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熹解《论语》"克己复礼",其重要之处不止在于将"克"训为"胜",而更在于他晚年强调克己与复礼的密切联系,既反对只讲克己不讲复礼,又不赞同只讲复礼不讲克己。就其将"克"训为"胜"而言,朱熹与孔安国讲"身能反礼"以及杨简将"克"训为"能",只是文字上的差别,并非义理上的对立。强调克己与复礼的密切联系,对于理解朱熹的解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春秋时期社会的极速变革和发展,以社会阶层分工为保障的"礼"受到挑战,人们开始质疑礼的存在。孔子面对礼崩乐坏的情景,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将爱其亲的"仁"发展为"泛爱众"的仁,并将其融入礼中,以仁释礼,为礼的存在提供了新的合理性。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在于其内在情感的外在表现,由此作为集体中的个体心理情感的建构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心理情感的建立,礼的作用表现为其在社会中对民众的教化作用,以及礼同时具有自觉修养(内在约束力)和他力约束(外在约束力)对于个体进行合理的引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孔子修身思想的产生是其所生活的封建社会背景下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的产物,孔子崇尚的关于"仁、义、礼、智、信"的修身思想标准以及倡导的立志、勤学、自省、力行等修身方法经过时代的检验和锤炼,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探究孔子的修身思想可以加深人们对孔子修身思想的认识和了解,真正领悟到孔子修身思想的深刻内涵,从而更好地促进当今国家实施"以德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个人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行。  相似文献   

4.
"仁政德治"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他把"礼"建在"仁"的基础上,再把"仁"纳入道德的统一之中,又把道德作为政治的基础.这种紧密相连的关系,组成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并把这种思想体系具体到社会中的人,使每一个人都在道德的约束下进行社会活动,推动社会的发展,净化人的心灵,对当今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孔子思想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孔子的身世阅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孔子思想起源于对周礼的继承与探究,《诗经》为孔子提供了研究周礼治下社会风俗的重要条件。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的形成以及修身治国之道也从《诗经》之中汲取了基本精神、基本道德、道德框架模型等基础性因素。所以,《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形成发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孔子作为古代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最早发现了人,他的"仁"、"礼"同构伦理体系,特别是"泛爱众"思想,使他能够在男女社会分工、内外有别现象既成的前提下,重视妇女的作用,特别是她们在家庭中的作用,强调要尊重妇女、爱护妇女、孝敬母亲.当然,他的旨在"恢复周礼"、维护等级阶级差别的思想、重"阳"的逻辑前提,为后世儒教歧视、压制女性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一部饱含治国安民之道与经验之谈的奇书。孔子把人看作社会动物,主张其处于社会的组织结构之中和统一管理状态之下,在稳定中求发展,这就要使社会规范化。由此,他提出礼仁互补,并通过克己、教化、分治,使国家与社会协调、有序、平安地运转,以规范求治安。  相似文献   

8.
从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相通性中,进一步解读和把握"仁"与"礼"的辩证关系。从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中,对"仁"与"礼"的运用进行现代性选择。本文在分析孔子和老子的"仁礼"观思想基础上,阐述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仁礼"关系如何把握,指出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为构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和伦理规范提供重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儒家道德观以"仁""礼"而著称,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并作为时刻约束着自己的准则。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主要包括孔子、孟子、荀子(荀子大体上属于儒家),本文将分别阐述其各自观点并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0.
“内圣外王”与先期儒学发展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仁"与"礼"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他的圣王理想的追求,他认为领袖群伦应兼具"圣"与"王"的双重资格.儒学与君主专制的互限互依,它既是儒学发展的张力,又是儒学获得永久活力的限制,使儒学在发展历程中始终无法摆脱君主专制的阴影.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4.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6.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7.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现象的处理.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体现了翻译活动中在处理文化因素方面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事实证明,翻译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归化和异化原则应该被灵活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