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司法》2012,(1):112-112
为进一步推进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的有效实施,江西省在全省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百千万”法律援助下基层“大走访、大回访、大宣传”活动,即“百个法律援助机构召开百场座谈会,组织千名法律援助志愿者、干名法律援助民生工程服务团成员,制作千块法律援助宣传图板,开展千场法律援助咨询,上门回访万户受援人,对万名公民进行法律援助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2.
八面来风     
《中国司法》2000,(4):62-63
福建省把依法治省工作列入省委工作要点,济南市成立“妇女法律援助中心”,江西上高县司法局认真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律师担任检察机关咨询员,……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正义、维护社会稳定,阿瓦提县司法局通过规范工作职责,制定《“12348”法律援助咨询专线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及目的;规范操作流程,制定《“12348”法律援助咨询专线解答流程》、《专线接听、解答人员管理制度》、《专线值班管理人员工作制度》、《接听、解答专线的服务用语及禁语》以及专线值班人员时间安排表、专线接听登记表;规范投诉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司法》2010,(11):111-112
2010年新疆兵团党委、兵团首次将“法律援助建设”列入为职工群众办“十件实事”项目。一是建立了方便职工群众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窗口。各师司法局充分利用原有办公条件,优先在办公地点的一楼、临街位置建立法律援助服务窗口,设立了便民指示牌、公示栏,专门设置了来访群众候谈、咨询接待场所和残疾人无障碍专用通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司法》2012,(9):110-111
为有效开展“法律援助服务为民创先争优年”活动,河北省司法厅决定,2012年5月至12月底,以“破解难题,提升质效”为主题,在全省实施“法律援助质量提升工程”,教育引导全省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牢固树立“法律援助办案数量和质量协调推进、同步提升”的法律援助发展理念,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质量管理机制,提高法律援助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应援优援”目标,提升广大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文强 《中国司法》2008,(11):91-92
2003年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颁布施行以来,重庆市法律援助工作紧紧抓住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着力构筑法律援助机构、人员和经费“三条保障线”机制,推动了法律援助“应援尽援”长效机制的创新发展,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法律援助“应援尽援”目标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国律师》2010,(11):5-6
司法部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在这里召开“夕阳幸福工程·法律援助在行动”活动座谈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部署,总结交流前一阶段工作经验,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推动老年人法律援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我代表司法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全国老龄办、地方老龄工作机构和有关部门、新闻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8.
2003年7月21日,国务院颁布《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条例》第三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又规定了律师承担法律援助的义务,“律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尽职尽责,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服务”(《律师法》第四十二条);“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条例》第六条)。“责任”与“义务”意思相近,通常可以替换使用。那么应当如何看待法律援助的“政府责任”与“律师义务”之间的关系?笔者试以抛砖之作,求教于大家,并期待引起社会对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08,(3):105-106
一是加强工作规范,建立了法律援助受理工作质量跟踪制度、“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强化了监管力度,使法律援助受理、指派工作进一步规范。二是加强机构规范,在全市所有镇(街道)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基础上,开展了法律援助网络规范化建设工作,所有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均实现了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场所、有援助人员、有援助职责、有工作台账的“五有”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许冷 《中国司法》2008,(11):86-90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我市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法律援助工作面对的是广大贫困群体,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是政府的责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纷争越来越多,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不断增长。做好新形势下的法律援助工作,实现首都法律援助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法律援助事业的深人发展,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不断提高,案件数不断增加,法律援助逐渐成为维护广大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然而,衡量法律援助工作成效的关键标准不只是“数量”,“质量”才是法律援助事业的生命。因此,在法律援助案件办案数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提高案件质量,成为当前法律援助工作需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司法》2009,(2):76-76
2008年12月3日,北京市司法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市“148”法律服务专线由原来的1600148更改为“12348”。这次改号,是国家司法部为规范和统一全国“1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号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12348”专用号码,并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对外服务的“窗口”。东城区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响应该项举措,自上述措施实行之日起,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电话咨询量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宁夏胸怀“小省区也能办大事”的雄心和气魄,以法律援助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为抓手,以加快法律援助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建设为方向,推进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朝着“做大做强做优”目标发展,描绘出政府主导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法律援助工作壮美画卷,使法律援助成为司法行政机关保障司法公正、公平正义的德政工程,党委政府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生工程。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月10日,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会同“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承办单位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等单位,在京举行“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0年工作座谈会,总结7个月来项目实施情况并部署今年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13,(2):95-95
安徽省法律援助工作创先争优,在扎实推进“为民服务”基础上,把“让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首要标准,推进全省法律援助工作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16.
郭婕 《中国司法》2012,(3):109-112
近年来,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对各国和地区法律援助工作产生着深远影响。法律援助工作的技术化,特别是网络化发展,对于畅通法律援助服务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密切部门协作关系、尽快解决矛盾纠纷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各国和地区的法律援助经费永远难以满足法律援助需求的情况下,法律援助工作的技术化发展更突显其现实意义。本文以法律援助制度相对发达的荷兰、芬格兰、芬兰、美国为例,对网络技术背景下国外法律援助工作亮点进行概述,以期对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1月12日,磁县辛庄营乡南豆公村村民褚海民夫妇流着眼泪来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哭诉说:“2005年3月3日下午,我儿子褚文龙被三马车挤撞,到现在已花去大量医疗费,但却得不到应有的赔偿,请求县法律援助中心给予帮助。”县法律援助中心值班人员及时稳定住褚海民夫妇的情绪,给他们倒上热水,慢慢听他们诉说.详细了解其中的原由。  相似文献   

18.
海鸥 《中国司法》2004,(10):7-8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从初创到现在已历经十年。去年《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正式全面建立。当前,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一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重视法律援助工作,并为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法律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刘秋菊 《中国司法》2010,(11):71-73
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经济困难标准和办案补贴标准的科学制定与动态调整是促进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三驾马车,是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促进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基本要求。司法部《关于建立法律援助“三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各地积极推动建立科学的“三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并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2009,(10):112-112
近日,海南省司法厅在全省法律援助工作会议上提出,自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海南将持续开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全面推行法律援助十项便民措施。法律援助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实施《法律援助条例》和《海南法律援助规定》,最大限度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