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舟  徐娜  杨洁 《中国减灾》2011,(10):46-48
2011年5月,笔者一行赴泰国考察泰国的减灾救灾、灾害风险管理等相关机构的救灾模式和管理体制,了解驻泰国际机构对灾害风险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为我国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减灾救灾工作的发展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访泰三得     
2012年6月中下旬,受亚洲备灾中心邀请,民政部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代表团一行4人到泰国考察学习灾害应急救助和社区防灾减灾的经验。进城市、下农村、入深山、赴海疆……代表团仔细考察了泰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方方面面,收获良多,在此与防灾减灾救灾战线上的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3.
访泰三得     
2012年6月中下旬,受亚洲备灾中心邀请,民政部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代表团一行4人到泰国考察学习灾害应急救助和社区防灾减灾的经验。进城市、下农村、入深山、赴海疆……代表团仔细考察了泰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方方面面,收获良多,在此与防灾减灾救灾战线上的读者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4.
正自然灾害是东盟成员国发展所面临最为迫切的挑战之一。为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东盟成员国通过签订协议、宣言等建立自身减灾救灾合作机制,并利用东盟与中日韩、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等与有关国家、联合国有关机构开展合作。不断完善的减灾救灾合作机制,也有力提升了东盟地区的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中央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因此,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3,(2):22-22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全社会综合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意见》贯彻党中央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总结了我国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成功实践,充分借鉴国际减轻灾害风险管理先进经验,顺应我国灾害发展趋势,适应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形势,明确了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定位、新理念和新要求,对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是指导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规范性、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要强化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健全统筹协调体制,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意见》贯彻党中央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总结了我国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成功实践,充分借鉴国际减轻灾害风险管理先进经验,顺应我国灾害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8月9—11日,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江西省民政厅、赣州市民政局在赣州市举办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培训班。此次培训是"中国灾害管理和协调支持项目""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能力研究"的子项目。培训期间,来自国家、省、市有关专家通过现场授课方式,对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减灾救灾标准、灾害应急预案、灾害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的增加,灾害风险管理逐步走向世界各国,成为防灾减灾的主要方式和思想,也为我国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加强灾害风险识别、评估与综合防范,已成为下一阶段综合减灾过程中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作者在系统收集国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十分重视抗灾救灾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完善救灾制度、建立相关机构,形成了与当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灾害认识水平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和救灾模式。与此同时,一系列蓄洪水利工程修建完成,地震科学工作和科技减灾得到发展,我国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取得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6.
<正>在山东省综合减灾示范县的创建中,安丘市通过加强救灾体系建设、救灾设施建设、防灾减灾宣传演练等途径,提高了灾害防御、灾害救助和民众防灾自救的能力,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成绩。面对机构改革后的新形势,安丘市找出在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中自身存在的不足,研究解决对策,谋求未来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加强灾害风险识别、评估与综合防范,已成为下一阶段综合减灾过程中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作者在系统收集国际灾害风险评估(信息)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必须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加强灾害风险识别、评估与综合防范,已成为下一阶段综合减灾过程中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作者在系统收集国际灾害风险评估(信息)  相似文献   

19.
徐娜  孙舟  杨洁 《中国减灾》2011,(7):F0003-F0003
5月22—27日,受亚洲备灾中心(ADPC)的邀请,民政部救灾司、国际合作司、国家减灾中心和北京市民政局救灾处一行8人赴泰国进行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代表团成员分别考察了亚洲备灾中心、曼谷市灾害管理控制中心、泰国内务部防灾减灾司培训基地、水利灌溉部泰国泵站、泰国红十字会及紧急救灾物资储备库、联合国亚太经社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区域中心和萨塔黑海军码头的泰国航母基地,并与上述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和座谈。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