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建民 《人民论坛》2012,(24):54-55
北京"暴雨成灾"再反思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造成79人遇难,160万人受灾。本刊在8月上期及时推出《拷问"城市的良心"》专题,从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及规划方面反思城市隐疾,引发强烈反响。北京特大暴雨暴露出的问题值得从多方面总结。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继续邀请专家从城市治理、问责机制、政府形象等方面反思暴雨灾难。  相似文献   

2.
孙晓莉 《人民论坛》2012,(22):34-35
拷问"城市的良心"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7月21日白天至22日凌晨,北京城遭遇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凶猛、最持久的一次强暴雨,民政部门称截至22日17时,这场暴雨洪涝灾害已导致37人死亡,7人失踪。  相似文献   

3.
王莹莹 《中国减灾》2011,(8):F0002-F0002
今年5月以来,彩场暴雨降临全国各地。北京、长沙、扬州、合肥、重庆等地的人们就像城市困兽一般,被暴雨bn断了回家的路。暴雨“虐”城,带给我们的不只对城市基础没施建设的拷问,还有怎样把这种拷问转化成让城市更完美的动力。基础设施不是美丽的摆设,而应该是功能性强大,真正有利于民的放心工程。  相似文献   

4.
2012年的这个夏天,暴雨肆虐,随之而来是洪水、泥石流、城市内涝等灾害,一步步挑战着我们的承受极限。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近年来,国内各地频频出现城中"看海"景象,长沙、武汉、杭州等许多大中型城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逐步将暴雨洪涝灾害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推上公共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随着夏季的到来,中国很多城市都会遭受暴雨的侵袭,今年北京、济南、武汉、南京等地都出现了强降雨,并随之开启了"看海"模式。每当暴雨导致城市积水时,相关部门就会解释说,这是"百年一遇的暴雨",有网友调侃道:"百年一遇的暴雨,能年年遇到也是不容易。"市民是怎样看待城市内涝的?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改善措施呢?  相似文献   

6.
<正>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强的特大暴雨,损失惨重。近几年来,暴雨似乎频频光临北京:2004年"710"城区暴雨,2011年"623"城区特大暴雨,2011年"724"密云、平谷山区特大暴雨……每一次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长沙、武汉、杭州等国内许多城市也均因暴雨频发内涝。  相似文献   

7.
周长生 《中国减灾》2011,(21):46-47
近年来,因暴雨或集中降雨而引发的水灾越来越频繁,其灾害结果已渐渐由农村向中心城市蔓延,城区内涝现象严重,防灾减灾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集中发威的"城市病"2011年6月以来,我国很多地方遭到强降雨袭击,杭州、深圳、南昌、北京等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尴尬。接二连三的城市,在倾盆大雨之后,汪洋一片,暴雨无一例外的造成了严重的  相似文献   

8.
本刊综合 《创造》2013,(8):72-73
一场接一场的暴雨,让一座又一座城市陷入内涝之困:道路积水、管线断裂、交通阻滞、房屋受损、人员伤亡……外表光鲜的城市,在暴雨沖击下,脆弱得近乎不堪一击。逢雨"看海"的背后,是这些年城市发展中积下的巨大欠债。城市内涝所带来的惨痛经历,并未从人们记忆中走远。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才过去一年,7月19日,昆明5年以来最强暴雨可谓又给全国城市上了严峻的一课。没有人意识到这场暴雨的会给春城带来多大程度的灾难,一夜之间,水漫昆明,春城变水城。整个市区多处路段、隧道和小区积水严重,交通接近瘫痪。有小区像大游泳池,私家车被淹没得只剩下车顶,积水漫进一楼住户家中。这样触目惊心的场景,并非昆明独有。  相似文献   

9.
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常积雨云中形成。中国气象局规定,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对全国351座城市的调研表明,2008-2010年的3年间,全国有62%的城市发生过暴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7月10日北京发生"7·10"暴雨事件,时隔八年之后的2012年,"7·21"特大暴雨事件再次使首都蒙受重大损失。这两个暴雨事件,充分暴露了首都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突出了加强和完善首都防灾设施和地下设施重要性和紧迫性,值得警醒与反思。当前,我国城市总体上已进入高风险期和危机频发期。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上的具体体现,也是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004年7月10日,北京发生"7·10"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的暴雨洪涝灾害中,城市成为严重的受害者。6月份.南方9省份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导致广州、深圳、东莞等大中城市严重积水、下水道管涌,交通一度中断;进入8月份。上海、济南、昆明等城市又陆续遭遇暴雨袭击,造成这些城市市区大面积积水.城市主干道交通堵塞现象严重。当然,这些城市遭遇的暴雨是比较罕见的,但是在暴雨面前,城市动不动就沦为泽国,道路动不动就瘫痪,地下室、商场乃至其他一切地势低矮的各类建筑常常被迅速淹没……为什么这些城市这么经不起暴雨的考验?  相似文献   

12.
暴雨袭城。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大强降雨,交通瘫痪,公路被淹,积水处处。部分山区降水量超过400毫米,导致山洪泥石流暴发。截至发稿时,共有79人在此次特大自然灾害中遇难。暴雨冲刷下,京城遭遇前所未有的公共服务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考验,更带来对人性中善恶美丑的重重拷问。  相似文献   

13.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雨果的话言犹在耳。而在今年几轮暴雨的袭击下,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多个县级以上城市一度进水,城市的"良心"岌岌可危。这个消息有人早已见怪不怪,每年发生的内涝几乎已经成为城市常态。  相似文献   

14.
钱江 《当代思潮》2012,(8):44-45
2012年7月21日,新中国成立61年来最大的一场暴雨袭击北京城,在北京市境内共发现因灾死亡79人,190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有关城市道路体系等基础设施也受到强烈的拷问,“7·21”特大暴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后怕,更多的是对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每到夏季多雨时期,"逢雨必涝、城市看海"就会成为"重面子还是重里子"的车轮话题。这一城市顽疾久治不愈,除暴雨频发外,也有城市化过快、跨部门合作不畅的原因,需从规划建设管理三管齐下,才能彻底治愈"逢雨必涝"的城市顽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城市暴雨内涝频发,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建设跟不上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所导致。对此,应当把城市内涝防治工作摆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位置,通过系统谋划、综合施策,建立现代化城市内涝防治体系,不让城市内涝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病"。  相似文献   

17.
<正>成都被拆迁户唐福珍自焚事件再次使拆迁成为中国社会的关注焦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合法性乃至合宪性也自然成为社会拷问的对象。虽然此次自焚悲剧其实是农村"拆违"引起,并不适用城市拆迁条例,但是就从条例授权的强制拆迁已经造成不计其数的社会冲突和悲剧来看,拆迁  相似文献   

18.
正城市暴雨内涝已成为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挑战,全球变暖触发更多暴雨事件以及城市建设未遵循自然景观地理格局等原因导致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对此,我们应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制定、科学规划地下空间建设、精细化研究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气象巨灾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等提高应对城市暴雨内涝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夏天多场台风来袭,福州暴雨频次明显增加。多场短时间的强暴雨造成水漫金山,许多楼盘升级为"海景房",部分区域交通停摆,出行受阻,水电中断,市民生活、城市运转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一座城市出现暴雨后看海现象,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化改变了原有的蓄水排水模式。二是基础设施滞后,城市道路、防洪排涝、公共空间、应急救援、社会保障等达不到相应的应急要求。三是防灾减灾备灾规划、暴雨应急预案不完善,对突发暴雨应对缺乏周密安排。四是灾害应急管理较粗放。  相似文献   

20.
<正>一座座外表光鲜亮丽的城市在暴雨倾斜下变得狼狈不堪,看得见的"面子"繁华不再,看不见的"里子"不堪一击。当我们不断因为一场暴雨而付出惨痛代价的时候,我们到底有没有真正反思过造成如今城市内涝频发的原因究竟有哪些?是"重地上,轻地下"的城建理念和日益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我们长期的妥协和不负责任?部分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