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们是夜行人,一天的忙碌从零点开始。他们习惯用冷水和一缕清风清醒精神,穿上工装到散布在地铁线上的变电站、高架线和地下线开始每天的工作。他们是谁?他们是地铁供电职工。世博期间,昼伏夜出的他们又开始续写新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九十二年前,乌云密布的中华大地闪烁—木星火一面猎猎旗帜迎风飘扬从1921年7月出发在风雨飘摇的嘉兴南湖,到危机四伏的遵义古城她是黑暗中的一缕烛光引领着我们摆脱压迫、走向希望从灯火摇曳的延安土窑,到红旗招展的人民大会堂她是迷途中的一声号角引领着我们穿越苦难、走向富强。  相似文献   

3.
拜访禄村     
关尔  天明 《今日民族》2001,(3):24-27
这是坐落在云南中部腹地里的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子,不过,由于在60多年前的1938年和1939年间,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这里先后深入工作了数十天,并写出了著名的《禄村农田》一书,因而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地位。这个被称为“禄村”的村子就是禄丰县城外金山坝子里的大北厂村。 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好,海拔1500余公尺,气候温润宜人,土地平展而又肥沃,水流充足,两条并称为东河西河的小河从村子的两侧流过,一条灰色的柏油公路正好沿村子边缘穿过,不远处还有成昆与贵昆铁路。站在禄丰城边的“恐龙山”上看过去,成片成片的…  相似文献   

4.
渠边村日出     
东边沙渠后的天空泛白时,村子里有了些声音:开门声、说话声、铁器的碰磕声,一家一家的窗户开始亮了。   渠边村的黎明灰暗而寂寞。没一句牲畜的叫声。偶尔谁家发动拖拉机,突突的声音把空气震荡坏了,吸到肺里都能觉出不舒服。村里早就没有了驴。牛也剩下不多。羊还有一些。牲畜一少,就不敢大声鸣叫,生怕被发现,整天装哑巴,低着头,在人群里混日子。   这个村里的人或许不知道有一个人一直坐在村头等他们醒来。   等他们村里的太阳出来。   我很久没守望过一个地方的日出了。我知道每个地方、每个村庄的日出都不一样。尽管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民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阶层,故很难用单一的标准,从单一的视角来框定他们的文化性格。他们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群体.能集相互对立的性格要素于一体,并且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展现。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论述"中国社会的本质"时,曾提出:中国家庭是自成一体的小天地,是个微型的邦国。社会单元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家庭才是当地政治生活中负责的成分,村子里的中国人直到最近主要还是按家族制组织起来,村子通常由一群家庭和家族单位组成,他们世代相传,永久居住在那里,靠耕种某些祖传土地为主。…  相似文献   

6.
一声炮响打破山村宁静生活 铁山是一个行政村,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苌庄乡。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阴、鸟鸣花香、流水潺潺、风景秀丽,一千多名铁山村民的生活平静而安逸。但从2009年夏天开始,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声,这里的平静被打破,铁山从此陷入了灾难。  相似文献   

7.
平时,村子里只剩老人与狗。狗聚集在村头,老人们聚集在村尾的棋牌室和活动中心。多数老人,即使不打牌,也喜欢蹲在那里。这是浙江温州市文城县珊溪镇街头村现在的景象,也是目前中国很多农村常见的景象。不过,街头村的老包和他的老兄弟们,觉得他们是村子里最具话语权的人。他们时常拍着村里年轻干部的肩膀说,孝敬你爹,要不然干部就别想当了。这还不算什么。对村子里那些发起来的大款,老包们同样也不含糊,他们时常把那些开大奔的年轻人拦住,  相似文献   

8.
《世纪行》2016,(10)
正故乡的炊烟里总少不了柴火饭的醇香,袅娜的炊烟升起来,它又像母亲年轻时如柳般曼妙的身姿。四季炊烟最本色的还数深秋,时间刚过清晨六点,就有乡村人家的屋顶上开始冒出一缕淡淡的炊烟,接着是第二家、第三家......然后是一村子的瓦灰色,柴火饭的味道于是便在村子里弥漫开来。做柴火饭首先得备好柴禾。以前在我老家农村几乎每家院子里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9.
禾源 《福建乡土》2011,(5):7-9,12
“四平戏”俗称“庶民戏”,是一古老剧种。明末,从江西传到这个山坳,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我带着感受蕴育四平戏这一梨园奇葩土壤气息的冲动,在那个山坳的村子里住了几天,走访了几位老者,旨在了解他们怎么传下古老剧种“四平戏”。  相似文献   

10.
沌湖记     
朱千华 《今日广西》2008,(13):37-39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无法相信,一个面积有400多亩的美丽湖泊,一下子从人间蒸发,不留一滴水,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来就没有在世间存在过一样。那是个柔美旖旎、鱼虾成群的淡水湖,俊秀明媚得像个山村少女。但是,在2007年3月9日傍晚,随着一声神秘的惊天动地的巨响,那个鲜活的湖泊,就像一个轻梦,一缕青烟,瞬息飘散,说没就没了。  相似文献   

11.
乡村的月亮     
蛰居城里久了,倒是怀念起乡村的月亮来了。乡村的夜晚是单调而沉寂的.村子静卧在黑魆魆的天幕下,风不刮,树不动,连狗也不叫一声.没有一点生气。树木是模糊的,房屋是模糊的,胡同和街巷都是模糊的,偶有几点黄晕的灯光,从房檐下探头探脑地露出来.也像极了鬼怪的眼睛.幽幽的有些怕人。若是阴风肆虐的夜晚.那情景就更加骇人,风声像哭,谁知道漆黑的不远处会不会存有邪祟。没有人走出门户,追不得已走夜路的一两人,也显得影影绰绰、悄无声迹.猛然走个对怀,像掉了魂一样吓人,大喊一声“我的娘啊!”  相似文献   

12.
希望之光     
在我们石岩街道上屋社区的田心村,有一户很特别的家庭。他们一家人里有4个是精神病患者,在村子里别人对他们一家总是指手画脚,歧视他们,都说他们上辈子一定干了缺德事。面对那些闲言碎语的讥讽,他们一家人在人们面前总是抬不起头来。在我还没有做残协工作之前,也曾经对他们一家“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3.
迎接     
中华世纪坛的百年盛典.曾撞响神州大地第一声新世纪鼎钟;温岭石塘镇的大红灯笼,曾迎来中国境内第一缕新千年曙光。  相似文献   

14.
中秋节前一天,我邀了几个朋友,又一次来到了老张的"耕读文化大观园"。这里我已来过不止一次,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吸引着我,说不清,也道不明。也许是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古物,也许是别的什么。大观园坐落在屏南县漈头村,村子很静,静得可以清晰地听清你我的脚步声。但与之成为反比的是老张的热情,老张总是热情饱满,无论是对我还是其他游客。老张今年62岁,黑发中略带着几缕白丝。老张做的事让人觉得稀奇,古物,谁会想到用它们来办个馆?可偏偏老张办成了,办大观园的房子整整用了10间,老张办馆的诚心由此可见。游客一拨一拨地来,又一拨一拨地离去,使村子变得热闹非凡,像在过年。  相似文献   

15.
复仇     
山坡上突兀耸起了七座坟茔。附近的乡亲们说,那是两个家族相互残杀的结果。这些血性男儿的鲜血,终于染红了宗族复仇的血旗。然而,我远远望去,怎么看都像是一双双困惑的眼睛,在张望着他们曾经温馨的家园…… 一 时间可以上溯到1992年。 这个村庄位于江苏和山东的交界地带,离县城很远,也比较偏僻,一千多名村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是一个宁静的傍晚,炊烟在村子里袅袅升起,偶尔还传来一两声悠远的犬吠,没有任何灾难的迹象。突然,一阵激烈的枪声,划过寂静的村庄。起初,人们还以为是鞭炮的声音。随之,厮打声、砍杀声以及凄惨的哭…  相似文献   

16.
“轰隆”一声巨响,一股黑色浓烟腾空而起,大量飞石和泥土满天飞舞,泥石流从山上急速滚落下来,铺天盖地地向村子压来,压垮了房子,漫过了马路,电线杆一个接一个快速倒下了,被冲垮的房屋断墙随着泥石流向前滚动着  相似文献   

17.
“廌”字上半是鹿头下半是马腹,指的是头角似鹿而腹尾似马驴的动物——麋鹿。“法”是个描述自然水流的会意字。法是人观察自然物象,取法自然物象,所思所悟而洞察到的自然恒常的规则,是事物反复变化之中的不变规则。这类规则于日常习见于流水之形,或者说习见于流水之形和奔廌(麋鹿)之象,所以造字者取这样的日常习见的形象而构造成法(灋)字。人们见到“法”字犹如目睹流水之形,见到“灋”字则似同时观看到流水之形和奔廌(麋鹿)之象,从而明白法(灋)字所揭示的是事物变化之中的不变规则,是恒常的自然规则。  相似文献   

18.
在宁河县人民法院板桥法庭所辖的五个乡镇的100多个村子里,老百姓发生纠纷时首先都会想到板桥法庭,因为,在他们心目中,板桥法庭的法官们就是他们的主心骨。  相似文献   

19.
◆我看到过的对幸福的比较.概括又通俗易懂的诠释是“早上想上班.晚上想回家”.其实幸福怎么会这样简单?幸福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实践的人生哲学。幸福又怎么会如此复杂?失落时的一个浅浅的微笑.无助时一句暖人的话语,寂寞时一声轻轻的问候,甚至是饥饿时的一碗面条,躺在那缕阳光下翻开一本心爱的杂志……幸福原来真的很简单。  相似文献   

20.
滴答、滴答、滴答……雨水从屋檐滴落到已经被浸湿了的院子里。清晨,一声猪的尖叫过后,村子里显得很安静。七月里连续的降雨淹没了其它声响,村民们也只好呆在家里。 “你听清楚吾成刚说的了吗?”我问堂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