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7年7月1日香港己回归祖国,这必将对台湾省与祖国大陆之间的经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因为台湾省与香港之间经贸关系十分密切,香港在台湾省对外贸易及对外投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沟通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中起着枢纽作用。近年来,以香港为纽带,两岸三地之间贸易和投资迅速发展,形成经贸上互相依存的关系。因此,“九七”之后,台湾省和祖国大陆将继续以香港为中介,广泛开展贸易、投资和融资,形成更加密切的经贸关系,“中华经济圈”必将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2.
自由贸易区是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之一 ,目前全球已经建立了包括关税同盟在内的135个自由贸易区协议或自由贸易区。建立自由贸易区 ,是WTO框架下更加灵活的次多边贸易和双边贸易的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方式 ,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实施 ,内地与港澳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已提上议事日程。那么 ,建立内地与港澳自由贸易区 ,对中国内地以及港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依据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内地与港澳的自由贸易区存在着哪些基本特征 ?应如何建立内地与港澳的自由贸易区 ?这些都…  相似文献   

3.
大连再造“香港”:目标、条件、举措马书芳,李靖宇邓小平在1988年6月3日会见“90年代的中国与世界”国际会议全体与会者时,从中国既定的战略目标出发,着眼于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发展格局,明确地表示:“现在有一个香港,我们在内地还要造几个香港”(《邓小平...  相似文献   

4.
2008年10月31日,“改革开放三十年,粤港携手创辉煌”高层论坛在花城广州隆重举行。与会的香港中华总商会历史上最年轻的会长霍震寰先生兴奋地对媒体表示,“香港自1997年回归以来,粤港澳越来越分不开,尤其是CEPA签署开展全方位合作以后,粤港澳交流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香港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日韩三边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为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促进3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是推动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步骤。按照WTO的有关规定和中、日、韩3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可行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方案,应该是一个包含中、日、韩3国绝大部分产业领域的自由贸易安排,而不可能仅仅在部分产业和行业领域率先进行试验和探索;应该是一个包括中、日、韩3国全部领土的大自由贸易区,而不能是仅由3国各自部分地域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合作领域应该包括多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而不能仅仅停留于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6.
韩国-东盟经贸关系及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昕 《亚非纵横》2005,(2):55-58
2002年东盟正式启动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并确定到2020年建成;同时加强与外部的联系,与中国、日本、印度等建立自由贸易区。目前,韩国与东盟准备建立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香港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数十万香港人汇成一股北上内地的创业浪潮。据统计,目前仅在深圳“淘金”的港人就约有九万。“香港工作内地居住,香港挣钱内地消费”早已不是新鲜事,如今在深港相通的各口岸,每天清晨都有上万名港人涌进内地,过着“深圳上班,香港睡觉”的生活。他们在内地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日益加快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在世界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大国和大国经济集团着手设立洲际大自由贸易区。新千年伊始,欧盟开始采取积极行动将早已制定好的洲际大自由贸易区计划付诸实施。全球第一个规模庞大的洲际自由贸易区———“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将在欧盟与拉美国家之间诞生。一、建立“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计划的提出和进展情况。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内,计划推出的洲际大自由贸易区主要有5个,它们是:“美洲自由贸易区”、“APEC自由贸易区”、“欧盟—地中海自…  相似文献   

9.
梁广 《海内与海外》2005,(12):1-1,4-7
董建华先生1937年5月29日生于上海,是“香港船王”董浩云先生长子。董建华在香港中学毕业后赴英留学,获利物浦大学海事工程理学士学位。之后,董建华先后在美国通用有限公司及家族公司任职。1996年12月1日,董建华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02年7月连任。2005年3月,董建华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董建华先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充分肯定,他表示,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董建华先生带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广大香港同胞,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带来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妥善处理了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维护了香港稳定繁荣的大局,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董建华先生早年的经商生涯鲜为人知,其中颇有过人之处,本刊特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日益临近,全世界都在关注着1997年7月1日这一伟大历史时刻的到来。香港回归,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第一个成功的范例;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香港与内地携手合作、共创繁荣的一次新机遇。作为地处“三沿”、邻近香港、又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的广西,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及时抓住香港回归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借港兴佳的步伐,为实现我区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一)香港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道要冲,处于世界时区中心。…  相似文献   

11.
由美国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经席卷全球,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欧盟,还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中国,都已笼罩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中。本文探讨作为正在崛起的亚洲大国——印度和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遏制全球经济危机对本国经济造成更严重的伤害,以及印中两国如何借鉴对方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采取的有效政策以尽快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3.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4.
This review essay surveys the theoretical insights emerging from within the Global Justice and Solidarity Movement, also known as the Anti-Globalisation Movement, or the Movement of the Movements, and also reviews the literature focused on this phenomenon by those closely involved, as well as other observers. The central concern is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Movement of the Movements as it operates across local, national, and global boundaries, and to consider its capacity to represent and mobilise the many millions worldwide who stand to gain little or nothing, but may lose a great deal, from neo-liberal globalisation.  相似文献   

15.
Lauren Wilcox 《安全研究》2013,22(2):214-240
Theorists of the offense-defense balance frequently note that perceptions of technology, as well as military doctrine, play a role in states' perception of offense dominance or the “cult of the offensive.” I argue that gender may constitute the missing link in explaining this misperception and suggest three possible areas of investigation. First, the perceptions and uses of technologies are dependent upon gendered ideologies which encouraged disastrous strategies in the First World War. Second, gender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ionalism that promotes offensive policies by defining masculinity in terms of heroic service to the nation. Third, gendered discourses of protection use the language of defense to legitimate offensive policies. By analyzing the roots of perceptions of offense dominance, feminist analysis shows how gender discourses and the production of gender identities are not confined to individuals and the private realm but rather are a pervasive fact of social life on an international scale.  相似文献   

16.
来自印度的锡克教徒移民菲律宾已有百余年的历史。随着一批又一批移民的到来,菲律宾锡克教徒不断增多,锡克教徒群体在形成的同时,锡克教在菲律宾传播开来。他们在菲律宾主要经营商业,以求扎根于当地;还进行各种宗教活动,以传播和继承锡克教文化。但在与印度家乡宗教与文化都截然不同的天主教国家里,锡克教徒作出了一定的调适,以缩小与当地主体民族之间的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17.
Democracy in the Netherlands, like in so many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is under substantial reform pressure. The problem with the democratic system in the Netherlands, according to democratic reformers, is that it is out of step with the fast and major changes taking place in modern society. Champions of democratic reform in the Netherlands mostly look to sweeping, large-scale, and all-encompassing plans for democratic reform, achieving, however, little success. Major structural changes have been planned time and again, but eventually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has remained largely the same.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standard recipe that democratic reformers often prescribe – radical makeover – and outlines a viable alternative that can also be derived from the Dutch case – reinventing tradition. Reinventing tradition implies a mixture of change and preservation, of movement and counter-movement. It is, arguably, the only way for democratic reform to go, at least in a consensus democracy like the Netherlands. Dutch history demonstrates that large-scale blueprint reform runs a serious risk of non-implementation, and that small-scale adaptive tinkering, part of the incremental ‘re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n be significantly more successful as a reform strategy.  相似文献   

18.
东北经济落后原因诸说评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振兴东北经济必须准确找出其落后的原因。现学术界提出的“结构说”、“体制说”、“国企比重过大说”、“项目怪圈说”及“东北人观念落后说” ,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又都不很全面、完整 ,尚有其他原因需加以分析说明。国家在改革、发展战略与政策抉择上“失算” ,使东北地区收入过低 ,人才大量流失 ;在东北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缺乏必要的资金补偿与支持 ,这都是造成东北经济落后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全面科学地找出东北经济落后的真正原因 ,才能保证应对方针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中东局势演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东局势动荡其实是中东国家迫切需要的政治和社会转型的一部分,对地区国家的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被再次分化和削弱。旧的秩序被打破后,阿拉伯世界的传统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时代挑战。西方试图将中东变革引入所谓民主化轨道,未来中东地区有可能形成多元政治架构,但其过程漫长,且中东各国政治进程的发展难以摆脱本地区历史、宗教、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影响。我们应将美国西方的介入置于当前国际体系加速转型,世界政治、经济权势向非西方国家转移的大背景下加以观察。中东动荡短期内会分散美国关注重点,但不会改变其从中东总体收缩的态势,更不会动摇其战略东移步伐。  相似文献   

20.
论市场伦理视域中的市场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们时下正在热烈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时,应先考虑对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价值前提或道德标准的评价。因为如不去探讨这种前提的话,既无法区别经济制度的利弊,也不可能提出一种与经济制度相对应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此,本文先从探讨市场经济伦理的本质属性开始论述。一市场经济是人类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创造的一种经济活动方式,相对于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来说,其经济运行方式和利益安排有了全新意义。市场是一种利益契合机制,交换是一种利益组合过程。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在颂扬市场交换机制时,要求人们遵循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