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辽宁省网络舆情现状的剖析,深入探索辽宁省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及应对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可为进一步研究辽宁省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及应对机制建设提供真实全面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民情预警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新阳 《桂海论丛》2009,25(1):79-82
网络是现时代民意表达最重要的载体,建立网络民情预警机制对于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化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分析了网络民情的特质,勾画了网络民情预警机制的基本框架:网络民情信息机制和网络民情问题解决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对于政府部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形象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据辽宁省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与应对机制的现状,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在遵循以快速反应、信息公开、引导约束为原则的前提下,试图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提出一套适合我省网络舆情特点的科学化、系统化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环境下网络热点极易被"点燃",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敏感性,复杂难控等特点。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妥善化解舆情危机,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当前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存在互联网宣传力度不够、正面回应慢、初期引导失当、依法查处少等不足。公安机关应对网络舆情要做到预知、预防和预处:加强舆情巡查,提前预警报警;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依法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时有发生,需要制定好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应对总体预案,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和快速响应机制、网评引导机制及问责机制,有效预防及化解突发事件网络危机。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互联网时代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舆情机制的迫切需要.网络舆情有其自身形成、发展的规律,要根据网络舆情的规律探索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网络舆情汇集、分析、处置、引导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是在日常网络舆情监测基础上,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展中的网络舆情进行的总体研判,是贯穿于事件发展与应对全过程的工作。综观各类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进程,如果在事件爆发之初对危机有较强的预警意识和较为准确的趋势研判,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和冲突、化解危机。“京温事件”是一起在一系列谣言的疯狂传播下,各种猜疑不满的情绪最终从网络走到现实的网络舆情事件。通过对“京温事件”舆情分析研判的案例解剖,有助于领导干部从中梳理发现网络舆情演变的基本规律,了解把握网络舆情分析研判的基本方法,以有效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8.
涉警网络舆情应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光明 《公安研究》2011,(6):55-59,83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舆情这一代表当今我国社情民意的声音已愈来愈强大,成为建设和谐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引起了党政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公安机关要正确看待网络舆情,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牢牢掌握舆情导向,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夯实舆情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提高了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力。网络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便利服务,也带来了网络舆情的连锁反应。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的提高,是应对当前复杂网络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辅导员自身成长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辅导员对网络舆情关注不及时、不准确,网络舆情处理中职责不明、能力欠佳,大学生网络引导机制不完善、缺乏准确的网络舆情预警技术支持等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因此,文章提出了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网络舆情的调查研究能力、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能力、部门沟通与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能力、舆情引导的决策判断与落实能力五个策略,旨在提高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陆锦冲  陈婷 《人民论坛》2012,(36):62-63
近年来,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频发,给维护教学秩序、构建和谐校园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从校园安全管理上讲,可以从教职工、学生群体、学校环境、校园管理制度四方面分析;而在突发事件背后,网络舆情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应从管理团队、学生思想教育等各方面强化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11.
舆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社会变革使发达地区农村舆情出现新的动态,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自主性特征,浙江绍兴创新"枫桥经验"探索了几种舆情管理范式。农民工舆情管理模式:老乡管老乡——店口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新机制;农村舆情预警机制:上虞社会维稳"三色预警";农村舆情汇集疏导机制:枫源村"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研究得出结论:破解农村舆情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舆情运行管理机制,包括舆情信息汇集机制、舆情信息决策机制和舆情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12.
邓咏涛 《前沿》2014,(11):39-40
社会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某些社会问题的发生、发展状况,人们对其所持的政治态度问题。由于社会舆情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建立社会舆情预警机制对于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动态,对于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探讨社会舆情预警问题在新形势下的发展特征,阐明了社会舆情预警问题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和措施,为社会舆情预警问题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机制建立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群体性事件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容易酿成舆情风险,进而影响我国社会公共安全。当前,我国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舆情管控团队不完善,加之境外敌对势力的操控等,影响了网络舆情治理工作。为有效预防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酵,亟待构建舆情分级预警保障机制,打造舆情管控行政管理团队,推进网络舆情网格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案件所关涉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加上公众对司法公信力有所质疑,使刑事案件愈来愈易引发网络舆情。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的应对影响到具体案件司法公正的实现和我国社会主义刑事法治的完善。司法机关只有充分了解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的特征才能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根据刑事案件网络舆情特征,司法机关应在坚持司法独立原则的基础上,运用"三步走"的方法完善舆情预警机制,并对网络舆情的非理性做"两个层面"上的判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化解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5.
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松 《电子政务》2011,(6):76-79
归纳分析了当前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网络舆情治理思路定位不当,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手段落后,网络舆情研判缺乏标准体系;针对性地从治理思路、实施手段、研判标准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为构建标准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和研判标准,从而为提高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赵选泽  伏晓红  伍军 《前沿》2013,(6):99-101
针对高校当前不断增加的安全压力,然而对于校园舆情的研究大多流于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和网络评论员本身,没有对它们进行系统层面的研究,本文从危机治理的角度,以"生"为本,首先提出了舆情网络建设的概念,构建高校舆情网络建设系统工程的WEE框架模型,然后着重论述了舆情网络建设WEE模型的三个内容即网络预警、网络培训和网络评价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分别对之做出了进一步的探讨分析。这个模型对于高校校园危机的早期预警和风险矛盾的良性转化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君韬  牛忠江 《人民论坛》2012,(20):128-129
在我国,网络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传播的集散地与交锋的主阵地。各级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特别是公共舆论危机的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从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危机应对策略、完善网络舆情研判与预警机制、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及法制体系等方面入手,改善舆论引导方式,重拾话语主导权并增进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变革使发达地区农村舆情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自主性特征.运用舆情相关理论,结合绍兴个案调查,探索了三种典型的舆情管理范式:一是农民工舆情管理模式;二是农村舆情预警机制;三是农村舆情汇集疏导机制.得出的结论是:破解农村舆情问题的关键是构建科学的舆情运行管理机制、舆情信息汇集机制、舆情信息决策机制和舆情信息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孙随根 《传承》2011,(18):50-52
我国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存在着管理主体多元、机制不健全、理念滞后、队伍素质低等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设立专门的网络宣传与网络舆论的管理引导机构,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上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机制等,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合力。要健全网络舆论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法制教育和网络舆论引导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刘继  李磊 《电子政务》2015,(2):39-45
从大数据对网络舆情研究的影响出发,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信息集成机制的框架。在网络社区基础上构建网络舆情云统计平台,对基于Blink DB的网络舆情大数据挖掘集成进行了分析,深入讨论了对舆情碎片信息集成以获取舆情事件全貌、提高舆情演化分析效率、基于舆情记忆提升网络舆情趋势预判,最后总结舆情信息集成机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