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晓明  陈平 《政法学刊》2003,20(1):73-75
准确认定犯罪主体,是追究犯罪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基础。对循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犯罪主体的认定,因行政执法的复杂性,使刑法理论和实践上均存有较大的争议。从微观结构上,本罪主体资格内在的逻辑构成要素可分为身份要素、事实要素和权力要素三个方面事实特征,据此以准确认定本罪的犯罪主体。  相似文献   

2.
王佳慧  张祚勋 《法制与社会》2011,(33):276+292-276,292
随着政府职能的改变和编制、体制的调整,渎职犯罪出现了新的类型和新的形式,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犯罪主体的认定上产生了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犯罪的主体是犯罪构成的重要要件,只有厘清主体要件,才能准确,有力地打击渎职犯罪。  相似文献   

3.
由于在立法上存在前后矛盾和刑法理论界各执一词,导致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的罪数认定有作一罪论处的,也有作数罪并罚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渎职犯罪的查处工作。本文认为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中行为人渎职而同时又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是实施了二个犯罪行为,构成实质的二罪,且二罪间不存在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的关系,同时牵连犯也不能全面评价该类犯罪。对徇私舞弊型渎职犯罪应实行数罪并罚,这是符合罪数理论的主张和刑法的基本规定,也是我国当前打击腐败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范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1,(25):133-134
渎职和贪污、贿赂犯罪同属职务犯罪,虽然两者在侵犯的客体上有所区别,但在司法实践中,两者有时常纠缠在一起,渎职犯罪往往伴随着贪污受贿犯罪,其中渎职犯罪中受贿行为的罪数问题,成为理论和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本文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典型案例,结合渎职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出发和刑法中的罪数理论,从"徇私"在各犯罪构成中的不同地位出发,分析渎职犯罪中受贿行为的罪数认定及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5.
尽管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及该条的司法解释为认定污染环境罪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但是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犯罪认定方式很多时候未能较好解释该罪中的不同客观表现。客观归属理论在污染环境罪等公害犯罪的认定上采用全新的理念,如“危险”要素的引进、三阶层认定犯罪逻辑等。这些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所谓刑事责任能力是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或资格,而不是以刑事责任能力的有无来评价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进而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评判标准。如果将刑事责任能力作为犯罪主体构成要素的认定标准则与现存的犯罪客体体系存在矛盾和冲突,将无法实现刑法所要求的人权保障功能,会导致罪不当罚、有罪不罚情况的出现,而将刑事责任能力从犯罪主体构成要件中排除出现则有利于解决上述矛盾。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主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及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或职权实施的犯罪.我国刑法中的职务犯罪有两大类,一类是刑法第八章规定的贪污贿赂犯罪,另一类是刑法第九章规定的渎职犯罪.职务犯罪是社会腐败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历来是打击和惩治的重点.由于职务犯罪的主体属于特殊主体,必须具有一定主体身份的人才能构成.在司法实践中,对职务犯罪的主体颇有争议,因此有必要对职务犯罪的主体作一些探讨,以便于确定案件管辖,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这对案件准确定性和适用法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构成军职罪的主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军内在编职工,即军职人员。《条例》实施以来,在司法实践中,对如何具体认定这一犯罪主体,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际公约中海盗罪构成要件的修改与完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鉴于目前国际公约关于海盗罪构成要件的规定明显限制对海盗罪的全面有效惩治,在对公约中海盗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与当今海盗罪案发特点相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应将此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方面、行为对象以及犯罪地点等要素予以重新界定,并对当今应如何放宽海盗罪的认定条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一种常见的挪用型财产犯罪,但因立法的疏漏,导致本罪存在犯罪主体不明确、犯罪对象狭窄、刑罚设置不合理、犯罪分类欠妥当等立法缺陷,使得对将专项国有资金挪作他用的行为无法追究刑事责任。为了有效惩治挪用特定款物的犯罪行为,应当从立法上对挪用特定款物罪予以完善,承认单位可以构成本罪的犯罪主体,扩大本罪的犯罪对象,在本罪的法定刑中增设财产刑,将本罪归属于渎职犯罪。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当前查处渎职犯罪案件中的主体认定和案件管辖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受国家机关委派、委托、聘用等从事公务的人员 ,应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以解决《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中犯罪主体的规定与司法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案件应由检察机关受理管辖。  相似文献   

12.
王秋玲 《法学杂志》2006,27(6):74-76
鉴于目前国际法关于海盗罪构成条件的规定明显限制了对海盗罪的全面有效惩治,本文在对国际法上海盗罪的概念及构成条件与当今海盗罪案发特点相比较的基础上,提出现行国际公约应将此罪的犯罪主体、主观方面、行为对象以及犯罪地点等要素重新予以界定的观点,并对当今应如何放宽海盗罪的认定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9条规定的转化型抢劫的主体条件问题。本文认为基于转化型抢劫与抢劫罪的同质性,应以转化罪即抢劫罪的构成要件而非基础犯罪的构成要件来认定该罪的主体要件。这种对构成要件进行实质性解释的解释方法,也能更好的实现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4.
在抽象的事实错误中,关于符合的认定标准可谓众说纷纭,大致可以分为抽象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在解决抽象的事实错误方面,抽象符合说的贡献在于提供了“规范故意”与“可罚故意”二分化的思路,而法定符合说的贡献则在于提出了罪质共通性的判断标准。“可罚故意”为认定不同犯罪类型的归属性提供了可能,罪质共通性的判断则为归属性的认定提供了标准。在抽象的事实错误中,可能符合的犯罪类型必须在罪质上具备实质共通性,具体包括如下两种:存在法条竞合关系的犯罪之间,即在形式上包摄并且在实质上共通的犯罪类型;一般犯罪与兜底犯罪之间,即在形式上不包摄但实质上共通的犯罪类型,在认定这一类犯罪的抽象符合时,需要借助“表面的构成要件要素”。  相似文献   

15.
刘红生 《法制与社会》2013,(31):258-259
行政委托现象大量存在.加强行政委托中渎职犯罪主体问题研究.合法有效的行政委托,受托方将成为渎职犯罪主体.行政主体怠于行使监督职权,可能涉嫌玩忽职守犯罪.行政主体违法委托职权,涉嫌构成滥用职权.促进依法行政委托,避免渎职犯罪发生  相似文献   

16.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职责为主要标准判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已逐渐取得共识。结合有些具体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主体认定问题尚须进一步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加大了对安全责事故责任人的刑事处罚力度,扩大了安全责任事故罪的主体范围,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成为更多安全责任事故罪的主体,从而致了渎职犯罪与安全责任事故犯罪竞合问题的增多。本文试对渎职犯罪与安全责任事故犯罪竞合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司法实中的渎职犯罪与安全责任事故犯罪竞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所谓刑事责任能力是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或资格,而不是以刑事责任能力的有无来评价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进而是否承担刑事责任的评判标准。如果将刑事责任能力作为犯罪主体构成要素的认定标准则与现存的犯罪客体体系存在矛盾和冲突;将无法实现刑法所要求的人权保障功能,会导致罪不当罚、有罪不罚、无罪无罚情况的出现,而将刑事责任能力从犯罪主体构成要件中排除出去则有利于解决上述矛盾。  相似文献   

19.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加大了对安全责任事故责任人的刑事处罚力度,扩大了安全责任事故罪的主体范围,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成为更多安全责任事故罪的主体,从而导致了渎职犯罪与安全责任事故犯罪竞合问题的增多。本文试对渎职犯罪与安全责任事故犯罪竞合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为司法实践中的渎职犯罪与安全责任事故犯罪竞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受贿关联行为的罪数认定依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的现象在刑法中涉及范围很广,对此应以受贿罪抑或徇私舞弊渎职犯罪一罪认定还是两罪认定,刑法理论与实践极具争议。重合一罪是此种犯罪现象的本质,也是认定罪数的根据,更是与其他理论观点区别的关键所在,在重合一罪前提下,按一罪处理是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