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     
在多少个万家团圆的夜晚,孤单的母亲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家里煎熬着,那时的她,该多么渴望我能在她身边和她说说话啊!可母亲从未要求过我什么。  相似文献   

2.
直面性骚扰     
马剑 《中国保安》2003,(10):34-37
性骚扰,在英文中是sexualharassment,对我们而言,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近来却成为大家谈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本刊记者专门进行了采访。采访对象:小可,女,23岁,美丽开朗,销售员。记者:首先你个人觉得什么是性骚扰?小可:比较不能接受的(想了一下)!就是比较过分的,很典型的就是在车上,在车上借助人多,对我身体有一定威胁的人,我就认为他是性骚扰!记者:那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小可:以前也遇到过。记者:可以具体一下吗?小可:具体的呀……以前吧,我骑车的时候,有人就会和你并排,随后便做出一些比较过分的行为,比如暴露某些部位什么的。记者:在…  相似文献   

3.
浪漫是一个缩写 那还是在大四的时候,我正和一群百无聊赖行将毕业的同学们在宿舍里四国大战。因为再过两个月大家就要各奔东西了,聚在一起实在不知道做些什么,除了四国大战,大家都是一群行尸走肉。 这天下午,先是悲惨地死掉了司令和军长,敌方大兵压境,势如破竹。但我和赵白眼的配合还算默契,二人通力合作,用双工兵把一个对手轻而易举地拿下,正充满一种起  相似文献   

4.
走出影子     
陈曦 《新重庆》2006,(5):46-46
埋着头四处游荡 在灿烂缤纷的大地上 我陷入了自己的影子 看不见周围的阳光 我的影子是一堵墙 黑魃魃地挡在面前 让我孤单和寒冷—— 墙外的人来来往往 他们莫名其妙地哭着  相似文献   

5.
受“骗“记     
那天,我一人值班,办公室来了个老头,提着雨伞,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进门就问:请问你们单位有某某人吗?我说没这人,他长叹一声,就坐在那儿发呆。经我一再追问,他才告诉我:前几天坐长途汽车去外地,车上一自称是我们单位会计的乘客跟他攀上了老乡,谈得颇投机,到站后还相约住进了同一家旅社。在旅社里二人坐着闲聊时,那人用捏着香烟的手在他面前晃了晃……等他第二天醒来,发现随身钱物和“老乡”一齐失踪了。他被抛在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只能迈开双脚往回赶,中途又搭了好心人的便车才找到了这里。那天有很好的阳光,在朗朗乾坤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参加手语学习,在车上颠簸了两天,终于到昆明了。 一到盲聋哑学校,就见一些孩子用手比划着什么?我被这群孩子的手势吸引住了,他们手势飞舞真叫人眼花缭乱。他们以目代耳,是怎样学文化的?老师又是怎样教的?一定很难、很难。  相似文献   

7.
每天早上踏着晨露而来,傍晚休着晚霞而归;上课时听讲,课后完成作业。每个学生都这么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到底为了什么而读书呢?这个问题有些同学可能想都没想过。问他们,有人回答:“在这个年纪,大家都上学校念书,我也就去念书呗。不读书,干什么呢?”可悲呀,整天忙忙碌碌,却又不知道忙忙碌碌到底为了什么。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十七八岁的我们已经开始更多地思考人生。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将来谋个好工作。记得有一次,有一位老师问我们:“假如以后取消高考制度,你们还会不会来上学,…  相似文献   

8.
宋文博常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这辈子干不了什么大事,能为大家实实在在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就够了。"然而,宋文博做的那些在他看来是"小事"的事,对百姓来说,都是"大事".因为这些事直接关乎他们的安危和生计。  相似文献   

9.
熊召政 《政策》2008,(6):59-59
汶川地震发生时,我在上海。一位朋友正在打电话.他突然放下电话,惊道:“我的头好晕啊,觉得眼前的楼在摇晃。”这时,楼层里的人都站起来,说楼就是在晃啊,悬挂的电视机都在摇摆呢。大家意识到地震了。一分钟后。我远在武汉的家人打来电话,说所住的高楼突然摇晃起来,大家都吓得跑出来了。接着,深圳、西安的朋友都给我打电话,他们都感受到了地震的余波。我意识到,是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这么多的地方都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感。10分钟后,我收到了一则短信:2点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7、6级(后来升为7.8级)地震。一个多小时以后.我又接到另一条短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启程前往灾区。”  相似文献   

10.
女孩问男孩:"你喜欢我喜欢到什么程度?"少年想了想,用沉静的声音说:"半夜汽笛那个程度。"少女默默地等待下文——里面肯定有什么故事。"一次,半夜突然醒来。"他开始讲述,"确切时间不清楚,大约两三点吧,也就那个时间。什么时候并不重要,总之是夜深时分,我完完全全孤单一人,身边谁也没有。好吗,请你想  相似文献   

11.
在学生中间,我有一个绰号,那就是“问号老师”。它几乎成了“政治老师”的代名词。细究它的缘由,还得从我的学生时代说起。新学期开始,我担任高二两个文科班的政治课。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知识学得太死,不会应用。课堂上静悄悄,学生们缺乏课堂参与精神,提出一个问题后,大家都不敢说,不愿说,很难见到“争先恐后”、“七嘴八舌”的现象。学生们的主动性都哪去了?我想改变这种局面,要让他们开口说话。从这以后,我就经常将一些问题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时间一长,大家都期待着、猜想着今天老师会带来什么新鲜事,会提出什么新问题?慢慢地,我逐渐培…  相似文献   

12.
弱者心态     
《小康》2019,(25)
正弱者心态有几个显著特征:其一,总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其二,自卫意识极强;其三,反作用力大大地大于作用力。而以我一管之见,治病之药有三味:清心寡欲、正言正行、襟怀坦白。生活中,不时遇到一种人。看见别人在谈论什么,这种人便陡然生疑:他们又在诋毁我什么?别人批评一些现象、或批评什么人,这种人便心中愤愤然:干吗指桑骂槐,要骂我,直说就是了!如果真有人给他们提点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逢双休日,布置孩子们回去写第一周的生活日记。他们问道:"老师,写什么内容呢?"我说:"就写春天吧。大家利用周末时间好好地出去找一找春天,看看你们都是在哪儿找到她的?"这便是他们开学以来写的第一篇日记  相似文献   

14.
远看保彤     
每次走近山西电视台气势恢宏的大演播厅,我都会生出这样的奇想:它就像一艘永不沉没的巨轮,承载着每一位要到达彼岸的旅客。他们站在甲板上看过了唱过了跳过了五彩缤纷过了,然后离开。仿佛什么也没有留下,什么也没有带走。唯有在各个岗位上为这艘船能够正常运转的船员们依旧在忙碌着,唯有把握正确航线的船长,有些孤单地伫立在那里,紧盯着远方的行程,丝毫不敢松懈和大意。  相似文献   

15.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6,(13):9-9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这个部门得罪人比较多。有一次国务院领导同志跟我说你们得罪人,中纪委、监察部他们也得罪人,我说不一样,他们得罪的都是坏人,被中纪委双规,被司法机关起诉的都是坏人,我得罪的99%以上都是好人。这个话也是讲两个意思,第一确实得罪了很好多人,很多部长、省长、市长;另外也告诉大家不要怕,审计出来有问题,但是不能否定你是好人,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这说明很多问题带有普遍性。——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6月3日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演讲时说。如果你们发现7、8月份哪个地方有拉闸限电,…  相似文献   

16.
笑脸     
这次回家,乡亲们对我不冷不热,全然没有以前的那份亲热,特别是最疼爱我的刘大爷,见面时连我递过的烟都不接,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声:回来了?在他家坐了一会儿我就走了,以往,爷儿俩总 聊上半天。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乡新们是看着我长大的,有什么事都可以当面对我讲。 后来,从母亲那里得知,大家对我有意见,是因为我曾多次上路执勤将他们的摩托车拦住,一定要他们办好手续。刘大爷的孙子刘天  相似文献   

17.
关键的一步     
一个偏僻的小镇上,人们世世代代都靠务农为生。他们对外界充满着好奇但又无胆尝试,因此他们的命运也一直未曾改变过。在一个窗外刚刚泛起一缕晨曦的早晨,刺耳的汽笛声打破了以往的沉静。因为好奇,大家在这一天都起了早床来到村中的大坝看个究竟。当全村人都快把这辆轿车围成一个圈时,车上下来了一位身穿笔挺西服、头戴鸭舌帽的中年男子,用别扭的当地方言问大家:“你们想演电影吗?想演的请站出来!”这个问题非常棘手,因为在这个村里连看一场电影都是比较奢侈的事,更何况说把自己变成荧幕上那楚楚动人的角色?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梦,一个永远都…  相似文献   

18.
人有能力改善自然环境,更有能力改善自己的心境。同样一种生活状况,有的人活得挺惨,而有的人活得挺好,之所以有这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命运,态度不同而已。同样是遭受挫折。有的人的态度是,我真没有用,天生就是个失败者,事事都不如别人。于是,他们感觉低人一等,抬不起头,从此一蹶不振,庸庸碌碌过一生。而有的人的态度是,我在哪里跌倒了,就要在哪里爬起来。于是,他们矢志不渝,不惧风雨,勇往直前,一步一步向目标迈进。同样是获得成功。有的人的态度是我真了不起,什么都行,天生就比别人强。于是,他们骄傲自大,忘乎所以,结果是停滞不前。而有的人的…  相似文献   

19.
和身边的队员接触多了,会经常听到他们这样说,其实我和某某队员也差不多,大家一块进公司,又都当过兵,为何他都做分队长了,而我还是一名普通保安员,我该怎么做呢?其实,一个人在从事一项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仍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往往就开始动摇起来,怀疑自己的努力是不是值得、自己的努力是不是白费了。随着信念的动摇,那么危机也随之出现。其实在工作中有两种人,一种是埋头做事的人,一种是爱抱怨的人。埋头做事的人并不见得比较笨,爱抱怨的人也未见得很聪明,但有一点就是埋头做事的人生活的一定很快乐,爱抱怨的人生活一定很郁闷,在机…  相似文献   

20.
吴孟樵 《台声》2013,(3):49-49
“我想,我应该勾起了很多人埋藏已久的美好回忆,他们都发现,他们曾经美好过、幸福过。简单地说,我把大家弄哭了,而且哭得很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