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罗专电 一九八六年,美国同苏联在中东的争夺有增无已。美国要继续保持住已占有的上风,而苏联则改变了过去的僵化的外交,转而采取灵活策略,力图摆脱被动局面。 美国的主要做法是:以反对恐怖主义为由打击苏联支持的利比亚和叙利亚等激进国家,同时拉住埃及、约旦、摩洛哥温和派国家,鼓励他们同以色列发展关系,保持美国垄断中东和平进程的地位,排斥苏联;在海湾地区采取两面手法,在明处支持阿拉伯国家对付伊朗扩大战争的威胁,暗中与伊朗来往,提供武器,企图寻找可以同美合作  相似文献   

2.
开罗专电 为期3天的阿拉伯国家联盟理事会第96届例会9月12日在开罗闭幕。会议欢迎今年10月召开中东问题国际和会,并责成阿盟秘书长马吉德在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等5个阿以冲突前线国家之间进行协调,以便形成阿拉伯对待中东问题的统一立场。会议还呼吁恢复阿拉伯团结,以便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阿盟例会每半年举行一次,它的召开原来只是寻常之事,但是96届阿盟例会的召开却是既寻常又不寻常。 寻常的是96届例会在规定的会期内召开,没有延期或中途休会。不寻常的是例会开在阿拉伯国家团结  相似文献   

3.
开罗专电埃及总统穆巴拉克3月7日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前往巴黎作短暂停留后回到开罗。穆巴拉克在离开华盛顿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他和美国总统克林顿都坚信,中断了3个多月的阿以中东和谈可望4月20日在华盛顿如期举行。穆巴拉克访美前曾访问了德国和英国。这次欧美之行是在中东和平进程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自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以来,阿以和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东局势继续紧张、复杂、动荡。阿以矛盾在深化,阿拉伯国家以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内部的分歧也在继续发展。两个超级大国剧烈争夺,在实际上划分势力范围。人们认为,中东一时不会打大战,也不会太平,将继续是一个局部战争和动乱不已、充满矛盾和对抗的世界热点地区之一。 记者最近去中东五国(埃及、约且、叙利亚、黎巴嫩和突尼斯)采访,深感当地朝野人士对中东局势的症结有着清楚的认识,越来越要求依靠阿拉伯自身力量和增强团结来解决中东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开罗专电 以色列总理佩雷斯于九月中旬访问埃及,同穆巴拉克总统就进一步改善双边关系以及推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举行了三轮会谈。双方同意通过召开中东和平国际会议来解决棘手的巴勒斯坦问题,并同意为此成立一个筹备委员会;双方还宣布,确定一九八七年为谋求中东和平的“谈判年”。  相似文献   

6.
丁文 《瞭望》1988,(13)
开罗专电 为了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自今年1月9日至2月6日两次共走访了17个国家,并以书信和电话的方式同一些国家领导人频繁联系,协调立场。因此,外交和新闻界把埃及说成是促进中东和平进程和支持美国和平计划最积极的阿拉伯国家。 1月上、中旬,穆巴拉克访问了8个海湾和阿拉伯国家,同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中东形势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7.
开罗专电 今年4月第一周,可谓是中东和平进程的谈判周。在这一周内,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以色列总理沙米尔相继去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了以巴勒斯坦问题为中心的会谈。  相似文献   

8.
刘顺 《瞭望》1996,(27)
6月22日至23日,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21个阿拉伯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聚集在尼罗河畔,共商阿拉伯民族面临的两大使命:恢复阿拉伯团结,推动中东和平进程。这是6年来阿拉伯世界第一次举行如此大规模的首脑会议。 从会议结果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在团结与和平问题上基本达成了共识。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会上  相似文献   

9.
开罗专电 最近,中东舞台上突然发生了一连串戏剧性的变化,其高潮是美国政府于12月14日宣布同意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进行直接的和实质性的对话。两天后,双方在巴解总部所在地——突尼斯举行了首轮正式会谈,从而打破了13年来美国一直拒绝同巴解直接接触的僵持局面,给停滞不前的中东和平进程带来了新的转机。 美国的决定和美巴对话立即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苏联也赞扬美国此举是对中东和平的贡献。埃及认为里根总统的决定将会改善美国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加强巴解温和派的地位,并希望这是美国理  相似文献   

10.
开罗专电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于2月中、下旬对中东五国作了为期十天的访问。这是多年来苏联首次以阿以冲突调解人的面目出现在中东政治舞台上,颇为引人注目。莫斯科直接插手中东事务,是中东和谈局势发生新变化的结果,而苏外长的访问又使中东和平进程出现了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连任的布什在处理中东问题时,将更多使用软实力,推动中东社会和经济改革计划,避免与伊斯兰教形 成"文明冲突"。2005年美国在中东的外交较前一年都将更加密集,该地区将更多看到美高级官员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开罗专电 最近,包括总统、王后、王子和部长在内的20多位世界名流汇集在埃及南部秀丽的古城阿斯旺。他们此行既不是为了寻幽揽胜,也不是为了讨论中东和平进程,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心愿——重建1700多年前被毀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相似文献   

13.
开罗专电3月1日,美国国务卿舒尔茨结束了对以色列、约旦、叙利亚和埃及的今年第一次访问。舒尔茨亲自到中东访问本来不太多,而这次却是明知“成功的机会很小”而不得不来,可见美国确有苦衷。舒尔茨中东之行,肇因于被占领土上巴勒斯坦人民从去年12月9日开始的反对以色列占领的斗争。这场斗争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时间都是1967年以色列占领后20多年间空前未有的。被占领区的巴勒斯坦人民,特别是在以色列占领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以石块对付以色列士兵的枪炮和大棒,手无寸铁的妇女、  相似文献   

14.
开罗专电 开罗是一座集世界建筑艺术大成的国际城市。这里各种几何图形的高层建筑群林立,不久以后,这里将增添一座具有中国建筑艺术特色和埃及建筑风格、象征中埃友谊的现代化建筑群。它就是由我国援助、设计和承建的“开罗国际会议中心”。李先念主席三月中旬作为第一个访问埃及的中国  相似文献   

15.
开罗专电 国务院总理李鹏将于7月上、中旬对埃及、约旦、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科威特进行正式访问,以进一步巩固、加强和发展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李鹏总理的这次中东之行,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中国和阿拉伯各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关系和友谊。丝绸之路是中国同西亚各国以  相似文献   

16.
开罗专电 意大利19世纪杰出的歌剧作家威尔地(1813—1901)的名作《阿依达》,5月2日开始第一次在剧中故事的发生地——埃及古都卢克索的卢克索神庙公演。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来自许多国家的贵宾出席观看。在这个旅游胜地出现一片盛况。 四幕歌剧《阿依达》是威尔地奉当时奥斯曼帝国(今土耳其)驻埃及总督凯戴维·伊斯梅尔之命,为庆祝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挖成功井首次通航而作。为了演出这一歌剧,特地在开罗市修建了埃及第一座歌  相似文献   

17.
开罗专电根据埃及内务部的报告,3月9日和10日,埃及保安部队同时对盘踞在开罗、吉萨、格勒尤比亚和阿斯旺的恐怖分子的据点采取了“最激烈的治安清剿行动”,先后逮捕了近200名极端分子,14名拒捕者被击毙。最近,埃及极端分子的恐怖活动十分猖獗。2月26日,在开罗市中心最大的广场——解放广场外国观光客经常光顾的“尼罗河谷”咖啡馆发生了强烈爆炸,整个咖啡馆被毁,当场炸死瑞典、土耳其游客各一名,另有19人被炸伤,其中有6名是西方国家游客,这是近几年发生在埃及首都开罗最严  相似文献   

18.
埃以围绕核不扩散问题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顺 《瞭望》1995,(17)
埃以围绕核不扩散问题之争本刊特约记者刘顺开罗专电埃及和以色列围绕核不扩散问题的争论正愈演愈烈。双方在以色列是否应该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问题上的争执仍然相持不下。1970年开始生效、有效期为25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今年即将届满。4月17日,联合...  相似文献   

19.
开罗专电埃及和苏丹最近在哈拉伊卜领土问题上的争端升级,双边关系趋于紧张。导致埃及和苏丹目前紧张关系的直接原因,是苏丹政府1992年1月同意和批准加拿大一家国际石油公司在有争议的哈拉伊卜三角地带进行石油勘探,引起埃及政府的不满。埃及政府称这是“不合法的行径”。于是,苏丹去年1月15日派代表团前往开罗就哈拉伊卜领土争端问题同埃及有关方面进行了磋商。去年2月成立了埃及和苏丹关于哈拉伊卜问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近7个月马拉松式的谈判,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5月4日在开罗签署了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简称自治最后协议)。 埃及与以色列1978年达成《戴维营协议》并于翌年签署和平条约,是在阿以关系史上开创了新篇章。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继去年9月签署了《关于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临时自治的原则宣言》(简称巴以协议)和今年2月草签开罗协议之后,现在又签署了实施自治的最后协议,从而使阿以冲突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的政治解决正在变成现实。它标志着中东和平进程已经不可逆转。而巴以自治谈判的成功又留给人们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