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本的司法考试制度正处于转型期中,新司法考试自2006年度实施,而旧司法考试制度将到2011年才废除。新司法考试通过与法学教育和司法研习改革的有机结合,形成新的培养法曹体系。作为法曹培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司法考试由原来的选拔型考试转变为资格考试,注重确保职业法律人才的素质。在几年的实践中,新司法考试制度暴露出了许多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我国司法考试制度提供了许多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日本法科大学院构想与司法考试制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本法学教育的基本目的不是为了直接培养法律职业人员,通过司法考试选拔法制精英的法律职业选拔模式与法学教育是脱节的。但是这种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选拔制度在新的条件下暴露出越来越明显的弊端.在社会变动、司法改革、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日本参照美国的(Law School)模式,提出了法科大学院构想,开始将法学教育与选拔、培养法律职业家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预见这种变化将会对日本司法制度和法学教育制度产生重要影响,并在比较法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我国司法考试及训练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多数有良好法治秩序的国家都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培养和选拔所需职业法律家的。我国《法官法》、《检察官法》修正案虽然已将国家司法考试写入立法 ,但司法考试的具体内容还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国家司法考试应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三种职业资格 ;报考者应有坚定的信念、大学教育背景和良好品行 ;考试程式及内容设计应能全面检测报考者的文化素养、法律专业知识和从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试论司法考试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羿 《法制与社会》2012,(1):235-236
司考无疑是重要的,如何改革司考的全面性、严肃性、专业性,以使其更具有实践性和水平性,选拔出德与才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力与资格并重的具有专业适应性的优秀职业工作者,将是司考更重要的宗旨.  相似文献   

5.
司法考试制度模式比较与中国司法考试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司法考试制度是一个中间环节,其机能是如何将符合现代法制需要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法律职业队伍中来。由于现代社会功能的分化,培养优秀的法律人才主要是通过高等教育来承担。因此,司法考试制度主要涉及到法律职业制度和法学教育制度两个方面。法律职业制度和法学教育的模式也影响到司法考试制度的定位和功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下,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的设计应该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吸取国外司法考试以及法律职业选任制度的教训,处理好法律职业选任制度与法学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围绕着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这两方面,比较大陆成…  相似文献   

6.
国家司法考试与我国的公证员准入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把公证员准入制度纳入国家司法考试的范畴是必然的选择 国家司法考试的实行,废除了过去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内部考试的制度,并与律师资格考试合为一体.与国外法治发达国家的法律从业人员的统一考试制度是类似的,这种并轨,是国际趋势使然.  相似文献   

7.
许冠男 《中国律师》2009,(12):88-89
曾几何时,司法考试,也就是律师准入考试,被冠以“天下第一考”的美名。这其中固然有其权威、规范、严密、廉洁、通过率偏低的特点和原因,但也因为他承栽着千千万希望从事律师工作的莘莘学子的梦想。也正是这“天下第一考”圆了不少人的法律梦,也成就了许多知名律师。自司法考试诞生之日起,为我国输送了大量法律人才,目前活跃在经济生活前沿的十数万律师,正是这“天下第一考”把他们缔造成为维护正义的战士。  相似文献   

8.
对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宪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开始,我国的司法考试至今已历三届。我们选取了国家司法考试制度中的若干问题,从宪法学的角度进行观察思考,以我国宪法所确立的制度、原则与精神为基准,对司法考试做一检视,其内容包括考试的性质、名称、主管机关、报考资格、通过条件、经费开支,以及法律职业资格的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国兴 《法学家》2002,(5):125-128
一、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建立的背景、法律依据和意义 (一)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建立前的法官、检察官选任制度和律师资格取得制度 1.法官、检察官的选任制度 1995年前,中国没有对设立通过考试途径选任检察官、法官的制度。法官、检察官可由法院、检察院……  相似文献   

10.
张志铭 《人民司法》2005,(12):50-52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是近年来中国法治发展和司法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这一制度自2001年建立、2002年正式实施以来,已经逐年举办了4次。据权威统计,在4次考试中,有近百万人报名(99.81万人),66.74万人实际参考,7.1万人在前3次考试中获得通过。从目前情况看,司法考试因其规模庞大、“门槛”较高、通过率较低以及对考试合格者的重要意义等各种原因,而被人们誉为当今中国“第一考”。  相似文献   

11.
陈钢  刘浩 《法制与社会》2011,(32):58-58
随着近年来刑事和解这种新型制度在中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案件以刑事和解的方式来处理,其适用范围从最初的轻伤害案件逐渐向一部分公诉案件扩展,它对传统刑事诉讼理论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收到了积极的效果,获得了普遍的认同。本文通过对现行刑事和解制度存在问题的研究,对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破产制度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必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行企业破产法律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石和法律保障,是按照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和企业深化改革取向,构筑整个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1986年12月2日公布,1988年11月1日生效,并於1989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颁布后开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将社会调查首次写入法中,并且相继出台了相对细化的司法解释与刑诉规则,这无疑展现了我国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是社会调查制度的重视。文章介绍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并对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提出了新构想,提出扩大社会调查制度的适用范围的想法,尤其建议对将社会调查制度运用到缓刑适用前。  相似文献   

14.
周军  严肃 《法制与社会》2010,(21):38-39
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减刑制度的现状、反思及若干制度设计构想等问题,以期对我国减刑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司法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金陵  杨文 《犯罪研究》2000,(4):18-21
我国目前司法鉴定制度弊端日益明显,本文主张应从鉴定体制、程序、鉴定人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一、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组建“司法鉴定中心”为唯一的法定鉴定机构,只有其鉴定结论,才具有法律效力;二、“司法鉴定中心”为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其性质、管理模式类似律师事务所;三、建立开放性的鉴定人体制,鉴定人实行专职、兼职二种形式;四、从严控制鉴定人条件,明确鉴定人的权利、义务;五、明确司法鉴定操作程序,确立“三鉴终鉴”制度。  相似文献   

16.
证据是诉讼的核心,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灵魂所在。英国著名法学家边沁认为:“证据是司法公正的基础”。立法关于什么是证据、如何收集证据、由谁承担举证责任、哪些事实属于证明对象、证明力的高低等问题的规定,不仅是构成特定诉讼制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直接决定着实体公正的实现程度。在此意义上,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先进与否,最终取决于它的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法定继承制度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陈苇  杜江涌 《现代法学》2002,24(3):96-103
值此我国《继承法》正在讨论修改之际 ,本文分析了我国法定继承制度存在的不足 ,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 ,试拟法定继承制度的立法建议稿 ,并对立法理由予以分析说明 ,以供我国立法机关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取保候审与保释制度的异同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保证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因而不对其实行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它与保释的相同点就是:都是审前的一种非羁押措施,其功能都是避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潜逃,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威胁、干扰、伤害证人,防止毁灭、仿造或串供,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庭受审。在程序上都是通过相关利害人申请,履行一定的手续,提供相应的保证,在符合法定条件下将犯罪嫌疑人释放或根本不予羁押。二者的不同在于:(一)立法思想、观…  相似文献   

19.
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构想(一)具体明确规定适用缓刑的条件我国刑法规定,适用缓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是反革命犯和累犯;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其中前两条明确具体,一般不会发生理解上的...  相似文献   

20.
征收遗产税势在必行,我国应该怎样征收遗产税,如何进行遗产税的立法,既是一个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本文试图为设立我国的遗产税制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