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闻媒介是党、国家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随着法制的逐步健全 ,民众法律意识的日渐增强 ,新闻与法律的关系已越来越密切。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防止新闻侵权 ,避免新闻官司 ,必须强化法律意识 ,并将法律意识自觉地、充分地运用到舆论监督中去 ,维护新闻舆论监督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2.
媒介侵权行为特指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侵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新闻媒介缺乏法律意识,在对刑事诉讼案件进行报道时,一味追求所谓新闻的真实性,在报道受害人的被害经过及结果的同时,也侵害了受害人的人格权,由此引发新闻侵权诉讼。在新闻侵害人格权下,受害人可以依照《民法通则》及《刑法》保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法制新闻的舆论监督现状不容乐观。为更好地实现法制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新闻媒介必须做到新闻自由和媒介自律;新闻工作者应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职业道德;采访报道遵循事实;通晓报道权限,遵守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新闻媒介的快速发展,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的矛盾不断显现出来。透视经济学外部性原理探究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的相反相成关系,从中寻求到明确司法机关和新闻媒体的权利义务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闻侵权是民事侵权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因为媒体担负着舆论监督的神圣职责,有"第四种权力"之称。因此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时候,如何平衡公共利益(如公众的知情权)和私人利益(个人的隐私,名誉等),是我们此次讨论的题中之义。本文只针对新闻侵权事件中的责任主体问题进行较为粗略的剖析,以求给予司法实践中责任主体混乱的局面以一个相对统一的归属。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权利监督 ,它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进行监督。由于法律对于舆论监督权利的保护有限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受到侵害 ,影响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本文针对舆论监督权利行使过程中存在的侵害采访权 ,新闻侵权以及新闻报道的合理怀疑权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认为强化舆论监督应从其权利监督权力的本质特性出发 ,积极配合、保障其权利的实现 ,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调查表明,在上海这个国内经济活动最为活跃、舆论监督却乏善可陈的城市,"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传统,依然是今天的新闻从业者个人价值体系中的重要底色。对于大多数新闻从业者来说,选择从事新闻工作,更多地是出于对大众传播媒介所能够担负起重要的社会道义责任的向往,同时也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至于对名利的追逐,显然并不是选择新闻业的首要因素。这一点,正是记者作为正在走向专业化的个体,在新闻媒介实行舆论监督当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新闻侵权的定义。魏永征先生在《被告席上的记者——新闻侵权论》的前言中这样写到“:本书所要论述的,是因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发表新闻作品或者其它作品在内容方面引起侵害他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而导致的诉讼,简称‘新闻诉讼’”。孙旭培先生主编的《新闻侵权与诉讼》认为“:新闻侵权是指通过新闻媒介侵害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名称权及其它合法权益的行为。”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教授认为“:新闻侵权是新闻单位或个人利用大众传媒以故意捏造事实或报道失实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的负面效应很多,主要有虚假新闻、煽情新闻、新闻侵权和舆论监督失误等。原因在于部分新闻从业者追名逐利、不讲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不高、工作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10.
在《民法通则》没有对隐私权予以保护的情况下,将侵害隐私权归为侵害名誉权予以保护,意义重大。司法实践中发生的侵害隐私权案件大多数是因为新闻媒介不当采制、刊播有关他人隐私的内容而引起的,本文着重对新闻采访侵害隐私权、新闻报道侵害隐私权等新闻侵害隐私权行为以及侵权原因进行法律上的探讨和分析,以引起人们特别是新闻工作者对他人隐私权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略论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检察权作为一种国家权力,从其产生就代表国家享有公诉权。公诉权包括刑事、民事和行政公诉权。这是研究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的理论前提。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是对一切执法和守法活动的监督,包括对民商事、刑事、行政等法律行为和法律关系的监督。公诉权是行使法律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而检察权的法律监督本质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检察机关有必要行使民事公诉权,但其行使范围有严格的限定。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司法独立原则的确立,公诉权制度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对于公诉权本身的属性界定存在较大分歧,往往在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之间简单地划上等号,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在实践中存在的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因此,结合对集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于一体的司法实践的考察,在对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的非一致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公诉权与法律监督权分而设置的构想,以保证司法公正价值目标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社会民主的必要环节 ,党报履行正常的舆论监督是反腐败的现实要求 ,是人民群众的要求 ,缺乏监督与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党报进行新闻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为主是一致的 ,不仅与弘扬主旋律之间没有矛盾 ,而且从全局看有利于加强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党报要搞好舆论监督 ,必须树立大局意识 ,坚持真实、正义、公正、平等、理性的准则 ,提高新闻舆论监督水平  相似文献   

14.
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是一项旨在赋予日本国民监督检察官正确履行公诉权、使公诉活动反映民意的权力的法律制度。从2009年5月起,检察审查会的评议书开始具有一定的法律拘束力,能更有效地防止检察官过度使用起诉犹豫、追求"精密司法"的倾向,有利于构建当事人主义模式;救济被害人;维护国家公诉独立。但国民意志的模糊性和易变性、担任检察审查会委员的义务性、审议程序不够透明、被告人权利难救济等都影响该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能力建设,是实践“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宗旨的根本途径,是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提高法律监督水平的现实需要。要正确把握法律监督能力的内涵,不断提高法律监督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网络隐私侵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此类侵权行为常表现为对他人网络隐私数据、网络通信内容、网络生活安宁和个人网络空间的入侵或破坏。正当的网络防卫行为、享有知情权或有法律授权的行为以及经被害人同意的行为不构成侵权。网络隐私侵权责任的认定适用过错推定原则,责任承担上应引入辅助侵害责任、代理责任和惩罚性赔偿责任等。  相似文献   

17.
侵权行为的一般条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界定侵权行为并在立法上将其一般条款化,关系到侵权法乃至整个民法典的立法体系问题。传统理论将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相混淆,从构成要件上界定和表述侵权行为,存在诸多理论问题和实务弊端。在侵权行为日益增多、维权意识逐步增强的现代社会,必须将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相区分,真正从行为意义上界定侵权行为;只有针对不同的侵权行为,赋予权利人不同的请求权,并对侵权行为规定不同的法律后果,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民事权利的全面保护和救济。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我国仍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对公安执法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目前我国治安形势日益严峻、人民群众维权意识日益强烈、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工作的法律、法规适用性日益受到挑战、来自媒体等新领域的监督更加严格,这些都使得公安执法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体制、机制均不同程度遇到瓶颈,为此必须加强与改进公安机关执法能力建设,尤其是要着力推进八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行为及其责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是一种新类型的侵权行为,是中国近年来司法界和学术界非常重视的一种侵权行为。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作出了司法解释,使这种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有了初步的依据。在制定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应当进一步借鉴大陆法系侵权行为法的违反安全保护义务侵权行为的立法经验和英美法系侵权行为法的土地利益占有人的侵权责任的立法经验,确立完善的法律规则,制裁这种侵权行为,使民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完善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