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直接实施者,其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影响.针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教师思维方式的转换与变革已成为现实的必然.当代教师的思维方式应该具有创新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在此过程中,现代化模式发生了两次大的转换,即由西化模式转换为苏联模式,再由苏联模式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分析中国现代化模式转换的原因和过程,可使我们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辛亥革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开辟了一条通过体制外革命进行社会制度重构的现代化道路,推进了中国现代化从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的伟大转变,并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长久的思想动力。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次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统一体,它对推进戍都现代化和国际化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雅进戍都现代化和国际化,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增强依法执政理念;需要政府公务员增强依法行政意识;需要加快法治成都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袁明 《外交评论》2005,21(3):78-83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美国因素无法忽视。美国的发展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与欧洲对美国的发展作出了不同的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已经可以以比前人更为理性、从容、开阔的心态来研究和理解美国。但在研究中美关系时,要防止“只谈中美、忽视其他”,似乎大千世界只有中美两家的误区,在研究美国时,也要避免把美国看成是“一个大脑、一种思维”,或“铁板一块”的思维定式。实际上,美国是一个复杂的多元体,例如,一个东西两岸的“国际化的美国”与另一个南方和内陆地区的“本土化的美国”互动,就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甲午战败震惊中国朝野上下,中国必须面对落后于日本的残酷现实。在忍受战败之辱的同时,中国开始向日本学习,谋求全面的变革。在以日本为参照系进行的改革中,中国现代化由器物向制度与文化层面递进;大批青年涌到日本寻求强国之道,他们学成回国后对中国政治、军事、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9世纪末20世纪初,译日书籍的传入对开启民智、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这一时期日本也成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据地和策划反清的大本营。由此可见,日本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提出:“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必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本身也应现代化。”①“本身也应现代化”,这是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新发展,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对政工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与时俱进。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实现我们政工干部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政工干部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现代化是改革开放进行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政工干部的必然要求。政工干部思想方法、思维方…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众文化与青年社会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为现代化的文化逻辑,世俗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大众文化作为世俗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对于青年社会化悖论性地展示出其双重面相。为了防止大众文化的阴暗面相的偏激化以及文化堕距现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文化创新已经成为青年社会化的一种时代呼唤。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败后,为挽救腐朽衰败的清王朝,清政府派遣大批青年去日本学习,人数最多时接近两万人次,如此大规模的留日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罕见的。留日学生在日本主要以学习政法科、教育科和军事科为主,他们回国后在政治、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近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组织制度和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 ,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化的过程 ,也逐步探索和建立了中国新文化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政治转型是指从传统的专制集权统治向现代民主体制的过渡,亦即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而且还出现了以政治基础的兼容化、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化、政治治理方式的民主法治化等为标志的政治转型与发展。目前这一转型还没有完成,但转型的基本轮廓和努力方向已经较为明晰,它们将成为我们今后继续推进政治转型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是在探索和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前提下,在社会主客体的生成关系上实现两个相互关联的"社会双重转型",协同共进地处理好生产力形态、人的生存形态和生产关系与基本社会制度形态三个方面的"双重转型"关系,而这三者正构成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中检察官思维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在法律文化的结构中,处于深层次或隐蔽的地位,其直接影响着诉讼效果。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相比,思维的发展体现滞后的特点。研究转型期检察官的诉讼思维转型,对于破除僵化的传统诉讼观念、保证公诉质量和效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刑事诉讼中,检察官面临诉讼本质、诉讼价值、公诉理念、人文精神、证据理念等方面的思维转型。迎接这一挑战,是切实提高司法能力、推动刑事诉讼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和谐统一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试论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实现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制度向民主制度的转化,而且还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进行了强有力的政策推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历史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的真实含义,就是全球范围内穷国追赶富国的持续竞争运动。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的故意和偏见,现代化被普遍误解为人类道义为善和物质为强的文明方向。在这种境况下,中国现代化应该、必需、也只能体现为全方位的创制,并由此实现和保持中国在世界现代化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和能力。这些创制至少包括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正和效率、政党制度的合理与合法、共同富裕的兑现形态、以及支撑竞争优势的国家形象与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6.
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这一实践主体。这就需要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语词中国化,有助于推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亚健康问题,特别是青年群体的亚健康问题是现代化社会中激烈竞争、环境恶化、人际关系弱化、不良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个体亚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后果,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危机。预防与治疗亚健康,需要从建设生态文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强家庭、社区和社会支持的角度提出社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革命型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解放,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时代。经由建国后60余年的风雨变迁,依然保持着对当代社会重要的影响力。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要求必须实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型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包括革命型传统政治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继续施展其积极的影响力,保持中国政治文化特有的气质,使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沿着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继续前进。  相似文献   

19.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工程巨大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基于实践思维方式来思考这一工程,必须把握好方式方法,即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方法———实事求是;必须落实于具体实践,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基础———生产实践;必须借助于价值指导,即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理性标准———核心价值;必须落脚于人的发展,即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践诉求———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