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与经典     
书法经典是当代书法创作的主要参照。如何理解经典、承续经典、发展经典、超越经典是书法家们不可回避的不二之途。经典有其时代性,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当然是经典,但它在魏晋时代就不是经典,甚至连“正统”都不是。“王字”之所以成为书法的“经典”,是因为它为魏晋以降的行草书发展(从技巧到风格)提供了“范式”。徐渭书法,是对明以前书风的反叛,作为“风格”的一种典型代表,它同样成为明以后的书法经典。  相似文献   

2.
曹建平     
《今日浙江》2016,(7):60-60
曹建平是一位在书法艺术创作上笃行远足之人,是一位颇有思想和内涵的书家。作品曾获第三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第三名、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2012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金奖、第五届浙江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陆维钊奖”、第六届浙江省中青年书法篆刻展金奖、“沙孟海奖”第七届全浙大展金奖等,获诗赞曰:“书家自古业余多,逸少闲来玩白鹅。更赖人生书一卷,铸成健笔写嵯峨。”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法本来是汉字的艺术化和个性化。汉字的结体规范、妥贴、谐和、悦目,用笔抑扬顿挫,有粗细大小、节奏,章法有起承转合、错落有致、有韵律,则产生美感,故被纳入艺术的范畴;书法之外另加“艺术”二字而称为“书法艺术”明显累赘,因为“书法”二字已含了艺术的成分。正如一个人之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样,真正的艺术作品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是它的个性。惟其如此,真正的书法作品必是极具有个性的,况且,自古就有“书者、心画也”、“书如其人”之说。 然而书法又确是汉字,而汉字又是中华汉语言的…  相似文献   

4.
《春秋》2001,(4)
中国绘画艺术传统的独特性在于其广博地溶合了中国的诗文、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于一体,而世称“三绝”的诗、书、画成为中国画追求的艺术境界,在画中题款的“书”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一、关于题款题款,俗称落款、题字、款识等。实际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简言之,在画中题诗题文称“题”。而记年月,置名称“款”,通称题款。中国画题款有悠久的历史。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它产生于唐前,成熟于元后,题款的内容丰富多  相似文献   

5.
知名画家吕登洪是沪上吴昌硕画派第四代传人。他的书域作品,以书法入画,骨法用笔。气韵生动。挥洒自如,一花一木无不生机勃勃,充分展示了既有吴派精髓。又有个人特色的艺术风采。吴昌硕嫡孙、著名画家吴长邺看了他的书画作品后给予高度评价:“吕登洪好啊,他好在一枝笔,好在书法.完全是中国人的东西。”著名硒家曹用平也赞不绝口:“他是吴门传人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6.
“我爱书法,因为它是一个黑白分明的美的世界。书写心声,用点线抒发文学情感乃平生一大快事。在书海中泛舟,有搏击,也有欢乐。那是认识和进取的搏击,那是创造和超越的欢乐。”年近六旬的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林岫,很善于运用诗的语言描述自己与书法的不解之缘以及书法给她带来的无限欢乐。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 ,历来有“诗国”之称 ,曾涌现过许多极其著名的诗人。在世纪之交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时 ,很自然地会想到 :诗歌在新世纪是否会有新的表现和变化 ?与以往的诗歌相比将会有什么不同 ?是否会重新崛起 ?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孙琴安先生。记者 :您是著名文学评论家 ,对旧诗、新诗都有研究 ,并出版过一些这方面的书 ,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 ,很想听听您对新世纪诗歌的看法。先请您谈谈诗歌的演变和未来的变化。孙琴安 :可以。对于新世纪诗歌的走向 ,也是我目前思考最多的问题之一。中国的诗先从《诗经》的四言变…  相似文献   

8.
上海作家管继平写作上是一把好手,著有散文随笔集《一窗明月半床书》、《上海老辰光》、《民国文人书法性情》等。在上海文人中,管继平可算一位“曝光率”较高的作家。尤其是他所撰的“文人书法”系列文章.先后被《中国书法》、《书法报》、《书与画》、《书法导报》等多家报刊转载,甚至在中国书法网上,管继平与启功等一起被评为“文人书法”网大评论权威。其实,于管继平而言。这倒是其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在书法与篆刻艺术上管继平同样出手不凡。  相似文献   

9.
赵辉 《台声》2014,(3):84-86
“好故事、练说书、学书法、爱赋诗”,这是张大春在微博上的自我介绍。外界给他的评价则改了其中两个字,“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自然,前者是一种自谦,后者则是他人的评定。张大春在新作《大唐李白》中选译了一个“好故事”并用他“会说书”的方式,呈现出一个盛世背后的大唐和盛名之下的李白。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书法实践,我感到书法虽然也是写字,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字,而是一种文化,即审美意义上的创造。判断一个书法家创作是否成熟的标志,不全看他是否仿古人仿得像,而是看他有没有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换言之,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语言,即能够通过笔墨、线条、字法、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我们想要的市场经济?答案在教科书上没有。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把传统的计划经济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件事,以前也没有人尝试过。引起全民关注的《“十五”纲要》,是一份我们在新世纪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宣言书。它规划的未来是否终成现实,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读懂了市场经济,取决于我们是否真正驾驭好这个初来乍到的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不是意志经济 衡量法制因素在一个社会中的地 位,并非要求这里人 人能熟记法律条文, 而是要看法律精神 是否已融入人们的 思维方式。朱总理在 《“十五”纲要报告》 中提出…  相似文献   

12.
《诗》是孔子所编订的文本之一,在后来儒家的传统中形成了一种“诗教”传统。在此就需要讨论一个问题,孔子的《诗》教何以成为一种教化。这里核心在于《诗》的本质与教化是否一致。教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即是化单一为普遍的过程。而就《诗》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情”,即诗咏情;二是“言”,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三是“思”,即是《诗经》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在诗之“情”中,有作为单一物的“情欲”“情绪”,以及作为普遍物的真情。《诗》通过对情欲和情绪的扬弃,使学者对“天涯共此情”的真情进行把握,从而化掉了单一的方面,获得了普遍性的规定。就“言”的方面,《诗》通过优美的语言促使单一的对象从个体之域走向公共之域,成为普遍物。而“思”则是以“喻”的方式,主要是主体的领悟和阐释,使得“道”向主体自身敞开,这就使得处于幽暗的直接性之中的“道”走向了现实的普遍性,在主体的“思”中澄明和彰显。由此可以看出《诗》本身就具有教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龚国基先生的学术著作《毛泽东与诗》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于1998年6月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好评和读者的喜爱。著名毛泽东诗词研究专家蔡清富教授在序言中称赞此书“是一部有分量的从诗的角度研究毛泽东的力作”,是“以‘诗’为基点,将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生平思...  相似文献   

14.
余飞 《当代广西》2008,(17):48-49
何为领导讲话稿“高度” 讲话稿的“高度”反映出讲话者和写作者的水平。领导讲话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讲话十分强调“高度”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对讲话稿起草工作是否满意,首先看它是否有高度。  相似文献   

15.
话袁     
这是陆健写著名诗人曾卓的一首诗,题为《曾卓》。我借该诗作为《话袁》一文的开头,其实我也是先斟酌了一番。你看那“袁”字,从“吉”从“衣”。上有吉星高照,下有衣食无虑。再加上他的“仁国”之名,圣贤圣明通仁,胸中有玉为国,此乃袁仁国是也。仁国他由尘埃中起步,进入国酒茅台,  相似文献   

16.
席小平 《前进论坛》2008,(12):52-53
书为心画,好的书法艺术作品。带给人的不只是“形美”的艺术享受,而且通过作品的“神韵”,往往能够透析出作者的独特个性和精神境界。因此,古人常有因书法识友、结缘的故事。我与书法艺术家迟静杰女士,也正因书法而识,因书法成友。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书法传神论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书法由传事物外在之“神”———象喻论 ,深入到传人内在之“神”———神喻论 ,最后得出了“书如其人”的结论———书品如人品。“书如其人”是中国书法思想史上聚讼纷纭的一大焦点 ,于伦理上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于艺术哲学却未必正确。只有从分析审美情趣入手 ,才能真正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相似文献   

18.
1.以诗暗示,拨动心弦  中学生,自我意识增强,遇事愿自己独立思考,不愿听别人的说教,有较强的自我完善的心理要求。因此利用诗歌含蓄的特点,巧用它的暗示作用,使学生对其自身行为的不足进行反省,自我调节,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例如我在讲“自尊自信”时,引用了诗《欣赏自己》。“很自卑的你,总以为命运在捉弄自己,其实你不必这样,欣赏别人的时候,一切都好,审视自己的时候却总是很糟,和别人一样,你也是一道风景,也有阳光,也有风景……”一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使学生懂得怎样做才算自尊自信。一首诗,是一条涓涓的…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我们听得很耳熟的一句话,就是“潇洒走一回”。公款吃喝、卡拉OK、歌厅舞厅,实在很火爆。而且有人说这就是潇洒。拉你去跳舞时,说“潇洒走一回”。如果你不会喝酒、不会唱歌、不会跳舞,人家就觉得你不够潇洒。一时间,好象只有那些能歌善舞者才是潇洒。唱歌跳舞好不好?适当的娱乐谁也不反对。但是,有些人却失去了节制,太过于投入了,这就有点不太好。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有点时间,还是多读点书,多看点报纸好。或者是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当一个人看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获取了一种新的知识,或者是对工作的…  相似文献   

20.
漫议“诗中有画”丁远直诗中有画,是中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之一。苏轼《书摩洁蓝田烟雨图》评赏王维的诗画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首次明确地提出了诗画的审美关系。纵观中国诗史,“有画”之诗可谓源远流长,无论是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