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家治理"话语热并不意味着对公共治理观念的肯定和接纳,相反,它是应对公共治理全球化趋势而采取的一种变通与改造。中国学术界在公共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与争议,一些学者以中国缺乏公共治理的条件、适应对象和一元化政治结构为由,否认公共治理的中国适用性;另一些学者则通过考察中国转型社会所出现的具体社会问题而认为,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正是为公共治理提供了实践空间。否定公共治理中国适用性观念的几种论证存在着逻辑困境,但在承认公共治理具有中国适应性的同时,也需要评估公共治理的有效实践范围和适用限度,公共治理因无法避免治理失败风险,也无法解决政治结构和政治体制的基础性问题而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澳门社团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角色,发挥着巨大的社会功能。社团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社会服务功能日趋强化,社会管理功能逐步凸显,社团具有了"拟政府功能"。澳葡政府对华人社会进行间接管理的过程中,社团成为个人及社会利益表达的平台,成为社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纽带,政治功能逐步得到强化。澳葡执政方式推动社团"政行合一"机制的形成,实现"社团治理社会",社团在澳门政治、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稳步发展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当公共治理理论成为指导解决公共问题的基本之道时,如何引导社会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成为构建国家治理体制的首要问题。尽管地方政府出台了众多的引导性政策,但社会参与性缺失使基层社会治理进入到了一个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参与性政治文化的缺失是造成这一困境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国家文化的效能感知障碍,内修型的当代价值不造就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服从型的传统文化造成政治冷漠,功利主义突出的民众文化导致政治参与弱化。  相似文献   

4.
技术自主性、社会政治后果和治理效果是评价技术治理的焦点问题。现实中的技术治理处于不同情境中,技术自身的特质和技术治理所处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是其主要的情境要素。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技术治理中的焦点问题。技术治理需要基于这些情境要素,以法律规范应对技术新难题,以“公共价值管理”应对技术治理棘手问题,从而有效回应技术自身特质,同时通过凸显政治价值的引领功能、“以人民为中心”释放技术治理潜能、促进各主体参与技术治理而改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实现技术治理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的发展导致了需要通过政治协调才能解决的区域公共问题的产生和显现:跨地区性公共事务治理失灵、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没有进入区域公共治理的范畴、治理主体的利益差异引发区域公共治理体系的紊乱.区域政治协调的逻辑主要是:以区域逐渐增长的利益需求为动力、以体现区域发展价值的制度安排来推进和完善.政治协调的内涵主要包括政府职能、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政治协调视域下区域公共治理的路径选择应考虑:构建区域治理的利益交换和利益补偿政府平台、国家总体配置和调节区域公共治理资源、完善区域公共治理的政策协调体系,建构以均等化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类社会业已全面过渡到一个全球化和区域化齐头并进且交相辉映的时代,区域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政治发展当中一个极为突出的体制特征.在这一背景下,全球公共问题的出现引发了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治理的区域化或者说区域治理已经在若干地区成为现实.欧盟作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态发展最为成熟的区域性共同体,它的发展业已构成了当今区域公共治理的一个典范,探讨欧盟区域公共治理如何实现,可能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推进治理乃至全球治理的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基于地理、文化、习俗和民族心理存在明显差异的多元政治整合和社会参与是民族自治地方治理的基本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民族自治地方治理在自治制度和条例完善、"公共"与"自治"关系、公共过程与多元参与关系方面的问题,阐述协商民主在公共治理上的作用;深入分析民族自治地方治理中的公共机关行使自治权问题、民族事务的公共性问题和少数民族参与的社会性问题,提出拓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协商民主原则、以协商民主促进民族事务公共化和社会化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行政学自 19世纪末由政治学分离出来后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变迁和发展而不断发展 ,尤其是 2 0世纪中后叶 ,公共治理理论日益形成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两大理论学派。两者源于各自的实践基础 ,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 ,既是对西方社会现实的反映 ,亦是西方社会过去一段时间乃至当前社会变革的理论指南。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作为政治文明建设之关键的政治体制改革已提上议事日程 ,而作为政治体制改革核心内容之一的行政体制改革要求我们在借鉴和汲取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历史、文化、制度等环境因素 ,充分吸纳西方公共治理理论的科学成分 ,借鉴西方官僚制技术性成果 ,形成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现实的公共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澳门回归祖国以来,较好地解决了青年群体的国家认同问题;以"六大长效机制"为代表的民生发展政策惠及青年,促进了青年在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发展;澳门社团社会、公共咨询制度和立法会选举制度则促进了澳门青年的社会参与水平。澳门青年发展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公共治理结构决定了多元主体管理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分配公共利益的方式,理所当然地成为公共治理的基本主题.公共治理的基本结构是公民、政治领导、公共管理人员三者合作共治的多中心结构,体现了共和主义"公、共、和"的基本原理.其中,公民是治理者,政治领导是协调者,公共管理人员是帮助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治理结构的有效建构,关键在于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四位一体"的结构;居于"元治理"地位的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担当起扶助者、服务者、引导者、执行者四大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