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一些新的史料对井冈山根据地和东固根据地的异同作了比较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毛泽东1929年1月率红四军下山以后,在东固地区实现了历史性、战略性的转折,一是从创造自己模式到借鉴学习他人模式的转折,二是从一个落脚点的失守到寻找一个新落脚点的转折,三是从保存革命火种到走上燎原之路的转折.三个方面的转折归结到一点,就是由小井冈变成了大井冈.  相似文献   

2.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江西吉安、泰和、兴国、吉水、永丰五县之交,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人.陈毅曾诗称东固为"东井冈". 本期<党的文献>刊登的<前委来信(摘要)>,是1929年4月13日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在江西于都以四军前委名义,写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一封指示信.该信对东固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给予了称赞和肯定,是研究东固根据地和井冈山根据地后期斗争的一份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3.
<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吉安市青原区是享有"东井冈"美誉的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也是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固平民银行旧址位于青原区东固畲族乡圩镇。1928年10月,由红二团资助4000银洋,东固区动员党、团员带头集资办起"东固平民银行",行长黄启绶。  相似文献   

4.
东固革命根据地素有"李文林式"的"东井冈"之称誉,可为什么长期以来被淹没在中国革命的史海里而无人问津、不被重视?其中的深层原因涉及到毛泽东与李文林的复杂关系。江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员、党史专家余伯流,依据大量文献史料,实事求是,秉笔直书,首次对此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揭秘性解读,还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5.
东固革命根据地素有“李文林式”的“东井冈”之称誉,可为什么长久以来被淹没在中国革命的史海里而无人问津、不被重视?其中的深层原因涉及到毛泽东与李文林的复杂关系。江西省社科院首史席研究员、专家余伯流,依据大量文献史料,实事求是,秉笔直书、首次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揭秘性解读,还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东固革命根据地以江西吉安的东固为中心,跨越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五县边界,是赣西苏区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在中共党史论著中,这块根据地没能占据应有的地位。人们只知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而不知当时被陈毅称为“东井冈”的东固根据地。特别是由于这块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李文林在反“AB团”的斗争中遭到错杀,使这块曾被毛泽东誉为“李文林式”根据地的历史作用也被抹煞。  相似文献   

7.
东固革命根据地“立足中国农村,依靠广大农民,建立革命武装,发动乡村暴动”的革命路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具体应用的生动体现,而且为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开启了智慧之光。东固会师后,东固根据地的革命路径为毛泽东彻底破除城市中心论的影响,确立农村中心论的观点,初步形成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思维启迪。  相似文献   

8.
在国民党中将名单里,有128人被人民军队俘获,包括师长级中将15人。第一个被红军活捉的敌中将,乃是张辉瓒。由于江西根据地广大群众对张辉瓒所实行的“三光”政策有着刻骨仇恨,因而在东固  相似文献   

9.
古田会议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正式在全党范围内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建军原则。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军队建设实践和经验从一个侧面解读了古田会议确立这一原则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内涵。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东固根据地武装力量的建立和发展,也就没有东固根据地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和发展;东固革命根据地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过程中,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印证了毛泽东关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思想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1929年2月,毛泽东通过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观察学习思考,其革命战略发生了重大转折:在指导思想上由公开的武装割据向公开武装割据和秘密武装割据相结合转变;在战术方法上由固定区域割据向变动不居打圈子政策转变;在战略目标上由小范围零星割据向大范围的连片割据转变。这种战略转变是毛泽东创建中央苏区的起点,是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南根据地,从1927年lO月东固暴动以来的零星割据地域,到1930年10月初,逐步已形成纵长400余里,横长300余里,拥有400余万人口的34县的红色区域,并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非常重大:(1)东固暴动的胜利,成为赣西南人民斗争的一盏明灯。(2)东固根据地的扩大为壮大红军培养了军事力量。(3)东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为解决赣西南军民的物质供应和沟通城乡经济交流都起到一定的作用。(4)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南根据地,策应了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5)东固根据地的领导,成功地运用了分化、互解敌军的策略,从而为争取敌军的起义和壮大、扩大红军的力量,提供了经验。(6)东固根据地的军民积极配合了主力红军反击敌人的“围剿”和保卫红色根据地的斗争。以东固为中心的赣西南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峰峦重叠的东固山却成为中央苏区在赣西的桥头堡和屏障。  相似文献   

12.
唐俊琼 《党史文苑》2012,(24):30-31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曾山作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重要领导人,在东固这块红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为江西苏区的革命发展和苏维埃运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29年2月,毛泽东通过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观察学习思考,其革命战略发生了重大转折:在指导思想上由公开的武装割据向公开武装割据和秘密武装割据相结合转变:在战术方法上由固定区域割据向变动不居打圈子政策转变;在战略目标上由小范围零星割据向大范围的连片割据转变.这种战略转变是毛泽东创建中央苏区的起点,是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蒋伯英 《党的文献》2007,1(5):53-58
1929年2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到达东固革命根据地,对红二、四团的建军思想与游击战术作了深入的考察,并在多篇文献中作了论述和评价,给以充分肯定,要求各相关革命根据地和红军仿效实行.通过毛泽东的论述,可以认为,东固"李文林式"的"秘密武装割据",是农村包围城市的一种创新模式,是创建大范围公开割据以促进革命高潮的前进基础;红二、四团坚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所有这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对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和人民军队建军纲领的确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07年9月,是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天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因其特色和贡献而被毛泽东称为“李文林式”根据地。由于历史及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研究、宣传一直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是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因其特色和贡献而被毛泽东同志称为"李文林式"根据地。值此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之际,拟于今年10月中下旬在吉安市青原区举行纪念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90周年理论研讨会,届时特邀国内党史、军史专家等相关人士参加。理论研讨会由中共青原区委、区人民政府与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办联合主办。为使研讨会成  相似文献   

17.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吉安、吉水、泰和、永丰、兴国五县交界地区。以东固为中心,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东固根据地从1927年9月到1929年11月间,历经创建、巩固、发展阶段,从1930年开始融入赣西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的版图。  相似文献   

18.
正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遭遇挫折之后,毛泽东引兵井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敌军的"会剿",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出击赣南。至1934年10月开始长征离开中央苏区,毛泽东一直在赣南、闽西征  相似文献   

19.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因其特色和贡献而被毛泽东称为李文林式根据地。2007年9月,是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值此之际,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与中共吉安市青原区委、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办公室将联合举办纪念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召开时间初步定于2007年7月,地点在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届时另行通知。现面向全国征集论文。  相似文献   

20.
世纪伟人毛泽东不仅祖籍江西吉安,而且在吉安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举行了东固会师,提出了红色区域构想;主持召开了二七会议,开辟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创下了"十万工农下吉安"历史壮举,在吉安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和朱德一起指挥中央苏区军民连续取得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初步形成了红军战略战术原则;撰写了中国革命理论著作,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进行了著名的吉安调查,指导赣西南苏区土地革命等。建国后,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撰写发表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壮丽词篇,留下了深厚的吉安情结。毛泽东在吉安的革命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