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树立怎样的裁判司法理念法官裁判的司法理念是每名法官对民事实体法律制度和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综合性、原则性的认识和观念。其中构成裁判司法理念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法官对民事诉讼目的的认识。笔者赞同“民事诉讼作为国家的一种法律制度,其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的意志,是统治阶级根据需要及社会的价值取向,对各项价值目标作出选择的结果。”〔1〕民事诉讼的目的首先应当符合国家立法的目的。立法的目的有两部分: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这两者是统一的,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即通过调整人们的行为,来达到调整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
董淼 《法制与经济》2009,(8):25-25,27
成文法固有的滞后性要求法官在个案中的裁判必须建立在追求公正、幸福的价值观上,以一种保障人民幸福的胸襟重新诠释裁判的目的,这是法官创造性司法的根基所在,为此,法官应有具备哲人的智慧,能工巧匠般的技艺以及诗人的气质。  相似文献   

3.
成文法固有的滞后性要求法官在个案中的裁判必须建立在追求公正、幸福的价值观上,以一种保障人民幸福的胸襟重新诠释裁判的目的,这是法官创造性司法的根基所在,为此,法官应有具备哲人的智慧,能工巧匠般的技艺以及诗人的气质。  相似文献   

4.
廖振中 《政法论坛》2023,(2):169-179
通过对最高人民法院及全国各高级法院2014—2021年1 362份判例的实证考察,揭示了表见代理司法裁判中的法官集体行动,具体表现为外观法理泛化适用、构成要件实用认定及判断标准续造修补。集体行动背后的逻辑是裁判者基于多重后果考量而进行能动司法,同时个案判决认知在多个司法交互场域中互相影响和递归,进而演化出司法裁判“自创生系统”。表见代理司法裁判的“切片样本”分析还表明,本土未来的民法解释体系可能会走向日趋成熟的法学理论、“自上而下”的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及指导性案例以及“自下而上”的法官集体行动司法造法三方“共治共构”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学界对“现代”一词的两种理解与使用,从而进一步界定了对现代司法理念的理解,并论证了现代司法理念对法官的选择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诞生于概念法学的法典万能神话已被摧毁的时代,拉伦茨的法学方法论立足于现行法秩序的视角,系统地阐述了如何确保司法裁判的个案正义并兼顾法的安定性.其中,拉氏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法律解释标准并创造性地以法律计划之刃来划分法律内法的续造和超越法律的法之续造,且将价值评价的思想贯彻始终.本文试追随拉氏司法裁判观的论证轨迹,并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
现代司法理念与裁判文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录 《河北法学》2006,24(4):152-155
裁判文书与法律文化、司法理念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裁判文书可以集中反映司法理念,而司法理念对裁判文书又具有制约和能动作用.如何将现代司法理念根植于民心,是当前司法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裁判文书的改革是弘扬和宣传现代司法理念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法律发现是欧美法学家的常用术语,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制度内用来发现与解决具体问题或者在具体问题上确定与案件相关的法律原则、规则的意义而使用的方法,所以法律发现有时也被人们称为法律方法。在当今向法官职业化、专业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研究法官的法律发现显得尤为重要还在于它是建设规范性裁判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民主、公开、公正、透明,是倍受推崇而又神圣的现代司法理念,但它常常给人“雾里看花”的感觉。裁判文书作为司法运作的终端和公共产品,是司法理念的载体,由此推之,疑难案件裁判文书则是浓缩司法理念的文本。然而,疑难案件的裁判往往无“唯一答案”,很容易引发外界对裁判或法官的信任危机。正如学者所言:“社会对司法的公信力不强,当事人完全有理由也能够找到理由对司法公正与公正司法表示怀疑,并将这种怀疑所带来的不满归结为司法腐败,从而迁怒于司法官员乃至整个司法制度,进而向法官和判决提出挑战,永无休止的申诉和投诉,导致反反复复的再审和改判,本应充满自信的法官变得缩手缩脚。”毋庸讳言,司法公信力问题到了非重视不可的时候了。避开复杂的外部途径不论,实现疑难案件裁判文书充分说理与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互动,乃是从内部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程序价值的重视及程序地位在立法中的确立,近几年有学者提出建立程序性裁判机制这一命题,也有称程序性制裁机制的。在刑事诉讼中,我国目前不存在现实的程序性裁判机制。有学者认为《刑事诉讼法》第191条首次详细规定程序性违法的法律后果,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法程序规则的逐步健全和程序性裁判机制的初步确立。但该条规定的是对法院违反  相似文献   

12.
和谐司法是现阶段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南,和谐思想已深入司法实体与司法程序各个领域,文章站在和谐司法的角度,审视当前法院裁判文书的不足,探寻裁判文书改革的基本原则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法官公正裁判的义务(上)已在《法律适用》今年第3期发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司法界已意识到司法裁决并非全由法律所决定,如果司法裁决并非全部客观,法官的职业行为就变得相关,法官审理具体案件时不仅仅依据的是事实与法律,还要结合自己的良心,要求法官在裁判中要尽量保持良心的客观性。因此,关注法官良心与法的关联性、法官良心的自由与中立及法官良心的社会尊重和养成,直接影响着法官裁判的公正及法院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6.
张娜 《法制与社会》2012,(10):277+284
裁判文书是案件审理的最终载体,是法院向社会展示司法公正形象最直观的平台,特别在刑事司法领域最为关键.然而在我国的刑事裁判文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其说理过程简单化,事实罗列过于格式化,缺乏对证据认证的分析,已经很难满足法制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王军 《法制与社会》2012,(1):120-121
司法裁判会对当事人的财产、自由课以处罚,裁判严厉者甚至会剥夺当事人的生命权利,但在正常情况下当事人以及公众都能够在感情上接受裁判的事实,维护裁判的权威,如果仅仅凭借国家的强制力来实现司法裁判的结果不可能起到司法惩戒和教育的双重作用,当事人和民众也不可能真正地从内心认同司法裁判的价值,而只是暴力所迫.所以现代法治社会当事人和民众对司法裁判的接受是由司法裁判的权威性、裁判的确定性、裁判的正当性、法官自由裁判的包容性等诸要素的合力所致.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司法和谐问题已成为法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界的研究集中在司法和谐的内涵、司法和谐的实现途径等方面。而对于司法和谐政策对法官约束条件的影响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分析司法和谐政策对法官约束条件的影响和改变,以期对观察、分析、推断和解释法官司法行为的转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法理念的构成入手 ,分析了社会本位司法理念的涵义并通过对转型中国社会结构特征及其对司法控制需求的分析 ,认为社会本位的司法理念是中国社会司法控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法官公正裁判的义务(上)——司法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司法职道德基本准则之二的“法官公 正裁判的义务”,将从以下8个方面进行论述,本刊将分两期刊出。一、作为义务和理念的“公正裁判”二、具体准则之一:具备法定事由时应当回避三、具体准则之二:在一方当事人不在场时避免与另一方当事人进行交流四、具体准则之三:拒绝接受当事人的请吃送礼或其他好处五、具体准则之四:排除人情、关系对案件裁判的影响六、具体准则之五:平等对待当事人,摒除内心偏私七、具体准则之六:公开审判八、具体准则之七:注意并避免任何可能导致司法不公之其他情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