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研究》2012,(1):4-I0002
要深入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和人才工程实施,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青年英才,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以服务科学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相似文献   

2.
高层次人才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它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临安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赵健 《八桂侨刊》2007,(3):8-12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型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才。尽管中国在高新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阐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国服务的基本状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维护海外高层次人才合法的政治权益、经济权利,方便出入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优势,促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义乌人才高地 加大政府投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资助科研项目启动经费。将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列入人才引进的重点对象,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市政府和用人单位按1:1的比例资助科研项目启动经费,总额可达100万元。二是为引进人才提供生活保障。建造人才公寓,作为引进人才的周转用房。政府按1:1的比例配套资助引进人才的租房和购房补贴。引进人才子女就学以允许择校、教育部门安排的形式解决,配偶工作以对口安置、推荐就业的方式解决,妥善解决落户难问题。完善政府津贴和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强化“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柔性引才机制,加速人才、智力集聚。四是加大国外智力、  相似文献   

5.
《党建研究》2012,(2):14
近期,李源潮、汪洋同志出席第十四届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开幕式,为第三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授牌,并与参加"留交会"的外裔专家座谈。李源潮同志指出,中国正处在快速发展和转型进程中,人才发展的机遇很多。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引才力度,完善引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为海外  相似文献   

6.
在12月19日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上,李源潮同志指出,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大人才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大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十二五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推动  相似文献   

7.
《浙江人事》2009,(6):F0003-F0003
近年来,慈溪市致力于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 优化政策环境。2000年以来,慈溪市先后制订出台人才政策30多则。去年又制订出台系列人才政策,重点包括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及加快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奖评选奖励办法等,内容涵盖广,政策力度大,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一是以创新型中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为重点,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115人才工程”,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切实加大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万名人才引进、千名高校毕业生储备和百项圈内外智力项目引进“三大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各类人才交流活动,确保全年引进各类人才6000名以上,引进日内外智力项目50个以上。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表彰力度,组织开展杰出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评选奖励活动,提高高层次引进人才经费资(补)助标准。不断优化人才环境,继续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努力帮助解决引进人才子女就学。  相似文献   

9.
一是构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以品质、知识、能力、业绩并重作为高层次人才评价标准,开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评选活动,并给予重奖。对评选出的3位“科技创新成就奖”获得者,每人奖励20万元。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健全人才汇聚机制,推动人才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桐乡市先后由台《桐乡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任务分解》、《桐乡市引进人才居住证制度暂行办法》、《桐乡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发放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环境,使引才工作实现“四突破”。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人事》2009,(8):F0003-F0003
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秉持“人才创新”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力度,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成效明显。2008年,鄞州区财政总收入133.7亿元,首次跃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该区年投入人才工作经费达1200万,初步形成人才开发工作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发展中,人才已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各地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不遗余力地“抢挖”高层次人才。诸暨市把企业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重点,已建立了4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招收了5名博士进站从事企业科研项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双 《浙江人事》2007,(3):33-33
一是政策激励机制。制定了《镇海区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实施办法》、《关于对高层次人才实行政府特殊津贴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以创新型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为重点,努力构筑人才优势,全区人才总量与高层次人才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目前全区各类人才总量达24870人,占户籍人口的11.3%,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599人。  相似文献   

14.
一是以实施“新世纪人才培养工程”为龙头,加大对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做好省、市“151”、“4321”人才工程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省市特级专家的选拔,并确保有一定数量的非公企业人员入选。  相似文献   

15.
一、深入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实施新一轮“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为龙头,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加大“131”人才培养力度,选派10名左右培养人选赴国外大学、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进行中长期培训工作;组织50名左右培养人选赴国外短期培训考察和国内学术休假。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名校名师名专业”战略,继续抓好北大等10余个名校在杭教学基地开设的30余个专业的高层次学历教育,创新杭州市继续教育高研班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16.
《就业与保障》2005,(2):40-40
由江苏省人事厅、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东南大学共同实施的江苏人才国际化战略研究,在南京举行开题仪式。这项研究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截至去年年底,江苏全省人才总量超过500万,其中高层次人才21万多人,人才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但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矛盾依然突出。自2003年以来,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回国讲学、技术合作等形式为江苏服务达1万多人次,  相似文献   

17.
金雄伟  林洁 《人民论坛》2012,(34):64-65
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海外人才,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壮大本国人才队伍的通行做法。国际金融危机后,人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入重新配置期,2008年我国启动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为做好海外引才工作带来重大机遇。当前,如何加大创新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健全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李双 《浙江人事》2006,(5):33-33
一是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大力推行柔性引才,通过聘请技术顾问、项目合作、委托开发、联建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为鄞州发展服务。加大对非公企业职称评定服务倾斜的力度,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优先申报各种荣誉称号和评审技术职称。建设人才公寓,使各类人才安居乐业,一期安排50亩土地,拟以成本价面向企业出售,专门用于企业引进安置各类人才;各工业园区、镇乡(街道)上下联动,实施一批层次不同的人才公寓。2006年确保引进为企业服务人才5000名以上。  相似文献   

19.
在2008年年初的北京市人代会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在北京建立“海外学人中心”.这是北京市为加大全市留学人才工作的力度.更好地为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的一项具体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进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先进技术项目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切实搭建广大留学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真正把北京建设成为环境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的留学人才之家。  相似文献   

20.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西部地区要立足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人才发展先进理念,加大改革力度、创新和完善人才发展政策、机制。统筹兼顾、正确把握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和引进人才的关系。努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刨新,着力破解人才发展中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