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建设部的一项统计表明,目前我国城镇住房租赁群体的组成为:每年新增人口995万人,其中,相当数量的居民因不具备即时购买住房的能力而需要租赁住房;每年269万对新婚夫妇中相当数量的新婚家庭需要租赁住房;大量流动人口需要在城镇租赁住房,其中,仅1998年全国城镇办理暂住证的人口就有4000多万人;大中专学校扩大招生后,约有30万学生需要解决宿舍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目前,我国抵押住房贷款保险合同实践中,保险公司签发的“抵押住房保险单”在批注事项一栏中一般都注明:“本保单的第一受益人为×银行×支行”,即业主向银行贷款购买住房,将所购买的住房向银行抵押,业主向保险公司投保时,银行为了规避贷款的风险,要求业主指定贷款银行为保险的第一受益人。但是根据我国现行《保险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可以为受益人”。很显然,虽然在保险实务中受益人无资格限制,自然人、法人皆可…  相似文献   

3.
经济适用房制度本是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然而由于这项制度的开设时间不久导致的不成熟和在现实操作中疏于监管,目前经济适用房购买和转让过程中的出现了一些明显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对于经济适用房使用期满和继承也还缺乏一些法律制度,本文就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资格审查,继承,期满和转让这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海 《天津律师》2004,(4):48-50
如今对大多数人来说,购买一套称心如意的住房,已成为人生的一件大事。在购房过程中,您将面临诸如选址、议价等等问题,但就我们从事多年房地产法律事务的经验来讲,在购买商品房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环是签订一份令人满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  相似文献   

5.
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融资目前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但是由于项目建设需要的资金量大.项目上马快,多渠道筹措资金是必然趋势。因此通过发行保障性住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先行行为是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来源之一,但是一直以来,对于先行行为的争论就没停止过,本文拟就先行行为的经常争论点写出笔者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浅议离婚案件中对房改所购住房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房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大多数人都购买了原承租的住房或新建的公有住房。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以房改所购住房(以下简称房改房)为标的的纠纷。如何处理好这些纠纷,是人民法院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拟就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对房改房如何处理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教于大家。一、产权取得的依据众所周知,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对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要进行分割,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归一方所有。夫妻双方共同居住的房屋如果是夫妻共同的财产,自然应进行分割;如果属于夫妻中一方的个人财产,就归一方所有。是否属于夫妻共同…  相似文献   

8.
刑罚个别化原则是现代刑法学和刑事政策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各国刑法理论都十分重视对这一原则的研究,而我国长期以来,理论界一直未就这一问题进行过专门探讨。但是刑罚个别化原则无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理论探讨,并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9.
张明磊  王芳 《山东审判》2012,(4):107-111
一、实证考察:积极与危害并存执行实践中,单独涉及住房公积金的执行案件很少,但是很多案件可以通过扣划被执行人的住房公积金来执结。统观某法院近三年的调查数据,通过执行住房公积金执结案件的数量占全部执行案件的比例均在8%以上,这对于提升执行案件的质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个别当事人通过虚假诉讼、仲裁骗提住房公积金的情况引起了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重视,导致其以内部管理规定为由拒绝协助法院执行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能否执行在实践中一直存在争议,各地法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有的法院通过调查被执行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离婚案件。林威与吕萍萍(化名)婚后一直住在林威单位分配的位于海淀区北下关的一套两居室里,2001年5月,夫妻二人花费78000元购买了该房屋产权,房屋产权证上写的是林威的名字。2003年2月,吕萍萍以自己的名义,通过向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绿色家园的一套三居室住房,房屋总价款为32.7万元,吕萍萍交纳了首付款9.7万元,又向银行贷款23万元,贷款期限为20年,自2003年2月起,吕萍萍就开始每月向银行还款1600元。诉讼中,双方都同意离婚,但是在财产分割问题上分歧很大。吕萍…  相似文献   

11.
离开家乡,完成学业,找到工作,经济独立……年轻人从稚嫩走向成熟从来都不易。由于经济危机的出现,最近,西班牙年轻人不得不面对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和其他年龄层的人一样,18~30岁之间的年轻人也在经受危机的考验。他们出现在失业者的长队中,出现在还贷人的名单里。为了完成大学或研究生学业,他们四处筹措学费;为了买到带政府补贴的住房(他们唯一买得起的住房),他们必须耐心等待。可以说,眼下年轻人的生活已经充满了各种危机。  相似文献   

12.
新国八条与房产税试点 新国八条是2011年房地产调控打出的首个“组合拳”,包括在限购、价格控制、信贷、税收等环节进一步收紧,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款比例提高到60%,贷款利率提高到基准利率的1.1倍;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全额征收营业税等。上海房产税试点细则规定:上海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购住房,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居民住房比较紧张,租赁直管住房仍是广大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直管住房构成广大居民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当直管住房的租赁权人发生离婚诉讼时,就极可能产生直管住房租赁权纠纷这一牵连诉讼。这种纠纷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基本生活,但就目前的法律来看,尚缺乏完备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主要由法官依据民法的基本原则进行自由裁量。针对这种行为超前,立法滞后的现状,笔者试从此类纠纷的成因入手,就共处理谈点粗浅看法。一、国婚实中直管住房租赁权纠纷的意义界定直管住房是指由房管部门直接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4.
经济适用房制度本是政府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措施,然而由于这项制度的开设时间不久导致的不成熟和在现实操作中疏于监管,目前经济适用房购买和转让过程中的出现了一些明显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对于经济适用房使用期满和继承也还缺乏一些法律制度,本文就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资格审查,继承,期满和转让这几个方面的法律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顾远  刘爱武 《中国审判》2010,(10):64-65
购房贷过款的人都知道,在办理住房抵押贷款的同时,必须购买“住房抵押贷款保障计划”保险。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按部就班地每月按时足额还款,所以这个保险好像与自己几乎没有关系一样,也就是为贷款多交一笔费用的感觉。实际上,这是银行为了预防贷款人还不了贷款,强制贷款人购买的一种保险,主要目的就是当贷款人因某些规定的原因无法还款时由保险公司承担还贷责任,避免银行损失。  相似文献   

16.
官邸制是一种官员的住房制度,比如说古代的县衙。其实就是一种官邸制,谁来当县官谁就住进县衙。官邸制的核心就是“铁打的房子,流水的官”。汉: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自秦汉开始,国家开始向异地任职需要解决住所的官员提供住房,即“官舍”,并逐渐趋向制度化。  相似文献   

17.
杨斌 《中国公证》2006,(11):39-41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房价都在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以按揭的方式购买住房,为了减轻自身的经济压力,购房者们往往会选择十年到三十年不等的贷款期限。而这些购房者在购房后又常会因孩子上学、工作调动等原因需要转让按揭的房产。他们往往需要先向银行申请办理转按揭的手续,因种种原因的限制,真正能够办妥转按揭手续的屈指可数。但是这些购房者又不会因为无法办妥转按揭手续而不再转让房产。于是,他们希望能通过公证实现转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来信解惑     
《法律与生活》2011,(8):3-3
我母亲再婚后。一直租住在继父单位分的一套两居室里。后来,我继父和母亲共同出钱购买了那套单位的房子。但是,房产证上是继父的名字。前不久,继父病逝了。请问,我们作为子女可以继承这套房产吗?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国,已购买了公有住房的家庭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职工拥有的房改房开始大量进入交易市场──依法进行出售、交换、出租、抵押、继承、赠与等行为。相应地,在公证处传统的房地产公证业务中,房改房公证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并不断地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对在房改房公证中一些常见问题的看法: (一)购房时所享受的已故配偶的工龄折扣(补贴)是否属于遗产?职工在购买单位公有住房时,按政策规定可以享受工龄折扣(补贴),工龄越长,能享受到的折扣(补贴)越多。对于那些工…  相似文献   

20.
《法庭内外》2011,(4):58-58
随着对商品房“差别化信贷”和“限购令”等调控措施的实施,如果购买多套住房,不仅首付款增加、贷款利率上浮,甚至还受到限制。一些暂不想购房的人遂打算出卖“首套住房优惠权”,即由实际购房人给其一定报酬,再以其名义购房,相关政策优惠及房屋则归实际购房人享有和所有。因我夫妻已有两套住房,为给儿子结婚准备一套大户型房屋,可又不符合相关规定,便想通过购买“首套住房优惠权”的形式获得。请问:如果真的这样做,是否存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