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期间的战略重点,它具有深刻的客观必然性。“四位一体”新的发展体系和布局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能源资源的瓶颈制约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4)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调整、大转型之中,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调速换挡期",经济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存在难得的机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对科技的运用不足,以粗放型发展方式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这也决定了我国旧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得不转向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力量发展创新型经济,破解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打造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发展是国家在大区域布局宏观积极政策下的深层次进一步发展,是对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深化.云南省乃至中西部广大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发展,昆明实施的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发展路径,既系统组合了国内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又形成了具有广大中西部地区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政策体系,昆明增强县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实践对中国县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强化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沈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增长型向集约经营增长型转变,是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实现这一转变将使我国经济发生又一次的飞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国家整个经济运行系统中,从社会再生产过...  相似文献   

5.
储蓄率高、投资率高、消费率低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两高一低”的宏观经济形势与社会收入差距过大有很高的相关性。要扭转“两高一低”形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必须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由倚重财政货币政策,转为财政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并重;同时,财政货币政策也应从刺激投资向控制投资、扩大消费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通过贸易领域传导至我国,对我国出口、投资、消费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而抑制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增长除受到外因作用而放缓之外,还受到我国自身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不科学的制约。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政府应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以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7.
王宁宁 《学理论》2011,(17):79-80
资源和环境问题是制约经济增长和影响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企业的发展与经营决策必须考虑环境因素。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重建。有利于企业发现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企业、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制约中国转型发展的难题 第一,思想上"不愿意转"。个别领导干部对加快转型发展的认识低了,理解窄了。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只看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短期效果,而忽略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支撑发展条件的恶化,更没有看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李燕 《求知》2005,(11):32-33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转变的紧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以粗放型为主,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等诸多问题。在我国迈向中等收入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1.
《党政论坛》2011,(6):5-5
经济进入新成长阶段 发展模式亟待转变当危机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后,过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严重制约,暴露出经济总量较大,而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率不高的粗放型增长,以及内需长期难以拉动的问题,过度依赖出口也加剧了我国和其他国家在贸易方面的矛盾与摩擦。  相似文献   

12.
李凯英 《学理论》2009,(3):52-55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进一步强调:“从我国发展的战略全局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贾芳琴 《学理论》2013,(14):12-13
长期实行的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使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民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因而,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路径有以下三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4.
施波 《民主》2004,(3):26-27
“科教兴国”是中共中央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英明决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科技教育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贵州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穷省,除了历史和自然等原因外,科技教育发展滞后,人的素质低下也严重地制约了贵州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传媒通讯高度发达,广播电视不仅是人们喜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形成的障碍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发驱动力,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能够保证经济增长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就业不充分、可支配收入水平低和消费骨干群体消费力量薄弱以及社会保障不完善是制约我国消费率提高和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建立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需要通过国家宏观政策的调节,努力保证居民的就业安全,增强消费主力的消费实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强化社会保障预期.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其实质是依赖什么要素,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怎样实现经济增长。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振兴,除了政治社会稳定外,还必须解决好“三位一体”问题:即内部体制、增长方式和外部环境,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党确立了正确的国际关系战略和对外政策,为国家和民族振兴赢得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经过20多年努力,初步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在选择合理的增长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取决于…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能取得奇迹式的增长?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充分发挥了"后来者优势"。为什么1978年之前我国经济增长缓慢、收入水平那么低?主要原因是我国主动放弃了利用"后来者优势"来加速经济增长。为何"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并没有采取当时国际上主流的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华盛顿共识"。为什么主流理论会忽视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结构的内生性和转型中国家扭曲的内生性?主要原因在于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缺乏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经济增长方式能否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关系到一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我国经济运行质量的客观必然要求。从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现状看,结构失衡问题依然表现得十分突出,其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必须按照“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以促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18,(11)
正以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经济增长乏力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庆杰在9月30日《河南日报》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角度,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作出全面部署。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但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面临经济增长乏力、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