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5月9日,辽阳市白塔区襄平街道一户居民给襄平派出所教导员高凤海和他的同志们送来一面锦旗,并连声致谢。群众为什么给高凤海送锦旗?事情还得从头说起。社区居民李铁砚今年72岁了,他唯一的儿子出国后定居日本。与结发妻子高伟君离婚,经法院判决,婚后生育的男孩归女方抚养。  相似文献   

2.
群众组织在居民自治中显示出越来越独特的作用。组建“家和万事兴”调委会东城区景山街道钟鼓社区是老城区中平房较为集中的区域,地窄人多,过去邻里矛盾多发。社区党  相似文献   

3.
现年45岁的侯秋霞是河南人,后来嫁给了广州铁路局的一名职工。2002年年底,侯秋霞和丈夫双双下岗后,侯秋霞做钟点工,由于活儿干得好,一个月能挣3000元钱。她丈夫每月却只有900元收入,但她从不说风凉话,反而经常主动安慰丈夫、伺候老人、照顾孩子。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五位清官:"一钱太守,二不尚书,三汤巡抚,四知先生,五代清郎。"这五人,在各自的年代都深受百姓爱戴,你可知他们是哪五位清官?"一钱太守"指的便是后汉刘宠。此人乃是宗室之后,汉明帝刘庄的玄孙。刘宠担任会稽太守之时,勤于  相似文献   

5.
所谓清官,顾名思义,是指清正廉洁的官吏,与贪官相对(《辞海》释语)。历史上,清官盛称于明清,此前称为廉吏。廉吏有各种别称。汉代司马迁谓之循吏(奉法循理之士)。其《史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清官受人敬仰,有关他们为官清廉而获得种种美名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读来颇受教益。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任罗成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生活。有一次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他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作为儿子归路上的菜,因而百姓敬称他为“半鸭知县”。后来,他任两江总督,文史赴任途中只住旅店,不住公馆,在总督府,  相似文献   

7.
正喻茂坚,字月梧,号心庵,明成化十年(1474年)出生于重庆府荣昌县(今重庆市荣昌区)坛坡滩。正德二年(1507年)参加乡试中举人,名列十二。正德六年(1511年)参加会试和殿试,中三甲第三十二名,授安徽铜陵知县。后历任浙江临海知县、福建道监察御史、陕西巡按、大理寺卿、刑部侍郎等职,官至刑部尚书。正德九年(1514年),喻茂坚调任浙江台州府临海知县,力革当地溺死女婴的陋习。在任三年,拯救女婴万计,凡被他救活的女婴皆被唤作"喻女"。市民感激他的恩德,特地修建生祠,至今临海碑碣犹  相似文献   

8.
刘兴雨 《唯实》2007,(1):95-95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老百姓都素怀一种深厚的清官情结。对清官期望之,颂扬之,树碑立传,顶礼膜拜。从史书到文艺作品莫不如此。清官者,能执法为公,执政为民者也。而遗憾的是偏偏人愿难遂,似乎历代清官非常寥寥。家喻户晓者除包公而外实在屈指可数。  相似文献   

9.
10.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 (今离石县 )人,于清顺治十八年 (1661年 )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偏处山隅,峦烟瘴雨”,传说北方人若去,“生还者十不一二”,亲朋劝他莫往。他以“古人义不辞难”相告,变卖部分家产,得银百两以作盘缠。行前他表示:“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当时,罗城县城只有居民六家,全住茅屋。县衙中长满荒草,中堂、内宅也皆为茅屋,条件十分艰苦。于成龙从老家带去的几名壮仆,先后病死四人,剩下的大都弃他而去。但于成龙“义不辞难”之志仍不动摇,堆土石为几案,在柱下支锅做饭,与当地百姓有盐…  相似文献   

11.
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今离石县)人,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偏处山隅,峦烟瘴雨”,传说北方人若去,“生还者十不一二”,亲朋劝他莫往。他以“古人义不辞难”相告,变卖部分家产,得银百两以作盘缠。行前他表示:“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不昧‘天理良心’四字。”当时,罗城县城只有居民六家,全住茅屋。县衙中长满荒草,中堂、内宅也皆为茅屋,条件十分艰苦。于成龙从老家带去的几名壮仆,先后病死四人,剩下的大都弃他而去。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4,(5):77-77
施世纶系清朝康熙年间收复台湾的靖海侯施琅的次子。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年仅27岁的施世纶就任泰州知州。康熙二十八年,他被提拔为扬州知府。当时,扬州一带民间争讼颇多,但施世纶经办的案件,既无久拖不决,更无冤假错案,他长于断案的美名由此远播。又因其廉己恤民、刚正不阿,深受民众爱戴,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相似文献   

13.
决策前:多谋多谋,就是要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谋划和思考问题,高屋建瓴地研究、分析和把握问题。 1、尊重规律,科学决策。书记处于班子主导地位,岗位职责要求书记必须在重大问题上科学地把关定向,实现决策的科学化。要善于抓住决定事物本质的主要矛盾.遵循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搞好上情与下情的对接,着力在上级政策、外部发展大势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马金柱 《前线》2023,(1):84-86
<正>杜如晦,字克明,隋唐时期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唐初杰出的政治家。他于唐高祖李渊攻占长安后进入秦王李世民幕府,成为府中重要谋士。贞观初年,杜如晦出任宰相,管理朝政,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唐太宗的信任,是开创贞观之治的股肱之臣。自唐朝以来,世人凡言及杜如晦,皆以贤相、良相颂之。  相似文献   

15.
正清晚期,由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上奏光绪帝,朝廷颁旨赐誉李尚卿为"天下清官第一"。李尚卿在湖南为官22年,先后在6个市洲的7个县任过18年知县,声望很高,口碑极佳,很具传奇色彩。李尚卿(1833~1905),字子仁,号沧渔,山东海阳人。他青年时科考屡试不第,44岁才中进士,初授城步知县,始入仕途。次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一些地方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就是不少清正廉洁、秉公办事、求真务实的干部,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反而备受冷落、孤立和排挤。这种“清官难当”的现象任其发展下去,势必严重影响干部队伍的素质,败坏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清官难当”的主要表现有多种。一是廉洁从政难。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严禁公款请客送礼,可在一些单位,坚持不参加吃请、不接受礼品并非易事。不参与吃请,便说你“不合群”,是故作清高;你拒收礼品,就认为你不识抬举、不可思议、不近情理。一些领导干部公开提出“为了…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古装宫廷戏充斥荧屏,使人仿佛又回到了封建朝代。但这些宫廷、官场故事也有其特别的意义,尤其是包含了对清官的颂扬与推崇,以至于人民群众齐声喝彩,形成了这些古装戏的收视热潮。有人说,这些戏反映了中国人强烈的“清官情结”。这话很有道理。“清官情结”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至少提醒我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是不会消失的,也说明我们社会永不抛弃至上的道德准则和人生信条。  相似文献   

18.
被康熙皇帝称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是山西永宁(今山西离石)人,字北漠,号于山,晚年自号于山老人。顺治十八年,被清朝授予广西罗城县知县,开始了他清廉的仕途生涯。于成龙任罗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融江两岸)县令时已45岁。他将祖传的田产文券交付给长子于廷翼,叮嘱道:“我做官不管你,你治家莫想我。”路上,于成龙去看望一位同窗好友,披肝沥胆道:“我辈虽无科第份,上古之皋夔稗契岂尽料自中人耶?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四字。”一席话,无异于于成龙的就职宣言。其一生所为,亦如斯言。虽然于成龙…  相似文献   

19.
清康熙朝,有一位“操守极清”、一直以清正廉洁闻名天下的人,不仅皇帝称其为“天下清官第一”,老百姓也称誉他是“天下第一清官”。这个人就是张伯行当时,“天下言廉吏者,虽隶卒贩负皆知”其名。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读到一篇题为《请设个“清官奖”》的文章。其文概言眼下我们的清官太清贫,让他们饿着肚子为党为国奉献,于理不公,于心不忍。因此呼吁政府设“清官奖”,以重奖清官,使他们能堂堂正正,潇潇洒洒地做官,反腐倡廉就能腰杆硬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