严酷现实,近年来,学界开始关注类型…  相似文献   

11.
诉讼证据是近期诉讼法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研究行政诉讼证据则更具有挑战性和紧迫性。本文拟以有关法律规定及学者观点为楔子,从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及分类、证明对象与举证责任、举证时限等方面对行政诉讼证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为沿袭葡萄牙、并深受法国行政审判制度影响的澳门行政法,它的若干制度与经验对内地的行政诉讼制度可以有所借鉴和启示。因此,比较内地与澳门行政诉讼制度中的若干因素,包含受案范围、当事人资格以及诉讼客体变更,我们认为,促进行政诉讼的类型化发展并加快行政诉讼配套制度的建立,特别是行政程序法的制定,这应当成为未来完善内地行政诉讼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作为沿袭葡萄牙、并深受法国行政审判制度影响的澳门行政法,它的若干制度与经验对内地的行政诉讼制度可以有所借鉴和启示。因此,比较内地与澳门行政诉讼制度中的若干因素,包含受案范围、当事人资格以及诉讼客体变更,我们认为,促进行政诉讼的类型化发展并加快行政诉讼配套制度的建立,特别是行政程序法的制定,这应当成为未来完善内地行政诉讼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董皞 《法学研究》1993,(1):51-57
证据问题是诉讼的基本问题之一,行政诉讼证据由于行政诉讼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具有自身的特点,但人们在研究和探讨行政诉讼证据问题时,似乎有被告负举证责任倾向,本文试图就行政诉讼证据问题作些展开性研究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一、行政诉讼证据特点与行政诉讼证据运用特点之区别行政诉讼证据特点是指由具体行政行为决定的,在行政诉讼中表现出来的,反映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问题的证据属性。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表现为:(1)证明对象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理清抽象行政行为的审查、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全面审查等问题,是正确理解我国行政诉讼审查标准的前提。两大法系代表国家行政诉讼审查标准的形成多来自司法实践,并且具有过程性和类型化的特点。借鉴域外经验,以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审查标准的构建为路径,明晰基本概念的内涵,注重标准内部的逻辑自洽,对于增强行政审判的可操作性,倒逼行政程序法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原告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丰  冯翔 《行政与法》2004,(6):92-94
行政诉讼中原告也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原告在行政诉讼中对某些程序性问题应承担举证责任。在特殊类型的行政诉讼中,应根据行政行为的不同特点来决定原、被告的举证责任分配,并通过立法将其类型化。  相似文献   

17.
王丹红 《法律科学》2006,24(3):158-164
行政诉讼类型化是当代世界行政诉讼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日本行政诉讼法》是典型的诉讼类型法定化形态,它以诉讼类型为纲,以不同类型的诉讼规则程序为目构建行政诉讼法的结构体系,便于以所有诉讼类型的有机整合确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较好地设置不同诉讼类型有所区别的诉讼规则程序。这种立法技术虽然有利有弊,一些国家在采用诉讼类型法定化后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争论,但它仍然有其合理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庭审查是行政诉讼的中心环节,也是司法公正的主要体现形式。法庭审查方式的改革,就是以规范法庭审查常规为重点,以公正、合法、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为目标,以突出行政诉讼的特点为内容。 一、进一步认识法庭审查的规律和特征,把握法庭审查的主动性问题。 法庭审查阶段明显不同于起诉、执行等诉讼阶段,也明显区别于刑事诉讼庭审和民事诉讼庭审。 第一、法庭审查对象具有特定性。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庭审查的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  相似文献   

19.
殷志文 《山东审判》2006,22(1):77-80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同其他诉讼法律适用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在法律适用的目的、主体权限、法律冲突的解决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宪法性。研究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宪法性对于认识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宪政背景,认清法院司法审查的权限,妥善处理行政诉讼中法院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尤其是法院同行政机关的关系,确保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德国、日本和法国都坚持司法权严守于解决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纠纷、救济当事人权利的界限内。在坚持司法权界限的前提下,德国和日本将行政诉讼纳入其司法权范围之内并统一于诉讼的本质上,以救济权利为其根本任务,行政诉讼主要呈现出主观诉讼性质;法国在司法权范围之外建立对行政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机关,行政诉讼主要呈现出客观诉讼性质。三个国家的行政诉讼都是以一种性质为主导,再通过立法政策以类型化的方式增加特定诉讼种类,以达到主客观兼顾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