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假报身份或假冒他人身份问题司法实践中十分突出,其假报身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逃避处罚或隐瞒前科。检察机关要与公安机关加强配合,推进户籍资料管理网络建设,提高身份协查效率,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强化流动人口信息管理,有效遏制假报、假冒身份案件的恶性增长。  相似文献   

2.
按自报认定被告人身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流动人口犯罪较为集中的地区,以自报内容认定被告人主体身份在司法判决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种作法虽然有程序法上的依据,但这应是法律规定的例外。在司法实务中,被告人为了规避法律的惩罚以及社会的谴责而虚报、谎报自己的真实身份,给司法判决以及刑罚适用都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因此,强化流动人口的身份信息管理,注重收集证明被告人身份的证据,并将无法查实真实身份的被告人的照片刊印在判决书中,均是解决被告人自报身份问题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程歆 《法制与经济》2008,(16):14-15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假报身份或假冒他人身份问题司法实践中十分突出,其假报身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逃避处罚或隐瞒前科。检察机关要与公安机关加强配合,推进户籍资料管理网络建设,提高身份协查效率,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强化流动人口信息管理,有效遏制假报、假冒身份案件的恶性增长。  相似文献   

4.
刑事案件中经常出现被告人身份无法查实的情况,给办案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本文通过调查某法院近年来自报身份的情况,分析自报身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被告人临界年龄的查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已满16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一己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犯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因不满16岁不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上、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因此,在刑事诉讼实践中,查清被告人的年龄特别是被告人的临界年龄即被告人是否已满14岁或者是否已满16岁抑或是否已满18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对被告人应8追究刑事责任和判处何种刑罚的问题一所以,么、须慎…  相似文献   

6.
被告人的年龄是认定被告人应否负刑事责任以及如何处罚的重要根据,因此在起诉书中准确表达被告人的年龄,不但有利于惩治犯罪,也有利于维护法律文书的严肃性。但是,应如何准确表述被告人的年龄,目前并无统一规定,不少地方的司法机关对被告人年龄的表述采用“现年某某岁”的表述方法。笔者认为,这种表述方法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不够准确。有的被告人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时未满“某某岁”,而在审判时却已满“某某岁”,起诉书如果按起诉时的实际年龄表述,则在开庭审判时被告人的年龄就与实际不符,而如果按审判时的年龄写,则何时审判并…  相似文献   

7.
准确无误地认定被告人的年龄,对于确定被告人的罪责,有着重要意义,有时关系到对被告人能否适用死刑。因此,认定被告人的年龄,是刑事审判活动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在此,笔者结合司法实践,就如何确认被告人年龄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要全面收集证据。全面收集证据是准确认定被告人年龄的基础。办案中,要注意全面收集一切能够证明被告人年龄的证据,掌握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案情被告人程某于2004年6月5日和8月12日,分别盗窃现金4000元和900余元。检察机关通过审查阅卷、提审被告人,发现程某的年龄不清,从户籍证明、证人证言、学籍档案、被告人程某的供述笔录中得出的证明,被告人程某至2004年6月5日犯罪时,  相似文献   

9.
自报身份案件是指在侦查过程中无法收集到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体身份的证据,在刑事诉讼的侦查、起诉、审判等程序中按被告人自报的内容认定主体身份的案件。  相似文献   

10.
胡巧绒 《犯罪研究》2011,(6):98-101
在目前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实践中,大量被告人对公诉方就刑事责任年龄认定依据的《户籍证明》等证据提出抗辩,却不承担任何证明责任。司法机关因被告方的抗辩事由,花费大量精力去查证,结果往往又徒劳无功。这不仅违背司法证明的合理性,而且严重影响诉讼的效率。本文拟就被告人应当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抗辩事由承担证明责任的有关问题,略表拙见。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月23日,孟某实施抢劫时被抓获。经查其身份证出生日期为1991年11月29目,但孟某辩解自己作案时未满14周岁,身份证上的年龄是虚报的。一审法院采用骨龄鉴定的方法确定年龄,鉴定孟某为15周岁以上,认定孟某作案时已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人,故一审法院以抢劫罪判处孟某有期徒刑二年零六个月。孟某不服,提起上诉。在二审中,孟某的辩护人向法院提交了孟某常住人口登记表及河南省兰考县某村委会出具的信函等证据,并经法官调取其户籍证实孟某系1993年11月29日出生,改判孟某无罪释放。  相似文献   

12.
面对互相矛盾的多种证据材料,在认定被告人年龄时需要注意:1.应当首先使用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户籍证明等法定身份证件;2.当户籍证明等法定证据与被告人供述的年龄出现矛盾时,应当及时收集出生证明、计生办证明、学籍证明等原始证明材料以及证人证言等;3.如果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印证,经审查能够证明被告人真实年龄的,可以排除户籍证明等法定证据,以其他证据来认定年龄;4.当上述证据材料与户籍证明之间存在矛盾,无法予以排除时,对被告人量刑时应当留有余地。  相似文献   

13.
被告人权利保障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克波 《现代法学》2001,23(2):73-77
本文对被告人权利保障立法、司法现状进行了客观评价,并着重从立法的角度对完善被告人权利保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刑事审判中被告人翻供的情况较为突出,由于被告人的供述作为刑事案件直接证据,对定罪量刑起着重要作用,被告人在审判阶段翻供,给案件审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而且由于时过境迁,其它证据难以取得,造成案件多次退补,在押犯长期关押影响从重从快打击犯罪分子.为此,查找分析被告人翻供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摆在每个刑事审判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见解,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被告人李某从2005年5月至2007年8月期间,入室盗窃十余次,价值达五万余元,时间跨度达两年多。公安机关认定被告人出生于1988年11月11日,为此向检察院提交了如下证据:其一,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提取的《户口登记表》载明被告人出生于1988年11月11日:其二,《骨龄鉴定书》判断被告人的出生日期介于1988年6月14日和1989年6月14日之间。被告人供述自己出生于1989年11月11日,之所以修改年龄,是为了早点结婚。  相似文献   

16.
人权概念始终保持着"保护弱者"的核心思想。被告人合法权益保障历来都是立法和学术研究的重点,也是建设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理论和实务界对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障进行了诸多研究,  相似文献   

17.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报身份虚假陈述现象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十分突出,给司法机关履行法律职责带来极大困难。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加强户籍身份管理入手,完善司法机关之间的协作机制;另外,在法律层面上应及早明确自报身份虚假陈述的法律责任,同时制定相关的纠错程序及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学军 《法制与社会》2011,(11):131-132
被告人翻供是庭审中时有发生的,不同案件翻供有其规律,对不同的翻供要进行分析,执法中确有问题的要坚决纠正。本文指出对为逃避打击的翻供检察机关要加强对侦查工作的引导,慎重变更强制措施,做好庭前准备,做到全面掌握案情,提前制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出于种种原因,职务犯罪被告人会出现当庭翻供现象,这将直接影响案件事实的认定,公诉人如何正确、有效地应对这类被告人的翻供,成为认定案件的关键。本文从翻供成因入手,寻找了解决职务犯罪被告人翻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社会人员的频繁流动以及通信方式的迅猛发展,犯罪分子通过假冒身份来反侦查的能力也是会越来越强,作为一名司法干警,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侦查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保证办案的效率和质量,确保犯罪人得到其应有的惩罚,使没有犯罪的人免受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