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选老师走了,走得很从容。13日上午九点,当我赶到医院,他已处弥留之际。医生说他已经没有意识,但当我凑近他,轻轻呼唤“王选老师,王选老师,我是启德”时,他的眼睛突然有了神色,显然想说什么,一瞬间,我们又有了一次心灵的交流。令我哀痛不已的是,这是最后的一次交流了。我一直称王选同志为老师,这是习惯使然,我们同在北京大学工作,对前  相似文献   

2.
搜索王选     
将近20年前,一家诗刊征集最短的诗章,一位应征者寄去了他(她?)的“一字诗”──“网”。也许是诗人的预言应验了,如今,高科技带来了网上世界。一批高科技工作者,实现着全新突破。人们预测,到2002年,中国将有6100万网民在高速信息公路上驰骋。于是,在我们《双击王选》之后,还要进一步跟踪寻访,“搜索”王选。一 都说新千年是知识经济时代,那末高新科技的焦点人物就理所当然地被作者和记者关注。早在去年9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推出的《知本家风暴》一书,就介绍了三个科学家成就了三个企业家的故事。柳传志找到倪光…  相似文献   

3.
名地传真     
九三学社省委举行纪念王选座谈会 3月24日,九三学社省委举行纪念王选座谈会, 缅怀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两院" 院士王选的光辉业绩和优秀品质。会上宣读了《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关于开展向王选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与会同志以各种方式对王选表达了深切的哀悼和追思,纷纷表示要学习他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科  相似文献   

4.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第一人范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流的”,这是王选的雄心壮志。1994年4月,台湾阳明山的花季在欢迎王选。当地报纸在《古有毕升,今有方正》的醒目大标题下,报道了汉字激光照排的首创者、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夫妇抵台访问的消息...  相似文献   

5.
在谈到刚刚获得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王选时,北大方正集团副总裁刘秋云对记者说:“和他共事十几年中,我跟他商量工作没有一次超过10分钟。他没有太多的客套,在他的讲话稿里,没有‘帽子’,也没有‘鞋子’。”王选的确可敬,正是因为他的发明,中国的印刷术才告别了铅与火,走上激光照排的新时代。他把时间看得比什么都珍贵,不仅“18年没有星期日、元旦和春节的休息”,而且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也都是直入主题,从来没有“帽子”和“鞋子”。和王选相比,我们现在许多的会议、许多的讲话中,这样的“帽子”和“鞋…  相似文献   

6.
数字王选     
《世纪行》2006,(2):13-13
最喜欢的一个称呼——王选喜欢别人叫他“王老师” 王选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正(香港)董事局主席……然而,始终在他的名片上印着的,不是这些显赫的职位,而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教授”。  相似文献   

7.
张闯 《北京观察》2006,(3):37-37
王选先生安详离去,他以人生对“方正”做出了诠释, 他用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楷模。记得在一次九三中央科技委的会议间,我同先生谈起联想、同方和方正三个高科技集团,前两个名字的来历皆知,敢问“方正”的出处?先生让我去看《汉书》,笑道: 出于古书。后来,我在《汉书卷四十九·爰盎晁错传》上  相似文献   

8.
一 “大海走了!”8月9日上午,当我在电话中听到一位朋友这低缓又似乎有些泪湿的声音后,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太意外了,两个月前,我们不是还在一起讨论《中原文史》的编务吗?他不是还说要把《风雨中州50年》写下去吗? 出生于苏州“书香门第”的王大海,略有些消瘦的脸庞,总荡漾着恬静的笑意,虽年近80,双眼依然明亮有神采,温文尔雅,有江南才子的气质。早在50年代初,我就在《河南日报》的重要版面上读过他的两篇文学评论,洋洋洒洒,那逼人的锐气和流畅的文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以后我虽未与他有过接触,却常在报刊上读…  相似文献   

9.
画家张仃的书案上放着一个古装儿童的石膏头象,它有点象敦煌石窑或麦积山寺庙里的唐、宋雕塑,但仔细一看,又非常富于现代感;同时他的书橱上还放着好几张新画好的人物设计图。有哪吒,有龙王等等,原来这是他给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设计的《哪吒闹海》这部美术片的人物造型,这个石膏头象,正是中国人民熟悉喜欢的神话故事人物——哪吒。十五六世纪的一位中国小说家写了一本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根据三千年前周初的  相似文献   

10.
一“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我们需要发挥更为积极的影响力,一只伸出的手臂总是比紧握的拳头要好得多。”2000年5月24日,美国众议院批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后,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如是说。2000年9月19日,美国参议院批准这一法案后,他又以稍微不同的措辞重复了这一点:“我相信,我们将会发现,如果采取友好姿态,而不是挥动铁拳,美国会对中国具有更大的影响。”尔后,9月24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克林顿写的文章《中国的机会,我们的机会》。其中,他再一次强调:“通过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我们已经作…  相似文献   

11.
希特勒·天皇·秦桧梅次有时我忽发奇想,如果有人象桃花源中人或者象《聊斋》中的贾奉雉那样离尘世二三十年,如今回到了人间,睁眼看着今天的世界,他一定会吃惊得昏死过去。这变化用一天翻地覆一四字来形容毫不夸张。想当年,我们是何等蔑视金钱,「宁要社会主义的草,...  相似文献   

12.
作家的故土情结较常人要甚。但象张思忠那样,情凝故土、痴迷故土,将写作的全部精力用于故土,渴饮谏水,笔耕峨嵋的作家怕并不多见。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龙岗战火》记述的是抗战时期活跃在他故乡一带的中条山游击队浴血奋战的史实;他新近出版的又一部长篇巨著《司马光传》向我们介绍了一位是非曲折不寻常的故乡历史名人。两本书的共同特点是,作者吸取了丰富的民间文学营养,字里行间铺陈了大量的河东民俗风情,采取了地方特色浓郁的语言习惯,再加上用笔妇熟,巧设是念,颇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喜爱。俯视河东版图,峨嵋起伏,谏水境蜒。这…  相似文献   

13.
美玉 《黄埔》2013,(2):154-158
上一期,我们一起品读了《老子》,遨游于老子构建的宏大世界里,我们深深感受到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提到道家,提到老子,还有一个人我们不能不提,他就是庄子,道家学说的另一位重要代表人。在他离世100多年后,又一部道家学说的经典之作被创作出来,它就是——《庄子》。  相似文献   

14.
1999年5月30日至6月1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两院院士、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王选一行应邀到郑州讲学。5月31日下午,王选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作了题为《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中国面临的问题与机遇》的报告,报告由省九三学...  相似文献   

15.
杨忠英 《台声》2011,(12):37-37
庄奴原名王璨羲,1921年生于北京,是台湾著名词作家,堪称台湾词坛泰斗,在台湾和大陆都家喻户晓。我们耳熟能详的《甜蜜蜜》、《又见炊烟》、《小城故事》、《小村之恋》、《冬天里的一把火》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即为他老人家所作。  相似文献   

16.
只是不管他     
爱是关心、支持、包容,不是限制、支配、包办。有时候,“不作为”又何尝不是一种最有意义的“作为”呢 前段时间,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大热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次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一时间,他的从影经历、他的生活轶事又开始为大家所津津乐道,尤其是当初他赋闲在家写剧本、妻子独立养家六年之久的事,更是被当作坚持自己理想的励志故事和“贤内助”默默支持的典范为人所称道。其实,所有励志故事背后都会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落寞和艰辛,个中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而妻子养家之事是不是那么有示范意义,当然也是见仁见智。不过,倒是想起当初看李安的传记《十年一觉电影梦》里提到,李太太对外界的“贤内助”之说很简单地报以一句“我只是不管他”,而李安说,这恰恰是他最需要的,给了他时间与空间去发挥、去创作。  相似文献   

17.
宽容与放纵     
社会的和谐.宽容是基础。什么是宽容。似乎又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讲清楚的。房龙在他那本名为《宽容》的书中,开宗明义。“这是一本奉献给宽容的书。但是宽容是个很大的命题。”结果,他写了几十万字。  相似文献   

18.
王选,由于他以及他的团队在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方面的非凡贡献而享誉海内外;王选,也由于他是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的一员而使九三学社北京大学委员会增色生辉,更使每位北大九三人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在北国初春的寒风中,突然传来王选老师仙逝的噩耗,北大九三人深感万分悲痛。中华民族痛失了伟岸英杰,九三学社痛失了擎天巨柱,北大九三痛失了精神领袖。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我们要把王选同志的精神化为实际行动,团结和带领全体社员,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议政监督协商的新成果、服务社会的新贡献、自身建设的新成绩,迎接中共十九大和九三学社十一大的召开。这是我们对王选同志的最好纪念。1937年,王选同志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开明的家庭教育和名师云集的学习环境,塑造了他善良正直、诚实宽厚的做人原则和好学笃行、勤于思考的学习作风。1954年,王选同志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6  相似文献   

20.
王选心语     
《民主与科学》2006,(1):2-4
在本刊即将付印之际,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选因病于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王选一生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缅怀王选同志,本刊从王选生前的文章、言论中摘选了一些话语,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从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科学大师的音容笑貌,更能看到王选作为科学工作者杰出代表的追求、思考、品格和风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