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有 《中国减灾》2011,(8):42-43
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法,社会动员,是有效控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之一。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巨大的应对自然灾害的社会合力,集中力量抗灾害,团结各方渡难关。在长期的减灾救灾实践中,我国初步建立了以抢险动员、搜救动员、救护动员、救助动员、救灾捐赠动员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应急动员机制,并在应对各种突发性特大自然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始终坚持新增公共财力向民生领域重点倾斜,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减灾救灾新途径。率先探索完善受灾群众安置救助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救灾资金分级保障新机制。自2008年起,江西省各市、县(区)分别按照上年度本级财政收  相似文献   

3.
系统梳理英国减灾救灾机制指导理念及制度建设近年来的发展,重点讨论英国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在减灾救灾中的伙伴关系,阐明英国公民社会参与减灾救灾的主要途径与特点;借助对2007年英格兰洪灾的案例分析,归纳英国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减灾救灾中的社会联动参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力量参与是减灾救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尽管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减灾救灾格局,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应在转变减灾救灾观念的同时加快配套制度建设,构建社会联动参与机制,在减灾救灾中实现社会力量全过程参与,打造自救、互救、公救相结合的减灾救灾网络,即建立政府居中指挥协调,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神经,一点动,全线动的全社会联动参与的减灾救灾机制。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始终坚持新增公共财力向民生领域重点倾斜,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减灾救灾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减灾救灾工作的不断推进,离不开国家政策制定者的努力创新,离不开广大政策实施者的辛勤劳动,也离不开政策研究者的无私谏言。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2,(13):32-35
救灾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关系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把灾民从自然灾害中紧急抢救转移出来,这是维护和保障人的生命权;把紧急转移出来的灾民安置好,保证其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这是维护和保障人的生存权;灾情稳定后,抓好灾后恢复重建,让灾区群众安居乐业,这是维护和保障人的发展权。一个人连生命权和基本的生存权都得不到保障,就谈不上人的全面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军地有关部门充分认识军地救灾联动机制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自然灾害军地救灾联动机制建设摆上重要日程。  相似文献   

9.
苑迪 《中国减灾》2012,(6):36-39
山东省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省份之一,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多年来,在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10.
裘强 《江西政报》2008,(6):45-46
江西省自然灾害主要以台风、暴雨洪涝、雷电、地质灾害、农、林业生物灾害为主。主要特点:一是风雹雷电灾害频繁,雷电死亡人数位居榜首;二是集中性强降雨次数多,常常诱发地质灾害;三是强台风影响早、个数多、损失重;四是农业生物灾害爆发,早稻稻瘟病危害重是近十年之最;五是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特别是近期遭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问之长、范围之广、危害之重,历史罕见。  相似文献   

11.
徐娜 《中国减灾》2011,(3):10-11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5年间全国因灾死亡失踪达10.4万人,22.2亿人次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万亿元。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建立健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2013年年底以来甘肃省减灾委办公室组织省减灾委专家和主要涉灾部门历时4个月,深入7个市、35个县(部门),开展了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调研。调研组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要求,在综合分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深入剖析存在的9个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甘肃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多灾地区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竹溪县属自然灾害多发县,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自然灾害发生,特别是近几年来,以干旱、特大暴风雨和洪涝等为主的重大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该县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救灾工作全局,增  相似文献   

14.
正回顾2013,这一年,自然灾害的阴影,并没有离我们远去。气候变化与地壳运动带来的强大破坏力深深地震撼并影响着整个世界。超强台风"海燕"横扫了菲律宾、越南及我国南部部分地区,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莫桑比克及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洪水袭击,四川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甘肃岷县漳县"7·22"6.6级地震、7月四川盆地及西北地区东部暴雨洪涝、夏季南方地区持续高温干旱、8月东北地区洪涝风雹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相继发生。酷暑与严寒、干旱与洪涝、地震与台风,给世界和中国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与伤痛。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地质灾害、台风、风雹为主,灾情较常年偏轻,但局部地区受灾严重。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2.9亿人次受灾,1338人死亡(包含森林火灾死亡13人),192人失踪,1109.6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直接经济损失4185.5亿元。  相似文献   

16.
综观世界各国减灾策略,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研究较深,起点较高,手段较新,对我国的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完善救灾预案体系和应急措施。只有在灾害发生前做好救灾预案,明确灾后应急措施,才能在灾害发生时,达到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目标。因此,要普遍地制定减  相似文献   

17.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2006-2010年)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时期,5年间全国因灾死亡失踪达10.4万人,22.2亿人次受灾,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万亿元。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如何有效应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使救灾减灾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是湖北省孝感市民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综观世界各国减灾策略,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政府和社会普遍认识到减灾救灾的重要性,相比较而言,这些国家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研究较深,起点较高,手段较新,对我国的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2,(11):48-49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在全国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说过: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1949年至2009年,中央和地方安排投资共计1.2万亿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3.93万亿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减灾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