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人大》2010,(10):38-38
伊吾县的张晓娣咨询:我与蒲某几年前从老家来新疆后在交往中有了感情,就以夫妻关系同居,同乡人都清楚这件事。但最近我们之间发生了很多矛盾,  相似文献   

2.
解除同居关系,女方应不应该退给我财物?编辑同志:我于1991年经人介绍与田女相爱并同居,1993年冬我从外地回家,发现她与其姐夫有性行为,我想同她分手,后经她家人劝说,她回心转意,我原谅了她。1994年春,她跟我到工地做饭,在包工头的引诱下,又与包工...  相似文献   

3.
论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婚姻家庭呈现出与西方国家类似的变化,非婚同居逐渐盛行起来,因而就社会现实需求而言,非婚同居法律制度的构建已无法回避.法律是否调整以及如何调整非婚同居关系,已经成为我国法学领域面临的前沿课题.本文通过对非婚同居基本概念的解读,明确了同居和非婚同居的含义,细化了非婚同居的类型,在分析现阶段对我国非婚同居关系的现行制度的基础上,梳理出我国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构建的社会基础,从立法模式选择和具体内容的设计两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非婚同居制度的设想.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引起人们,尤其是法律,以理性的姿态对待非婚同居现象.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我和丈夫本来很恩爱,但自从他辞职经商发财后,就不知天高地厚,开始在外寻花问柳,有家不归,后来竟然发展到搬出家门,在外与一女青年同居的地步。这种是夫妻而不共床的状况持续两年多时间,我实在是忍受不了了,于是就提出离婚,可是他不同意,害怕 30万元财产被我分走一半。我现在想通过法律途径来解除婚姻关系,并要求他给予我一定的赔偿。听说,只要分居满两年后一方提出离婚诉讼,法院就会判决离婚。请问,是这样吗?另外我的赔偿要求是否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 读者贾雪莹  相似文献   

5.
未婚同居现象在中国日趋增多,但对于年轻人如何从约会发展到同居、性别是否以及怎样影响同居的动机与意义还缺乏研究。本文通过对94名正在同居和近期经历同居的"90后"乡-城流动青年的深入访谈,从性别视角探讨了影响年轻人从恋爱交往向同居转变的因素。研究发现,流动青年受访者的同居,无论男女大部分发生在有结婚意图甚至是订婚之后,但在同居决定如何受结婚目标推动上出现了明显的性别特征,女性更多地因道德规范压力,男性更多地出于经济和时间成本。同时,一些流动青年的同居决策也受到现实因素的影响,如为了相处或居住上的便利以及意外怀孕的发生,往往会推动男女加快向同居的转变;经济层面的考虑对同居决定的影响则因性别而异,女性更有可能出于经济需要而加快同居,而男性更多地因经济紧张而推迟同居。总之,传统性别文化规范和农村婚姻市场变动延伸到同居,并影响流动青年男女的同居决策。  相似文献   

6.
《公民导刊》2006,(7):57-57
编辑同志:我与妻子1999年结婚后一起到北京打工。2001年由于我妻子怀孕,她一人回到河北老家,我自己留在北京打工。直到2003年,我从来京打工的同乡那里得知,我妻子另有新欢并与其同居。听到这个消息,我气愤极了,后来我通过我的朋友,录下了我妻子与他人同居的证据。请问:我如果拿着这份证据到法院起诉离婚,我能胜诉吗?法院将如何判决?  相似文献   

7.
法律释疑     
编辑同志:我和丈夫原本是恩爱夫妻,可他自从在外面做生意赚了钱,就经常不回家,在外面包“二奶”同居。我屡次苦劝他,他非但不听,还对我拳打脚踢。这桩婚姻已名存实亡,我如提出离婚,法律能否维护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同居只是个人化行为。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是,我依然崇尚:要爱,便爱得无怨无悔;要爱,便爱得义无反顾。我更希望听到,更多的拒绝同居的声音,我希望看到每一个渴求真挚爱情的人都能真心真意过一生。  相似文献   

9.
戴军 《今日广西》2010,(12):43-43
前两天,有个朋友问我,说和她同居了两年的男发突然跟她说,你看,我们在一起都两年多了,我每天赶来赶去的,上下班路上3小时,真的好辛苦,我现在一想到回家就害怕,我想搬到公司旁边去住一段时间,等我的心情调整好以后,我再搬回来住吧。  相似文献   

10.
女揭母丑     
这是发生在鄂南监利县的一件稀罕事:母亲与一男子同居有年,还倒打一耙,将种种莫须有的过错强加在父亲身上。就在木讷的父亲手足无措之际,新婚的女儿当庭作证,不仅戳穿了母亲的谎言,还证明母亲与他人非法同居的事实。于是,新婚姻法实施后的中国第一案——无过错男性离婚获赔案诞生了。  相似文献   

11.
夫妻同居是夫妻共同生活的基础要件,各国立法中,在明确规定夫妻有同居共同生活义务的基础上,对违反该义务的法律责任等问题,一般都进行了规范。我国现行《婚姻法》没有明确规定夫妻同居义务,只在判决离婚时才有所体现,这对规范夫妻人身关系,履行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的忠实义力都是不利的。本文就同居的涵义、国外的相关立法,我国的《婚姻法》如何改善相关规定等方面做些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日前,北京密云县法院审结一起王女士与李某非法同居案,因李某负有过错,法院将双方非法同居期间的财产依法判归王女士所有。据悉,这是婚姻法《修正案》实施后,我市适用照顾无过错方原则审结的首起非法同居案。  相似文献   

13.
重读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4年第21期《特殊的夺子战》,特别是文章的前半部分,不谙人世的李琼刚上大一就与地方青年刘华恋爱、同居、怀孕、分手……这让我联想到了最近新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失联。  相似文献   

14.
宋娟 《求索》2012,(2):225-228
同居共财是唐律规定的一种家庭制度,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在唐代有所增多。文章从唐律对家庭经济关系的限定出发,考察了同居大家庭中各级成员间的经济地位,同时透析史料,进一步对同居共财家庭经济生活进行探讨,揭示了唐代同居共财大家庭中和谐稳定与矛盾冲突并存的经济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15.
2001年6月,我结婚了,我的婚礼很热闹,但那天我是强颜欢笑。我和妻子相识是在前一年的10月,那时,我正在与一个名叫月月的女孩如火如荼地恋爱。月月是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员,性格开朗,热情洋溢,美丽而又时尚。月月没有高贵的出身和高层次的学历,但她的聪慧与坦诚、热情与温柔让我很快就爱上了她。我们在一起同居了5个月。在这5个月中,我的家里再也不像原来那样杂乱无章,每天我下班回到家后都是井井有条,干净而又温暖。她对我也爱得很深,有天晚上,她抱着我说:“我现在感到自己真的很幸福。”说完,居然流下了眼泪。我当时心里非常震撼。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当今社会,同居现象屡见不鲜,而同居财产纠纷也时有所见。针对同居财产纠纷,我国相关立法缺乏具有针对性与体系化的法律规定,司法实务中对同居财产的归属认定与具体分割结果也各不相同。由于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引导,当事人也无所适从,强化立法规制已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要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制定单行《同居伴侣法》或者《同居伴侣条例》,明确同居财产归属认定与分割的指导原则以及具体内容,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应对与解决同居财产纠纷。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非婚同居产生的原因,如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社会环境对性道德的宽容,让人们更尊重两性共同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权,大学生对自身性权利的主张也越来越强烈;法律渐渐放宽了对非婚同居的态度;非婚同居在经济、法律、生活等方面的优势,是大学生选择非婚同居的重要原因,为非婚同居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07,(3X):69-69
编辑同志: 我表妹和丈夫杨某几年前结婚,因婚后表妹长期未生育,导致夫妻感情日渐冷淡。去年,杨某在外面结识了某公司职员小玲,小玲年轻漂亮,两人很快便产生婚外情,并在外租房同居。同居期间,杨某长期不回家,不承担家庭责任。我.妹多次找到杨某,要其断绝和小玲的不正当关系。杨某非但不接受,还伙同小玲当面辱骂、殴打我表妹,我表妹身心受到了极大伤害,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在无奈的情况下,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并以小玲给自己造成了损害为由,要求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请问,法院会支持我表妹的请求吗?  相似文献   

19.
网络同居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已成为当代部分大学生的潮流新宠,但作为一种情感游戏,网络同居似乎已超出了游戏的范畴。笔者通过相关调查,从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层面入手,以心理学的视角透视大学生的网络同居行为,探讨网络同居对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同时从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与法制》2007,(4S):65-65
编辑同志: 我同学小明和女友小燕于1992年按当地的风俗举行了结婚仪式,结婚时小明26岁,小燕22岁,达到了结婚年龄,但两人未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后两人因感情不和,经常争吵,一次小明与小燕发生争执时,动手打了小燕。小燕一气之下,搬回娘家居住,并与同村的小东交往频繁。不久,小燕和小东一起租房同居。在同居期间,两人对外宣称是夫妻。小明得知此事后找到小燕,要求她跟自己回家。小燕称自己未与小明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不是夫妻,拒绝跟小明回家。小明遂以小燕和小东犯有重婚罪为由,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请问,小燕和小东构成重婚罪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