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今中外,冤案一直都是刑事司法运作过程中一个挥之不去的缺憾. 一方面,冤案的发生使无辜之人身陷囹圄,精神和肉体备受煎熬,家庭和事业的光明前景化为泡影,甚至个体生命也惨遭戕害;另一方面,一幕幕悲剧的发生不仅暴露出了既存司法体制的弊端也对现有司法制度的"公正合理"性提出质疑.可以说,冤案数量的多寡和性质上的轻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民众是否安全、司法是否文明进步的风向标.因此,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寻究冤案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遏制冤案的蔓延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磊 《现代法学》2014,(2):152-165
司法刑事体制内原因并非导致刑事冤案的决定性因素,从刑事冤案的结构性分布观察,凶杀案等暴力性犯罪更易于产生冤案。中美两国洗冤机制的实效存在相似之处,例如冤案的结构性分布、证据审查标准以及无辜者洗冤的低成功率等方面。从美国冤案的实际原因来看,案外因素对司法过程的渗透过程不可低估。中国式冤案主要是公共政策、国民对犯罪的基本立场、错误的司法理念、实践中的潜规则、设证式证明的混用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05,(11):11-11
我们的社会存在大量的冤案已是不争的事实,冤案的不断产生具有某种必然性,是诸多深层次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但刑讯逼供是导致冤案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立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社会》2005,(11):8-8
近年来,冤案不绝于耳,此起彼伏.据报道几乎每起案件都有律师辩护,但令人费解的是,一件件冤案还是成了铁案,颇让人诧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部门划分几经波折,在2001年最终被确定为包含经济法在内的七个部门.由此可见,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讲述了我国的法律体系的结构框架,在这个框架下讨论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最后,面对21世纪的新机遇、新挑战,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经济法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使刑事冤案得以昭雪的制度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在任何国家、任何制度下 ,刑事冤案都是不可避免的。冤案并不可怕 ,可怕是没有使冤案得以昭雪的救济途径。事实上 ,救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是“包青天”们的介入 ,还是某种再审程序的启动 ,最终都可归结为法律制度上的解决 ,因为刑事冤案本身就是在这种法律制度中形成的。但是 ,不同法治背景下的法律制度 ,为昭雪刑事冤案所能提供的制度空间却是不同的。在法治比较健全的国度里 ,刑事冤案的纠错渠道比较畅通 ,而在法制环境有待改善的政体下 ,刑事冤案一般很难得到匡正 ,即使是学术层面的研究也会成为事实上的禁区。纠正刑事冤案的首要…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社会存在大量的冤案已是不争的事实,冤案的不断产生具有某种必然性,是诸多深层次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但刑讯逼供是导致冤案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立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王乐龙 《行政与法》2009,(2):123-126
冤假错案是对冤案、假案、错案的笼统说法,通常又被认为是刑事错案的代名词.冤案、假案、错案及刑事错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事错案是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错案,其可以表现为冤案,也可以表现为假案,或者既是冤案,又是假案.研究刑事错案对于深化刑事司法改革,提高刑事司法的公正性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丰富刑事司法理论和刑事诉讼法学,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智超  王珏 《法制与社会》2010,(36):294-294
部门行政法,是指规范调整一定行政部门或领域内发生的国家行政关系及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行政法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特别是大陆法系国家早已将部门行政法体系纳入到行政法学的视野。本文从行政法学者对行政法的认识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发展及现状。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城市水务法规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健全城市水务法规体系,是规范城市水务市场秩序,提高水务运营效率,增进服务,实现水务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城市水务法规体系是一国水法体系中的分支体系,在城市辖区内几乎与水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都可归属于城市水务法规体系的范畴.我国城市水务法规体系,是由关于城市辖区内防洪、水治理、水环境保护、水源保护、取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水务投融资、监管体制等的法律规范组成的系统.我国城市水务法规体系中虽然已经制定了一定数量的法律法规,这个体系还很不完善,许多立、改、废工作亟待进行,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是一种怎样的权利,应否纳入民事权利体系来进行规范;怎样根据知识产权的特点,对知识产权进行更进一步的定位和归类,即它是否归类于某一法律部门或是否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明确知识产权法在民事权利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法律体系的内涵法律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所有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分类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的构成涉及两个内容:一是法律规范的范围,即哪些规范性文件属于法律体系范围;而是法律规范的分类,即如何将体系内所有的法律规范科学、合理的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8日,河南省高院作出再审判决:撤销省法院复核裁定和商丘中院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立即释放.该案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再次让司法正义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也掀起了新一轮刑事错案研究探讨.而该案与五年前的余祥林冤案如出一辙,两起雷同的冤案绝非巧合.笔者就赵作海案为代表的典型冤案进行分析,探究冤案产生的规律,并对预防冤案的产生提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孙晓 《法制与社会》2010,(20):213-213
公安边防反情报体系的建设,是对公安边防部门所进行的工作成绩的一种保护。特别是在侦办公安边防部门所管辖的刑事案件时,反情报系统的建设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严重的失泄密事件的发生,特别是面对狡猾的对我进行渗透的敌人时,有效的反情报体系能够更好的使我公安边防部门在进行案件侦查时,更好的履行我们的职责,使我们能够更好的侦破案件,维护好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从河南赵作海冤案,到浙江张氏叔侄冤案,再到备受关注的聂树斌冤案,呼格吉勒图冤案,给司法公信再次带来灾难性影响。一次次挑战着法律与正义的底线。一再出现的刑事冤假错案折射出国家在特定时期的法治状态和刑事司法形态,分析刑事冤假错案发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是法治国家重要研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纠正冤案的意义十分重大。冤案纠正后的受益者首先是国家和社会,其次才是无辜者及其家属。国家应承担纠正冤案的首要责任。我们应当思考、呼吁、推动和营造一个有助于使冤案得以昭雪的制度空间。这种制度空间强调的是,以个人权利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为根本,靠制度本身的力量来纠正冤案,公开更多的冤案文本,鼓励学者们对其成因和预防等问题的研究,保护新闻媒体对冤案曝光和跟踪监督的权利。因此,需要建立冤案的救济途径,给冤案的平反昭雪以制度上的保障。在西方国家,要纠正错案总是存在很大的阻力,但是,总的说来,法治国家的伸冤机制明显优于中国。现有被告人上诉、申诉、检察院抗诉、法院主动提起再审昭雪冤案的方式之外,应当适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能够主动发现冤案的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7.
浙江张辉、张高平冤案反映出我国刑事司法运行中很多普遍性问题。狱侦耳目制度的滥用是酿成此类冤案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从法制视角解读狱侦耳目,其身份具有合法性,证人证言具备证据能力,只因制度滥用才导致冤案发生。应当从明确管理部门、强化奖惩机制、加强多方监督制约、严格法庭审查等方面完善狱侦耳目制度。这将对加快侦查程序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真正还原案件事实、进一步预防和消除冤假错案、促进司法公平正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通观现代法治国家的做法,可以发现一个共性问题,即从不讳言冤案的存在,纠正冤案会给国家带来好处,使公众恢复对刑事司法制度的信心。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冤案的发生,以及在冤案发生后,全力救济当事人会重塑刑事司法的形象,正确认识冤案的最大受益者是国家,其次才是当事人。  相似文献   

19.
陈杰  秦洁 《法制与社会》2013,(29):47-48
弗兰西斯·培根说:“一次错误的判决,有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是水流,而错误的判决污染的却是水源。”反观历史冤案,可以总结出一个共性,那就是虽然造成冤案的诸多因素早已显现出来,但蒙冤者伸冤的历程却依然曲折漫长。司法被称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冤案却成为司法正义的伤1:7。如何从制度建设上有效预防冤案的发生,并在冤案发生后得到及时纠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王晓红 《中国公证》2004,(12):11-13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和基本原则.公证作为一种国家证明制度,是国家信誉和公共权威在证明活动中的有效载体,公证的信用代表着国家的信用,是信用的最高形式之一.公证部门要发挥在国家信用体系中的作用,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信用,努力构筑以公证立法为基础,以加强队伍建设和质量管理为措施,以公证风险责任赔偿为保障的公证诚信体系,从而推动公证体制改革,促进公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