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始社会没有犯罪,犯罪起源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促使犯罪起源的激发因素是婚姻形式、家庭结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引起的人类观念的变化。在人类观念的变化中,个体婚的出现是引起嫉妒感情和嫉妒观念发生的主要原因。嫉妒是文明社会引起情感型犯罪的主要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财富的出现和增加,剩余财产的家庭和个人占有引起了私有观念和私有制的形成,是文明社会促使财产贪欲和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但财产贪欲同嫉妒一样,也足以引起仇恨、凶杀和伤害等类型的犯罪产生。  相似文献   

2.
犯罪根源论     
犯罪根源是犯罪学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在罪固体系中,按照它们于犯罪结果发生所表现的作用程度与方式,有四个不同的层次──犯罪根源、犯罪原因、犯罪条件与犯罪相关因素。犯罪根源是犯罪因果链条中的最终端,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社会的犯罪形态和变化规律,可称为“原因的原因”,或犯罪的“终极原因”。长期以来,我们把私有制看成是产生刑事犯罪的总根源,这是犯罪根源认识上的一个重大误解,以马克思主义犯罪观为指导,深刻领会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深入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将发现,社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才是犯罪的总根源。  相似文献   

3.
私有观念是财产归私人所有的观念,它是私有制在人脑中的反映,只要存在私有制,必然存在私有观念,它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并将随着私有制的消亡而消亡。它只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时期。在法律确认私有制合法的社会,人们都会有私有观念,也都有追求私人财产的权利,以合法的手段追求和拥有私有财产是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的表现。自私观念则不然,它是一切以个人私利为出发点和目的的思想,它的突出表现是为了个人私利而不惜牺牲他人、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利益。这里的利益虽然主要是指经济利益,但绝不仅仅是指经济利益,还包括人身权利、名誉…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术界在关于罪因论的讨论中,有的同志对“私有制经济是产生剥削的基础,也是产生犯罪的总根源”的论点予以特别强调,认为“离开这一观点,对犯罪成因的任何解释都是不彻底的”。在具体解释什么是“观阶段产生犯罪的根本性原因”(着重号引者所加)时,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现实的私有制经济成分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私有观念的存在和发展,导致了人们头脑中  相似文献   

5.
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反社会现象,其产生不是一元的因素,而是多样因素,但不是无主次之分,而是有着严格的层次。本文在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犯罪的根源所谓犯罪根源,是指产生犯罪决定性的因素。正如马克思所言,犯罪不是随心所欲产生的,而是社会私有制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而出现,随着阶级  相似文献   

6.
《群众》1997,(6)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侯宗宾最近在南京召开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反腐败”理论研讨会上指出: 目前社会上有少数人认为,公有制是滋生腐败的根源,私有制是遏制腐败的力量。这是一个是非颠倒的错误观点。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与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出现相伴随的。剥削制度是少数人凭借占有生产资料侵占大多数人的劳动成果的制度,是产生腐败的经济根源;剥削阶级唯利是图的思想观念,是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服务  相似文献   

7.
人性与犯罪在起源上具有同步性。人性在起源的复杂过程中为犯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这包括制造工具的产生、思维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形成。犯罪之所以能伴随着人性的起源而发生,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的异化。犯罪起源于非规范行为,非规范行为根源于三大差异,即人性的差异。我国在犯罪起源上的传统观点认为犯罪起源于私有制,这并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际上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早已用大量材料证明了犯罪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关于犯罪概念犯罪是指危害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由法律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当人类社会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以后,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统治,就把某些危害本阶级利益的行为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为犯罪,并处以刑罚。可见,犯罪从产生之日起就同一定的阶级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然,犯罪也不可能永远存在,它将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而消亡。犯罪作为阶级社会的特有现象,具有鲜明的阶级内容。不同的阶级,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9.
我国犯罪学界普遍把“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冠以马克思主义犯罪观,言之凿凿地誉为我国犯罪学的主要理论支柱,这从本体犯罪学意义的犯罪形态起源及演化规律来看很有必要辨析、评议、细斟。人类社会产生犯罪的根源是罪因系统的核心问题,也是整个犯罪学的理论基石,自从“私有制是人类社会产生犯罪总根源”的观点似已成为我国犯罪学界占据“正统”地位的“定论”之后,对于原始社会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究竟是否存在犯罪现象,很少有人问津,该领域似乎至今仍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冰川极地。  相似文献   

10.
一对于某个问题的争论相持不下,无法指向一个肯定的是非,有时是因为概念不清,但有时恰恰是概念过于清楚了。关于公有制与私有制的争议就是如此。人们通常使用的语言都是两极思维模式的产物,这种思维模式把所要描述的事物置于一个截然相背的坐标系中,用两个意义相反的词来加以概括:好一坏;善一恶;公一私;民主一集权。好即是不坏,善即是不恶,公即是不私,民主即是不集权。把概念括清,有时就是把概念极端化。过去,关于所有制,我们所知道、理解的就是两种形式:一种是私有制,财产归个人占有,个人对财产的占有权神圣不可侵犯,绝…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以“私”的观念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中国传统社会落后的根源不是制度形式的落后,而是政治文化上的个人主义的落后,使得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现代功能无法发挥出来。本文认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取决于能否把个人们值的实现与“公”的观念相结合,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对传统个人主义加以改造。塑造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12.
浅议我国人口问题与犯罪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象的存在和增长是我国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人口发展和生产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对突出的矛盾,必然对犯罪产生影响。虽然人口问题(指由人口数量和质量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一样,不是犯罪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但它是影响社会犯罪增长的一个重要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与根本制度安排,不仅是基于经济计算的功利考量或诉求某种抽象伦理原则,更有其道德合理性的现实根据。它是人民美好生活、幸福自由的现实基础与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批判和扬弃资产阶级私有制、抽象公有制的产物,是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与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的有机统一,是人类社会高阶的所有制形态,其道德合理性的现实根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类共有自然资源的“天赋事实”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道德合理性前提;社会财富来自人民群众劳动的历史事实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道德合理性基础;人民自由与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道德合理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相关因素释义 西方犯罪原因研究中,因素及相关因素是应用最广的概念。在我国,犯罪相关因素的层次与作用已被普遍认可,但至今尚无一个完整、科学的定义。一般认为犯罪的相关因素是指对罪的产生有一定作用和影响的因素,属罪团体系的第四个层次。只有在犯罪根源、犯罪原因和犯罪条件相结合时,才能同犯罪行为和犯罪现象联系起来。我们认为犯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同多种自然、社会、经济现象相联系,这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问题是犯罪与若干事物都有联系,在若干事物中究竟与何者关系最密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存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种私有制的经济关系,反映到人的思想中去,使产生了私有观念,这是不难理解的。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建立了公有制,私有观念已经失去了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为什么还会存在私有观念呢?”笔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自私观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阶级社会中的自私观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遗留。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是漫长的阶级社会,阶级社会中的私有制经济关系必然会产生私有观念,它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私观念属于社…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实践中,典型的犯罪集团不多见,但是,一般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却在向带黑性质的犯罪严重发展。文章分析了1995年和1996年天津市公安局连续打击的42个犯罪团伙的特点,比较了这些团伙与传统刑法理论上的犯罪集团的特征的质的区别,得出结论,天津市有组织犯罪已向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发展。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 犯罪学家认为,私有制是产生犯罪的根源,不断扩大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有组织犯罪团伙向黑社会有组织犯罪发展的根本性原因;社会失业现象、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竞争的社会环境,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乡土社会关系,文化网络的“病毒”等,是有组织犯罪向黑社会有组织犯罪发展的社会基础。为了有力打击带黑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文章提出了五条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的关系.一方面,市场经济由于其自身的二重属性,它选择的价值观存在两种走向,可以内生出个人主义,也可以内生出集体主义,至于何者将成为某一民族现实生活中的主导价值观,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民族传统等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个人主义就历史及其内在价值取向来看,对市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社会转型阶段,对人们的价值选择有启发作用,但极端个人主义最终会毁灭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思想史上,洛克第一次明确地将财产权视为自由的基础,并将对生命、自由和财产的保护视为政府的目的所在。黑格尔承认财产对自由的重要性,但反对将国家视为保护财产的外在工具,而认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只有在国家中,人的具体自由才能完全实现。马克思的社会政治理论承接近代政治哲学的上述论题,激烈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替代制度将重建个人所有制,从而使人能够在新的社会制度安排中获得真正自由。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深入发展,如何在利用资本的力量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又扼制资本逻辑所带来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是中国社会当前必须解决的实践难题。对此,马克思,特别是黑格尔的理论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民主社会主义“混合经济”观点的基本,内容及作用混合经济是二次大战后民主社会主义对西欧发达国家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经济管理问题上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被喻为改造资本主义制度,使之和平地走向民主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措施。民主社会主义提出,在所有制问题上,应该提倡一种共同保留国家、集体和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经济制度,容许在农业、手工业、零售商业与小型和中型的工业内部有私有制的存在。而在经济决策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股份制 第一种观点认为,股份制就是公有制。马克思也认为股份制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好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后为我国所用,就具有公有制形式。 第二种观点认为,股份制是一种新型的公有制形式——社会所有制。股份有利于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它以财产社会化为特征,即生产资料归各方共有,人人是股东,人人占有生产资料,体现了社会公有;它既不同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也不同于私有制,可称为一种新型的公有制形式,即社会公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