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综观过去一年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坚持立法为民、提高立法质量是最鲜亮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抓好立法预测,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基本前提;加强法规的起草工作,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基础;完善立法审议机制,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关键所在;实行民主立法,是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地方立法工作中,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符的突出问题是重立法数量,轻立法质量,这种状况已成为当前地方立法工作的一种通病。在通常情况下,立法质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涵盖的领域非常宽泛,涉及立法观念、立法制度、立法技术、立法内容、立法形式等立法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而检验立法质量的好坏没有直观的尺度,且提高立法质量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无法毕其功于一役。  相似文献   

4.
刘春年 《人大建设》2006,(12):44-45
编制地方立法计划,是地方立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任务,是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地方立法走向规范和成熟的重要标志。选择适当的项目,制订科学的立法计划,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他山之石     
《公民导刊》2008,(8):3-3
北京人大: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尝试“先论证、后起草”的立法工作机制,避免偶有出现的部门立法冲动,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与水平。据介绍,立法论证就是在法规正式起草前,就立法项目的立法必要性、立法时机、主要立法思路、预期立法效果等问题进行调研论证,是在立法规划之后,  相似文献   

6.
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要靠发扬民主。主要是通过改进立法程序,使人民群众有切实可行的渠道参与立法,表达他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避免过多的部门利益。为了提高立法质量,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采取了一系列立法民主化的措施,如常委会审议法律草案由“二审制”改为“三审制”;常委会增  相似文献   

7.
黄华 《新疆人大》2014,(10):35-36
近年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途径、举措上不断进行积极大胆尝试。随着地方立法工作的日趋成熟,大家已经深刻认识到,立法质量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法律体系的永恒主题,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实施效果。一、传统立法模式的利与弊当前,各地人大常委会普遍采用的立法实践是,法规草案一般由政府部门起草,经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相似文献   

8.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4,(29):14-17
2000年立法法的出台,是我国立法从偏重数量转向重视质量的历史性拐点。自此之后,立法越权、立法冲突、立法低质、立法争利等诸多弊端有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在立法日趋精细化的当下,不仅一些积重难返的立法病症依然有待医治,立法技术、立法质量本身也亟需走向更高层次。正因此,如何使法律“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仍是此次立法法修改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必须提倡多讨论、多辩论、多争论。这是在立法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与地方立法的和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是所有社会规范中最具有执行力的规范,依照法律来治理社会,人们就有章可循,社会也就有了和谐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地方立法是中央立法的补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内容。那么,地方立法如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呢?本文拟加以简要探讨。一、地方立法中不和谐因素的简要分析(一)市场服务意识缺位。立法者往往着眼于如何把相对人管理得井井有条,主观上对如何使管理者在管理上方便易行考虑得多,对如何使市场主体有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以促进该项产业的发展考虑得…  相似文献   

11.
语录     
《新疆人大》2013,(12):3-3
提高立法质量是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本途径在于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规律。 ——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  相似文献   

12.
徐平  林丛 《人民政坛》2009,(1):32-33
编制立法计划是开展地方立法活动的必要准备和前提条件,是科学配置立法资源、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具有很强的执行性。是地方立法的第一“关口”。  相似文献   

13.
强化“三个评估”,提高立法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建成 《中国人大》2014,(20):23-23
近年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围绕提高立法质量,积极探索开展立法前、立法中、立法后"三个评估",着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优化了立法资源配置,提升了立法水平,取得了明显效果。强化立法前评估,解决能不能立法的问题一个法规能不能立,取决于现实需要不需要和立法条件具备不具备。地方立法的资源有限,选择好立法项目,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立法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改善立法技术是我国立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立法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法律的质量、法律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从立法技术的内容入手,以就业促进法为例,说明我国立法技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立法技术水平,增强立法的实际有效性,以改善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试论科学立法的含义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的社会关系只需道德加以调整.立法机关对此进行立法,无论立法技术如何成熟,都不能算是科学的立法。立法没有经过法定的、合乎逻辑的程序进行制定,无论最终立法质量有多高,也都不能算是科学立法……  相似文献   

16.
符琼光 《新东方》2011,(4):41-4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海南经济特区立法应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具体而言,应当秉持特区立法理念,实现立法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应当正确处理各种立法工作关系,实现立法方法的新进展;应当转变立法工作思维定势,实现立法工作思路的新跨越;应当创新立法工作机制,实现立法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最早设立立法联系点是在2002年,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建立地方立法联系点制度,在市、县设立地方立法联系点,是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整合立法资源,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探索,也是在立法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与全国人大“着力提高立法质量”相呼应,民意更深地渗透于地方人大立法。以立法民主保证立法公平,以立法技术促进立法质量,已成为立法者和公众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行政立法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具有一定强制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把握行政立法的内涵,从行政主体的质量意识、立法能力,程序立法和立法监督分析影响行政立法质量的要素,寻求解决行政立法质量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李建新 《新疆人大》2013,(10):37-37
地方立法其显著特征是“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笔者认为,这三个特征的核心是“可操作”,可以说它是地方立法的灵魂,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地方立法的经验也好,存在的问题也好,都直接与“可操作”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