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家     
《新民周刊》2020,(8):78-79
热点A中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司法部2月27日发布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明确,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取得国际公认杰出成就的外国人,可以直接申请永久居留资格。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外国人可以申请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法两国外国人管理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俊 《法国研究》2007,(3):63-69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加深,外国人来华数量大幅上升,年均增幅达10%,2006年入出境外国人更是达到了4424万人次,较2001年的2239万人次增长了97.6%。入境外国人的增多,一些负面现象也日渐增多,外国人刑事犯罪、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即将举行,政府对公安机关外国人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学习和借鉴他国管理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德国《外国人法》及其对中德民间交往的影响(续)池正杰根据上述对1990年德国《外国人法》基本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在外国人在德居留、入境、入籍、工作等问题上实行了进一步的紧缩与限制。联邦德国在1965年曾颁布过一个《外国人法》,1...  相似文献   

4.
外国人的选举权问题一直是法国社会中重要的政治与社会议题,近些年来支持与反对的舆论共存,其原因各有不同;随着欧洲一体化的逐步深入,尤其是欧盟相关法令的实施,外国人在法国的选举权从欧洲公民这一群体上实现了突破,由此也在政治实践中进一步区分了欧洲公民与第三国侨民两个群体,后者选举权的实现一直是一个未能在立法上得以推进的问题。综观法国在外国人选举权问题上的考量与实践,可以看出,其问题实质指向于民族国家的主权与政治民主,在当代,民族国家作为公民身份认同与权利诉求的核心框架是基本不变的。  相似文献   

5.
法兰西共和国以中立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它任何时候都接纳愿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和工作的人,也可以成为那些政治斗争的受害者们的避难之地。因此,法国人口的总数总要包括一部分外国人。目前法国有近四百二十万外国人,其中穆斯林几乎占了一半。就象在整个欧洲一样,法国的穆斯林人数正在不可抗拒地增长,形成了一种新的、重要的社会现象。当今法国有二百多万穆斯林,按不同的国籍来区分,大致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蓝寿荣  张薇 《法国研究》2004,(2):150-156
一、法国属人管辖权制度简介属人管辖权制度是以当事人的国籍为连接因素行使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的制度。该制度渊源于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并为受该法典影响而形成民事立法的其他拉丁法系的国家所采纳。法国法律充斥着国家主权原则的思想,对本国国民的保护原则在其管辖权制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相对于确保管辖权的国际协调,法国的管辖权制度具有明显的绝对国家主权性质而不利于外国人。该法典第14条规定:“不居住于法国的外国人,曾在法国与法国人订立契约者,因此契约所生的债务的履行问题,得由法国法院受理;其曾在外国订约对法国人负有…  相似文献   

7.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32):22-22
当法国民众欢呼金牌多多益善时,要是我告诉他们中国居然有人撰文认为"金牌越多越可耻",他们会不会当我是疯子?伦敦奥运为法国带来创纪录的11枚金牌,法兰西举国上下兴高采烈。总统奥朗德亲赴伦敦打气,贺电一封接一封,当然更少不了在爱丽舍宫大摆庆功宴。法国夺金的镜头反复转播、重播,连我这个外国人都情不自禁地跟着法国人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8.
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保尔·克洛代尔(Paul Claudel,1868-1955)是现代法国文坛上介绍中国文化的第一人。在他之前,法国人所知的中国几乎全都来自传教士的书,而从克洛代尔之后,才有典型意义上的文人作家以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反映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所触所感。可以说,“正是从克洛代尔开始,中国文化进入了法国文学中”。①克洛代尔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及戏剧的后期代表人物,同时还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外交家,1889年被法国外交部录用,并于1895年踏上中华大地。他曾经前后三次在华居留,时间长达十五年,曾经在上海、福州、汉口、北京、…  相似文献   

9.
宋全成 《德国研究》2014,(3):94-106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在德国居住着736.99万外国人,占德国总人口8183万的9%。这表明,德国已成为非传统意义上的现代移民国家。从地理空间分布来看,由于受移民传统、经济发展和移民网络三大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外国人生活在德国的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较少,呈现出典型的地区差异。从性别比来看,外国人的男性比是51.2%,属于正常范围。从年龄结构来看,尽管与本土德国人相比,外国人相对年轻,但已显示出典型的人口老龄化特征。从国别上来看,外国人主要来源于土耳其、意大利、波兰、希腊和克罗地亚。从出生地来看,外国人中有81.7%在国外出生,他们是通过跨越国境的国际迁移留居德国的。  相似文献   

10.
20 0 5年 5月 5日是韩国大学 10 0周年校庆。届时 ,韩国大学将改变其民族主义的形象 ,不再用韩国米酒 ,而改用两万瓶法国葡萄酒来庆祝。这一选择是韩国大学朝着国际性大学的方向迈进的象征。韩国大学一向以强调民族性著称 ,而米酒在这里则是十分受欢迎的、体现民俗的酒。不过 ,外国人不喜欢米酒 ,至多是尝尝而已。韩国大学的校长说 ,“长期以来 ,我都认为我们需要改变韩国大学的运作方式 ,而选用法国葡萄酒就表明了我们的这一计划。虽然这一做法可能引来维护传统的人们的非议 ,但为了使韩国大学在 2 0 10年跻身世界 10 0所最佳大学之列 ,我…  相似文献   

11.
《当代韩国》2008,(4):6-6
韩国法务部12月17日在国务总理韩升洙的主持下举行了外国人政策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外国人政策五年计划》。目前旅居韩国的外国人已有100万人,韩国正在快速走向多元化社会。在这种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中,韩国首次退出了有关外国人的中长期政策。  相似文献   

12.
到198年11月为止,在德国生活着约740万外国人,占德国人口的9%,其中最多的是土耳其籍人,约200万,其次是来自南斯拉夫和塞尔维亚的75.4万人,另外意大利人约60万。据联邦统计局统计,半数外国人(包括移民、申请避难以及逃亡的难民)在德国生活已超...  相似文献   

13.
德国教育简讯两则在德国的高校中外国人越来越多在过去的一年里,德国高校中的外国大学生的份额从5.8%上升到了7.1%。1993年总共有133962名年轻的外国人在德国读大学,比1992年增加了7.5%,同前一年一样,在慕尼黑大学注册的外国人最多,其次是...  相似文献   

14.
李庆明 《美国研究》2012,(1):47-67,4
建国初期,美国国会制定《外国人侵权法令》,授予联邦法院对违反国际法或美国缔结的条约的侵权诉讼行使管辖权,希望新生的美国赢得外交尊重。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蓬勃发展,涉及外国的国际民事纠纷成倍增长。在人权利益团体的努力下,加上美国法律制度中方便原告起诉的具体规则等因素,《外国人侵权法令》引起美国学界和司法界的广泛讨论。总体而言,《外国人侵权法令》对人管辖权和事项管辖权的范围一直不断扩张,美国联邦法院愿意执行国际法尤其是国际强制规范,但联邦法院倾向于非自动执行条约理论而不执行大多数国际人权公约或条约。  相似文献   

15.
欧盟与德国的外国人政策——现状、异同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别阐述了欧盟及德国近期制定的外国人政策;分析了上述外国人政策产生的政治、经济及国际合作关系发展变化的背景;对欧盟与德国外国人政策的异同作了对比研究,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变化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阿尔及利亚经独立战争后,生活或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一百万法国人,包括生活在此的欧洲人以及法籍阿尔及利亚本地人等,几乎被全部驱逐回法国,其中的大部分史称"黑脚"或阿尔及利亚法国人。本文就"黑脚"一词的词源、词义与文化内涵、法国法国人对黑脚们的看法以及黑脚被遣返并融入法国的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这一词汇在法国人看来是不包括犹太人和穆斯林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黑脚"一词也可指称部分上述两个族群的人;此外,对待阿尔及利亚这块殖民地的丢失,阿尔及利亚法国人(黑脚)和法国法国人虽然处境迥异,但立场一致(难以割舍),因为他们都是法国地中海梦想的支持者,黑脚更是这一梦想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17.
在很多人眼中,法国人以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并因此拒绝学习和使用任何其他语言,特别是英语。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当今世界,英语已经势不可挡地成为了国际通用语,是联合国和欧盟的最主要官方语言,也已经深入到了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旨在分析法国英语的特征,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层面剖析法国英语的特点。研究法国英语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法国的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开展中法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5,(21):24-24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对法国"1月11日精神"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谁是沙尔利——一场危机的社会学》,这是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艾玛纽·托德的一部新作。5月7日刚刚问世,就在法国引起巨大争议,成为目前法国最大的思想交锋的焦点。该书对法国"1月11日精神"——即在《沙尔利周刊》遇袭四天之后爆发的400万人的盛大示威——提出了异议,认为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极权主义的瞬间闪光",是对法国社会的一次"撕裂",它将进一步强化反伊斯兰主义和激化反犹主义,最终刺激法国社会族群矛盾和冲突的上升。  相似文献   

19.
谭玉华 《东南亚研究》2012,(5):59-65,72
二战前法国的南中国海政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被动性,即:1898年,西沙群岛进入法国视野;1921年,法国默认中国对西沙岛屿的主权;1930年,法国在西沙主张安南主权,并在南沙主张法国主权;1938年,法国对西沙南沙采取实际占领行动。法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主张和行动往往是受到各种外部因素推动的被动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王璇 《法国研究》2013,(3):89-93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各国文化出现交流及融合之势。美国凭借其在全球范围中的经济扩张与霸权地位,使得经济全球化伴随着美国现代流行文化的全球化。法国是传统文化大国,由于经济、军事力量不断削弱,为保护其在世界上的文化强国地位,采取积极的文化政策大力向世界出口和推广法国文化。法国电影业是法国文化产业的核心支柱之一,是对外推广法国文化的重要工具。基于此,笔者分析法国文化政策下的法国电影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