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确定政府职能的理论前提 ,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不同主张 ,深刻影响着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和方法。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作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 ,立足于美国的现状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 ,以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为分析前提 ,重新审视了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论述 ,提出政府与市场之间应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的模式。本文试通过分析斯蒂格利茨的政府理论 ,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一些现实的借鉴。一、西方经济学说中的政府与市场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上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争论的一…  相似文献   

2.
论制度变迁视野中的政府与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庄垂生 《求实》2002,(1):28-31
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归根到底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本文运用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 ,结合我国的历史与现实 ,探讨转轨时期我国政府与市场问题 ,主要从制度与组织两个维度及其交互作用来解释转轨政府与市场存在的问题 ,分析政府与市场关系模式选择及其演进的途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探索》2014,(3)
市场经济"手段论"与"决定性作用"的历史定位是不相适应的。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于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必须做出新的判断。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从市场经济的起源与发展、从今天"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来看,市场经济绝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经济手段而存在的,而必然成为当今时代任何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其经济体制建设或改革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学说史的视域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发展作历史的考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认识的变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和复杂的演化。政府和市场关系认识上的分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对这一认识深化的结果。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认识上的变化,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实践的理论反映。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因此,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政府和市场关系,而总是在变化中不断提示着我们,在对待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上,必须遵循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统一,使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西方经济学百年回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经济学在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之后,20世纪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过去的百年中,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是与碰撞和裂变、斗争和困惑、异化与交融交织在一起的。  一、政府或市场:永恒的一条主线  迄今为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即早期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和现代有国家干预调节的市场经济。20世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是紧紧围绕着政府和市场这一主线展开的。国家干预主义与自由放任主义两大思潮之间的分歧与论战,早在15世纪末西欧封建社会逐渐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时期出现的资产阶级最初的经济学说--重…  相似文献   

6.
治理理论适用于中国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理论,它的兴起主要是为了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在政府和市场失灵的地方,治理理论是解决我们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可资借鉴的一种比较先进的理论。但是,我们在运用它时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为应用治理理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社团视角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历史上看,市民社会理论在某些西方国家中曾一度盛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具有当代意义的中国市民社会理论已初露端倪,并日益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正视的实际问题.市民社会理论在中国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适应中国的历史语境.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将如何整合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作为市民社会主体形式的分析框架究竟哪一种更适合中国的国情?市民社会会以或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中国的现代化又将如何避免"两难"的症结?笔者将从社团的视角对以上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把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不断向前推进,从而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党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程,厘清政府与市场作为资源配置手段或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到既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历史文化和现实体制差异的影响,东西方君主专制政治呈 现出不同的生存与发展形式。从人类历史上看,东西方传统君主专制政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和社 会基础、政治基因、政府结构-功能、政府官员制度、政府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和政治文化等方面,并在各自内外 环境变化的巨大推动下,逐步实现了或正在实现着从传统君主专制政治向现代代议民主政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理论发生并成长于西方社会,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上世纪中国从西方引进了这个理论,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而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公民社会的价值蕴涵,使之成为政府治理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政府治理改革的历史耦合,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的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新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政府治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西方政制与社会思潮中,“有限政府”始终是基调之一。从对政府行政职能、权力性质的界定到对政府经济、社会政策的评价,从政治法律、权力动作的制度安排到社会权力资源的配置,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这一基调的存在。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这种政府观念与政制设定意图的原创者─—早期资产阶级的主导政治理论体系中流理出这种理论观念的理论原点和隐于其后的社会根源,以期能够有助于对当代西方政府权能及其运作特点的深层理解。一、有限政府观的背景与起源把政府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看作与社会和个人利益相脱离,甚至对立的一套机构…  相似文献   

1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干预与市场秩序的关系,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一代代经济学家都在不懈地探讨这一问题;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现代课题,东西方众多的经济学家无一不在关注这一问题。徐向艺教授的新作《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秩序》(以下简称《市场秩序》,由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是对这一课题研究所获得的崭新的理论成果。《市场秩序》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研究立意新颖,视野开阔。《市场秩序》一书按照政府干预理论假定分析—政府干预与市场干预及市场机制分析—经济秩序与经济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市场并非万能,存在着市场失灵,所以政府的基本职能,除了承担传统市场经济中“守夜人”的角色之外,还应承担弥补市场不足的责任。然而,政府是不是有能力解决市场失灵的所有问题呢?事实上,无论是经济理论分析还是经济发展实践都证明,政府也不是万能的,与市场一样,政府也存在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这就是所谓的政府失灵。一、政府失灵的理论分析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学派沿用了古典经济学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
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政府与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心鉴 《前线》2009,(7):30-3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长期认识不尽一致乃至大相径庭的争议问题。在国内,针对二者的争论近年来也一直没有停止过。甚至将上述争论引申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反观点,并借西方金融危机爆发之机进一步深化。其实,如果把这次金融危机放到一个较长历史过程中审视,不难发现,美国政府严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是造成这次危机的真正原因。而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表明,政府与市场这两只“手”的作用都非常重要,要抓住制度与规范、道德与情操两点,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安全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市场失灵是政府调控的理论根据政府调控的必要性源于市场失灵,政府调控的目的在于矫正市场失灵。这已经成为西方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醒人们,对市场的热情应适当降温,对市场机制的美妙作用不要过于迷恋。例如,萨缪尔森说:“讨论市场失灵的情况,是为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诞生以来,政府行为逐渐成为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政府干预一度成为主流经济学的主要政策。70年代以后,随着滞胀现象的出现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面临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挑战,政府能否干预、怎样干预经济活动以及政府政策是否有效,成为西方经济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此。我们可以把政府作为市场经济中与企业相并列的市场行为主体,对政府管制的收益成本进行比较,从微观的角度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市场绩效为主线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政府管制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西方,某些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把市场理想化,强调市场中“经济人”行为的私人意义和社会意义,并否认政府行为在经济活动中的必要性。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使某些人误以为市场经济的运用中不需要政府的调控。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一、市场失效及市场运行的宏观限度 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因素阻碍市场按照理想化的方式来运行,从而使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的理想化状态。这就导致了市场失效。具体地说: 第一,市场过程中存在着外部性即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效应。所谓外部经济或不经济就是指这样一种事件,“它使得一个(或一些)在做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这一事件的决定时根本没有参与的,得到可察觉的利益(或蒙受可觉察的损失)。”无论这一定义本身是否准确,但是  相似文献   

18.
<正>一、公务员激励机制相关理论基础(一)"重塑政府"理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政府的首先要的、战略性的任务。与此相联  相似文献   

19.
1、始终把握好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或市场失灵,提供市场无法提供或由市场提供效率不高的公共产品。充分认识这一点,是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换的基础。 2、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政府职能的新挑战。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民族国家经济主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观念转变是职能转变与创新的思想理论基础1 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主体地位的观念。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是处于基础和主体地位的 ,因为它追求的是利润和效率的最大化 ;而政府的作用首先要保障社会的公平 ,其次是要弥补市场经济失灵的地方。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 ,当社会公益与追求利润的目的相冲突和失衡的时候 ,就需要政府来调节。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正确处理和把握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定位 ,而不能凌驾之上乱作为。2 确立企业是市场经济基石的观念。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意识 ,杜绝对企业管、卡、压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