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失,及时准确地进行灾情评估对救灾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获取灾情信息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自下而上层层上报的方式获取,二是通过遥感手段获取灾区影像信息,从而对灾情进行判读评估。后一种方法能够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损毁的情况下实时获取灾情信息,减少灾情报送过程中发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减灾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岚 《中国减灾》2011,(11):50-51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失,及时准确地进行灾情评估对救灾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目前,我国获取灾情信息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自下而上层层上报的方式获取,二是通过遥感手段获取灾区影像信息,从而对灾情进行判读评估。后一种方法能够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损毁的情况下实时获取灾情信息,减少灾情报送过程中发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3.
周萍 《中国减灾》2013,(13):6-9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获取受灾地区准确的灾情信息,是进行救灾决策部署的重要基础,而高分辨率遥感等科技手段在灾情信息收集、灾情分析评估等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震后108分钟遥感飞机即飞往灾区开始执行灾情遥感监测任务,震后9小时即通过网络实施数据共享,震后24小时内,将灾情分析报告上报决策部门,为灾区的抢险救援提供了宝贵而有力的数据与信息支持,为  相似文献   

4.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获取受灾地区准确的灾情信息,是进行救灾决策部署的重要基础,而高分辨率遥感等科技手段在灾情信息收集、灾情分析评估等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震后108分钟遥感飞机即飞往灾区开始执行灾情遥感监测任务,震后9小时即通过网络实施数据共享,震后24小时内,将灾情分析报告上报决策部门,为灾区的抢险救援提供了宝贵而有力的数据与信息支持,为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减灾卫星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的建设,将使我国形成天地一体化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体系,在灾害管理不同阶段实现从数据获取到现场应用的“一站式”服务,以满足自然灾害监测、风险管理、灾情评估、决策支持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科技不断助力灾情管理工作的创新升级,多终端多网络的自然灾害灾情管理平台、覆盖全国的灾害信息员数据库、全天候全天时北斗综合减灾信息平台、空地一体化灾害现场信息获取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等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灾情之网"灾情信息获取能力事关防灾减灾救灾决策的科学性,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灾情之网"十分重要。"灾情之网"就是紧紧围绕灾情获取、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智能手机终端与大众互联网络媒体的发展,当前自然灾害的灾情信息获得可分为两种途径:一是国家民政系统的灾情上报系统,二是来源于社会大众网络的自然灾害网络舆情信息。通过对社会大众网络灾情的大数据挖掘分析,既可以从浩瀚如海的自然  相似文献   

8.
艾宁 《中国减灾》2022,(17):54-55
<正>沙坡头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西部,干旱、洪涝、冰雹、沙尘暴、病虫害、低温冰冻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遥感作为灾害应急监测和评估工作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可对如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灾情评估。本文以遥感技术在宁夏沙坡头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为例,阐述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现状,并对未来遥感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国减灾》2012,(15):63
日前,安徽省淮南市减灾救灾委结合实际,建立了"淮南市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淮南市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由淮南市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专项设立,其主要职责是受委托对全市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分析,研判灾害趋势,查核和科学评估灾情,对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提供决策建议、意见、专业咨询以及技术支持。根据灾情从专家库抽列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灾情进行会商。  相似文献   

10.
<正>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一个反应迅速、运转高效的震情及灾情发布系统对于地震应急救援响应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地震应急响应工作中震情与灾情信息的获取、评估、发布途径等特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中间件技术、内容管理技术和信息推送技术等,设计基于地震速报触发的震情和灾情发布流程,实现地震信息快速发布系统,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为地震应急指挥工作提供决策支撑所必需的信息。目前,该系统已经在贵阳市防震减灾服务中心部署运行,通过模拟地震事件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具有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2,(8):63-63
日前,安徽省淮南市减灾救灾委结合实际,建立了“淮南市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淮南市自然灾害应急专家库”由濉南市减灾救灾委员:套办公室专项设立,其主要职责是受委托对全市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分析,研判灾害趋势,查核和科学评估灾情,对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提供决策建议、意见、专业咨询以及技术支持。根据灾情从专家库抽列人员组成专家组,对灾情进行会商。  相似文献   

12.
<正>灾情信息是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灾情调查统计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自然灾害灾情调查统计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但也面临一定挑战,本文对此进行介绍分析,并提出加强技术研究、提升灾害信息员业务能力等建议。近期,新修订的《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特别重大自然灾害损失统计调查制度》正式颁布实施。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发生后,与灾害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实时沟通,传递灾害现场视频、图文和声音信息,在千里之外如同亲临现场一样地核查、评估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工作。这就是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平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灾情管理是民政部门的传统性业务和基础性工作,既是民政部门的职责,也决定民政部门在救灾工作中的位置和作用发挥。1993年,民政部与国家统计局共同制定出台《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并历经几次修订,对灾情报送流程、灾情统计指标解释、灾情报送时效性及规范性等多方面进行明确。同时,民政部建成了覆盖中央一省一地市一县的4级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国县级以上灾害信息员在统一的业务平台上开展灾情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科学化、标准化的自然灾害灾情统计制度提高了灾情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全年24小时灾情应急值守制度提升了信息沟通和监测能力;精细化、规范化的灾情会商核定制度促进了涉灾部门之间的合作,实现了灾情信息的共享;严格的灾情报送通报评估制度推动了灾害管理责任的落实。以上各项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使灾情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也为减灾救灾决策提供更多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3,(13):29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江苏省苏州市气象灾害频繁发生,雷雨、大风等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损失。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苏州市各级民政部门更为重视灾情信息工作,通过建立制度、完善网络、加强合作、强化预警、注重培训等措施,全面提升了苏州市灾情信息管理水平。一、健全工作制度,灾情信息管理有效运行苏州市民政局始终把灾情信息管理工作作为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着力建立健全了五项工作制度:一是灾情信息发布制度,明确了新闻发布的工作程序、发布渠道和要求;二是灾情上报制度,建立了三级报灾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灾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以无人机为代表的先进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领域,并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打开了"空中之眼"。一旦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在信息中断交通受阻的情况下,无人机可迅速越过高山河流阻隔,通过摄影、摄像或其他遥感手段获取灾情,及时为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同时在人力救援和查灾核灾无法直接介入的情况下,可完成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22日下午15时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中国人保”号无人机对四川雅安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太平镇进行了灾情查勘,并成功获取千余张高分辨率图像和重要的高精度定位数据,为快速开展抢险救灾和保险理赔工作提供了及时珍贵的信息,成为我国保险业应用空间信息技术参与国家重大自然灾害救灾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2013年4月22日下午15时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中国人保"号无人机对四川雅安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太平镇进行了灾情查勘,并成功获取千余张高分辨率图像和重要的高精度定位数据,为快速开展抢险救灾和保险理赔工作提供了及时珍贵的信息,成为我国保险业应用空间信息技术参与国家重大自然灾害救灾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地方风采     
大连市:严格规范灾情统计工作为及时、客观反映自然灾害情况,全面、准确地评估灾害损失,为国家和省、市领导提供详实可靠的救灾决策依据,实现灾害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按照民政部《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大连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要求,大连市民政局日前下发文件,就有关灾情统计和损失评估上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增强灾害统计上报的时效性。各区市县级民政部门对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突发性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并在灾害发生后的3小时内填写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表(突发性自然灾害快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