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老婆生孩子的时候,正值医院里产妇爆满,根本住不进去,更别谈什么优惠条件了。无奈之中,忽然想起了初中的一位同学Z小姐,她父母都在医院里工作,虽然平时交往不多,但此时也只好厚着脸皮求她帮忙了。惴惴然摸起电话,几遍蜂鸣过后,对方答曰工作场区较远,喊人有所不便,如有急事可以转告。天哪!求人的事难道也可以转告吗? 放下电话,喘息定神后,我跨上自行车直奔Z小姐所在的纺织厂。 Z小姐是个看车工,嘈杂的车间里只有机器在轰鸣,一派繁忙景象。我来回踱了几步,慢慢走进车间,人们都在忙着,没人注意我,正巧一位女工从里往外走,我赶紧拦住她: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我刚刚大学毕业时失业过一段时间,那时候一边找工作一边在楼下的房地产公司帮忙。名曰“房产经纪”,实际上是带那些前来租房的客户去看房子。没有固定收入,看一次房给10元“车马费”,做成一次生意收50元“介绍费”。 刘小姐是我们这儿的客户,她有一套房子让我们帮她租出去。刘小姐父母都调去外地,留有一套房子给她。后来她新婚不久的丈夫又与她离婚出国去了,他们的新婚“爱巢”又留给了她。别人多两套房子高兴还来不及,可刘小姐说:“新婚的房子让我想起很多不愉快的  相似文献   

3.
得新 《工会博览》2006,(10):20-22
在上海一家外企做副总、年薪百万的女金领刘小姐,因不堪父母催婚,情急之下“租赁”了一个在某婚介所打工的男友。未曾想,半年的合同期结束后,她却爱上了清贫的“租赁男友”……  相似文献   

4.
在香港,“外星人”的意思是此人很难接触,不通人性,和地球人脱了节。香港有些做父母的,对孩子宠爱有加。孩子长大了就表现出以我为核心的性格,对人不理不睬,对事不闻不问,故此也称为“外星人”。广州是否也有“外星人”呢?前不久,广州的一位朋友请我吃晚饭,在北京路找到一个馆子,落座之后,我试向服务员小姐问了一句:“有没有三菜鱼?”那位小姐回望一眼,便不哼不哈地返回自己的岗位。朋友点了五个菜一个汤,谁料吃到第三个菜就接不上了,我不得不再向刚才那位小姐询问,但她好象不懂我的语言,依旧不哼不哈。直到朋友准备结账了,第四道菜才端上来,而那位小姐总算启开金口:“其他的菜没有了!”我们真是可  相似文献   

5.
春节过后,广州市的一间发廊把社会舆论搞得沸沸扬扬,这个“新闻眼”就是广州新大地宾馆私人承包的“名仕发廊”。烫一个发收763元,这是“名仕”出名的契机,尽管这个名出得并不光彩。小姐脚软“名仕发廊”的出名,是由上海雷允上国药公司剑蕾小姐的偶然光顾引起的。 1990年2月3日,她住进新大地宾馆,为了参加亲友约会,她在房间洗了头,下午4时到楼下的名仕发廊吹发。殷勤的发廊小姐用香波给她再洗一次头,热情的理发师先生边摆弄头发边说;“你的头发不好吹,  相似文献   

6.
情殇     
韩明明不喜欢吵架,跟自己老婆都不吵,何况跟她. 早餐的牛奶漂了一点沫子,别人都没说什么,她却要换一杯,抱怨牛奶不新鲜.餐厅小姐大约是撇过沫子又送上来,让她发现了蛛丝马迹,不依不饶地训斥服务小姐,而后把餐巾纸扔到牛奶里.韩明明没说话,不过是一点沫子,至于这样吗?餐厅里坐的同是一个旅游团的游客,大家的目光都集中过来,叫人如坐针毡.她傲慢地起身,示意他一起离开,他装没看见,待她走出餐厅,韩明明给服务员道了歉,才觉得周围目光柔和了许多.  相似文献   

7.
倒霉(笑话)     
近视的A小姐午夜从同事家里看完有关与罪犯搏斗的电视片后,在回家路上经过一条窄小的地下通道时,突然发现一个男人张开双臂向她迎面走来,她想转身已来不及了。于是,她振作勇气上前对准男人的小肚子就是一脚,嘴里还大喊了一声:“抓流氓啊!”  相似文献   

8.
她叫秦桂贞。熟悉她的人,都叫她阿桂。 秦桂贞当年受雇于上海环龙路伶南昌路)许家。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山东小姐拎着一只黑皮箱和一个铺盖卷,租下了二楼的一间房。她便是蓝苹。  相似文献   

9.
有客盈门     
办公室新迁入一座三星级宾馆的14楼,环境很好,心情也很好。后来才知道,心情这东西其实是很易变的。 这天早上正忙着,有一位说普通话的小姐进来,说是××保险公司的,女同事们嘻嘻哈哈地把她推给了我,我只好硬着头皮请她坐下。圆圆脸大眼睛的来客递给我一张名片,她姓赵,有个美丽的名字。她坐下便开始动听地给我作保险知识的启蒙。我已买了几种保险,对小姐的险种没有兴趣,礼貌式地听了几句后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赵小姐失望地站起来,想走又似不甘心。这时我突然看到她手掌上写着两个字:“坚持!”我立即明白,她一定碰了很多钉子,才写字来鼓励自己,如果  相似文献   

10.
推销,其实并不难在广州中山大学酒店管理培训中心内,有一个长途电话亭。等着打电话的学生总是很多。然而,由于有按键的电话机设在服务台内,所有的电话都只能由服务小姐代拨。太多的电话让小姐很疲惫,也很厌倦,以致在拨完一个电话后,她总要休息一下才愿拨下一个。学生们虽然抱怨,但也无可奈何。但是有一天,一个满脸笑容的学生让小姐改变了习惯。他只是在小姐拨上一个电话时认认真真地说:“小姐,你拨电话时的动作真好  相似文献   

11.
故事一:一青年在介绍人家中与相貌平平的一位小姐相识,开始言谈其欢,不料当他透露父母乃某高校教授时,那小姐便兴趣索然,起身欲告辞。他不解其意,后来才从介绍人口中得知,对方认为如果未来公婆为大学老师,便意味着钱不多,房不大,以后有了BB(孩子),公婆还不知肯不肯屈尊带孙子……故事二:烛光摇曳的“派对”上,美貌的宾馆小姐C结识了经济学硕士D,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当得知D留校任教后,C小姐第一个反应便是:“为什么不跳槽?”上述真实故事从侧面反映出目前高等院校教师收  相似文献   

12.
“的士,的士,过来,来。”“吱”,的士在法庭外边停下。“小姐,请。”“呵,不,我们要,呃,实说吧,我们要拉一个人回家,请多关照,我们多付车钱。”“绑架?!”、“嘘,她是我妹妹。”“……那……她……”。“她吗?她大学就要毕业了,偏偏信了一种很坏的邪教,我们在街上截过她几次,都不能把她弄回家。这次是爸爸的主意,到法庭告她出走,由法庭传她,呃,反正法例规定是成年人不受约束,等一  相似文献   

13.
日前,朝阳区管庄街道成立了妇女纺织小姐为150名下岗、待业女工进行培训,提高她  相似文献   

14.
上海滩形形色色,上海人无奇不有。时髦也会成“病”,说来也许有些玄乎,可在一些爱时髦的上海姑娘身上,时髦确已成“病”。不说你不知道,千姿百态的“时髦病”,花样还真不少。街上流行什么上海摊最流行的可能要数那些年轻漂亮的小姐了。可以这样断定,这些时髦的上海小姐哪个没有几套乃至几十套像样的服装?可有谁知道,时髦小姐在出尽风头之后也有一丝烦恼。某四星级酒店公关助理林小姐是个标准的时髦姑娘,领导服装新潮流是她追求的目标,她家中的衣  相似文献   

15.
波恩市中心老熊饭店,6个中国人刚刚踏上联邦德国的领土,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用餐。德国翻译小姐曾在中国复旦大学留过学,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她向大家介绍了这个饭店的花色品种,而且尽可能用中国菜来比喻。接着她让各位中国朋友自己点菜。 5位年长的中国人都颇有礼貌地回答:“随便”。德国小姐只好耸耸肩膀摇摇头。年轻的中国小伙子小张却东张西望,看见邻座一对洋人夫妇用刀叉相助,正在津津有味地啃猪蹄。他乐了,“难道外国人和自己一样,也爱啃这玩意?”于是他对小姐说:“我不要‘随便’,我想啃猪蹄。”,5位年长的中国人都瞪  相似文献   

16.
W小姐是中国南方一个水乡城市的“市花”,长就了一副模特儿身材,配上清秀的五官和美丽的大眼睛,从小就是男人们追逐的目标。她刚来悉尼时,在唐人街一间著名的酒楼站台,俏生生地往那儿一站,工钱不高,却不知迷死了多少男人。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1998,(2)
前不久,一个女孩打电话来“城市故事”,诉说心中的苦闷。她说她已经20多岁,也大专毕业了,但是父母却不让她出去工作,而让她在家照顾有病的弟弟。女孩很苦恼,她想出去工作,但母亲说:“现在家里养不起你吗?没饭给你吃吗?”也许母亲是出于对女儿的关心,然而我还是支持女儿的想法。一个人不能因为有人养、有饭吃便放弃工作的权利。女孩说她父母是做生意的,家中环境不错,她不工作也可以衣食无忧,而我还是想对那做父母的说:“可不可以请个保姆来照顾儿子,给女儿一个工作和自立的机会呢?”在我心中,每个人都有她的价值,不仅仅是人生价值,还有社会价值。一个人从学校出来,应当走向社会,寻求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我们的另一个叫晓情的读者,便十分认同这种观点。不仅仅是对儿女,就是对家中的保姆,她也支持她读书上进,而最后,她家中的保姆考上了大学。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好好看看晓情的信,能设身处地为女儿的未来和前途着想,给她一方自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1947年10月20日至11月1日,张素我随父亲张治中访问台湾,此时,台湾光复不久,她在台湾的十日之行,最后一站见到了在幽禁中的张学良,目睹了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落寞和无助。这是张治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私访张学良。  相似文献   

19.
变身“有钱女孩”:时髦充富掩饰父母离异带来的自卑 23年前,朱丽出生在锦州市一户普通工人的家庭。后来,她的父母先后下岗,不久又离婚,这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在同学们面前,她开始感到自卑。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时下出现了一批过“寄生”生活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或赖在象牙塔里继续深造.或赖在家里给父母当“成年宝宝”。江苏省张家港市一位富裕家庭出生的女大学毕业生.由于不愿上班.又不想伤父母的心,于是跑到上海编织了一个神话。在神话里,她是某钢铁公司的总经理秘书.深得总经理器重。为了让父母相信这个神话,她采用欺骗的手段.从父母亲友手里先后“啃”走8000万巨额财产.用于“豪装”自己的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