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和日本有着文化渊源的共通性。对日外交,中国人应该有一些美国人不具备的优势。这一点在1972年9月的中日建交谈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战败国的身份付给战胜国日本2.3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3年的财政收入.靠这笔钱日本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事业.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却没有得到日本应有和及时的战争赔偿.此后,由于时事变换,最终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回顾这段历史,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刻思考和感叹.  相似文献   

3.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一行乘专机到达北京。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外相大平正芳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中日联合声明》上签了字。《联合声明》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1978年8月12日,中国外交部长黄华和日本外相园田直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后,两国高级领导人的互访及民间交流日趋频繁,合作领域…  相似文献   

4.
林木 《党史博览》2005,(1):28-29
1894年是清光绪二十年,农历甲午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史称“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等。虽然由于俄、德、法等国的干涉,日本谋取辽东半岛的野心最终没有得逞,但其他条件足以使清帝国这个“天朝大国”的形象一落千丈,并由此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日本出动的军队最多,达2.2万人。为谋取在中国东北的利益,1904年,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发动了对俄战争,居然要求清政…  相似文献   

5.
中美、日美贸易摩擦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海关统计 ,2 0 0 4年 ,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达 115 47.9亿美元 ,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 ,中国也进入了贸易摩擦的多发阶段。其中中美的贸易摩擦最为突出 ,而目前中美之间的情形与 70至 80年代日美的贸易摩擦极其地相似 ,日本在这二十年中经济贸易飞速发展 ,日本制造的产品遍布全球 ,同时日美在汽车、家电、机电产品等方面贸易摩擦也不断增加。本文对中日遭受来自美国的贸易摩擦进行了比较。一、中美、日美贸易摩擦的表现1.七八十年代日美摩擦回顾。日本企业在 60至 80年代飞速发展 ,大量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特别是…  相似文献   

6.
1942年7月11日,在江苏省阜宁县板湖镇新四军三师政治部大院,正在举行一个隆重的集会.主席台上,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正发表演说:"中日两国人民的亲善,东亚大地的起死回生,依靠我们与贵同盟双方做最大的努力.我希望苏北支部能以日本士兵、日本人民的资格,向日本军民说明战争的真正意义.这个意义就是日本军阀为牺牲日本人民的利益,扩张帝国主义而战,中国人民为解放自己反对侵略而战.如不打败日本军阀,中日两大民族就得不到彻底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序幕.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经历了一个不抵抗、抵抗、消极抵抗的转变过程;而对中共,国民党也经历了一个军事解决到政治解决的策略变迁.纵观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这14年的历史,国民党的政策变化大致经历了反共和日、准备抗日、联共抗日、消极抗日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丁明 《党史文汇》2009,(4):14-20
1972年9月29日,正值菊花飘香、枫叶正红的金秋时节,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外交部长姬鹏飞代表中国政府,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和外相大平正芳代表日本政府,在北京签署了联合声明,指出:"自本声明公布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至此,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相似文献   

9.
吴明 《学习月刊》2012,(10):12-13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也是中日关系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年.纵观中日两周关系史,既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近代以来日本军周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史。中日两国互为一衣带水的邻邦.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中日关系有了长足发展,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切实的重要利益.中口政府和民间友好合作应为和平发展时代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一八九四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年)七月,日本帝国主义抱着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目的,悍然对中国陆海军进行突然袭击,挑起了中日战争,史称甲午战争。八月一日,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在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海军进行了一次主力决战,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黄海大战。在这次海战中,中国北洋舰队的广大爱国官兵发扬了英勇抗敌,不怕牺牲的大无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开始了,中国作为一个大而弱的国家,如何战胜小而强的日本?这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抗战前,中国著名军事教育家蒋伯里曾经提出,如果中日开战,中国方面应该采取拖的战法。毛泽东在抗战前也提出持久抗战的思想。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日本在中国抗战的长期消耗下,它的经济行将崩溃;在无数战争的消磨中,它的士气行将颓靡。”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影响甚大的《论持久战》。随着抗战的进行,逐步形成了战略上相互配合的两个战场,即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场。抗日战争中,…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建立后,日本吉田政府积极追随美国,在外交上拒不承认中国。为此,周恩来指出:“我们的想法是,先从中日两国人民进行国民外交,再从国民外交发展为半官方外交,这样来突破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实际上,在日本民间,有部分人对新中国是非常友好的。1949年10月10日下午,一些日本人就在东京成立了日本中国友好协会筹备会,并于1950年10月1日正式成立。1952年5月15日,日本三位国会议员高良富、帆足计和宫要喜助绕道莫斯科,到中国访问,打破了中国和日本的隔绝状态。1952年10月,亚太合会将在北京开幕。日本代表龟田东伍等一行人在日本政府拒发护照…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在他著名的《日本论》一书中,曾把日本侵略中国的思路概括为蝎形战略:蝎子的两螯钳向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而尾部指向台湾,蝎子能否捕获目标,中日在西太平洋海上的实力对比起了决定性作用。中日间的这一海权争夺自公元663年的唐日白江之战以来,已经持续了1400年。近代中国更是遭受了百年国耻的甲午海战。近代史的巨痛,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但是却没有真正唤醒中国人的海洋意识。时间过了百余年,但中国在海权意识上仍然落后于日本。近年来,“海洋日本论”在日本日益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化思潮。许多日本人认为“制海者制世界…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发生在中国西南大后方的第一场中日空战,也是中日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空战:受过日本飞行教官训练的中国飞行员,用日军即将淘汰的战斗机,击退了来犯的日本空军,并击落日机1架,创造了中日空战的一个奇迹。广西空军的兴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正  相似文献   

15.
5月6日至10日,胡锦涛主席对日本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十年再次访日,同时也是中国最高领导人十七大之后的首次出访,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对中日关系的高度重视。日本各界以极大热情热烈欢迎胡锦涛主席到访,高度评价此访的重大意义。这次暖春之旅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尹博 《党史纵览》2003,(12):36-39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曾被日本强行霸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台湾属于中国"在国际间再次得到重申.1943年美英中发表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明确表示了日本投降后,将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给中国.1945年8月15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也据此接收了台湾,并一直行使对台湾的主权.  相似文献   

17.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战败国的身份付给战胜国日本2.3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3年的财政收入。靠这笔钱日本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事业。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却没有得到日本应有和及时的战争赔偿。此后,由于时事变换,最终中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回顾这段历史,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刻思考和感叹。1945年由中、美、英三国发布的《波茨坦公告》中,第一次明确了日本赔偿的原则,日本可以保留维持其经济运转所必须的工业设备和实物,其余的可以用来赔偿。战后初期,美国…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对华采取了一种睦邻和援助中国革命同构的外交政策.因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到了1931年9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使其远东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苏联以此为契机,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本文拟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苏联对华实行的"联华防日"政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1963年10月9日,周恩来接见日本前首相石桥湛山。在双方谈话时,石桥提出了中日和约问题和台湾问题。周恩来就这两个问题作了解答。他首先指出,美国单独对日"媾和",日本又搞了个"日台条约",这就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签订和约造成了最大的障碍。关于如何处理中日和约问题,周恩来认为有四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方式,日本废除"日台条约",与中国正式缔结和约。这是最好的方式,但日本现政府这样做有困难。第二种方式,如果日本不废除"日台条约",另外又同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20.
浅沼稻次郎是日本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杰出的反帝战士,日中友好运动的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日本的民族民主运动和日中邦交正常化运动,赢得了中日两国人民的敬重和爱戴.他在担任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期间,由于坚持反对美帝国主义、与中国世代友好的正义立场,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嫉恨,不幸遇刺身亡.中国人民将深深地怀念这位老朋友.1 浅沼稻次郎1898年生于日本东京都三宅岛.21岁那年,浅沼稻次郎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遂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系.浅沼在校学习期间,正值日本的大正年间,民本主义思想颇具影响,浅沼比较广泛地接触了大正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