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犯罪记忆检测的涵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犯罪记忆检测包括犯罪心理生理反应的诱导、测量、分析、识别四个成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犯罪记忆检测是一类犯罪心理测试,不是犯罪心理测试的全部;犯罪记忆检测可以用于刑事测谎,却不仅仅局限于刑事测谎;犯罪心理生理测谎仅仅是刑事测谎手段的一种,不能完全代表刑事测谎。  相似文献   

2.
周晖 《公安研究》2008,(9):36-40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通过相关的言语刺激,有效唤醒被测人经历的违法犯罪特异心理活动,利用测试仪提取相关心理活动信息。被测人对测试题目言语刺激的反应是被测人对测试题目言语的理解解码过程。测试中,语音、词汇等语言因素和背景图式知识,包括与犯罪相关或无关心理等非语言因素,均会以不同方式影响被测人对言语的解码,解码原理研究有助于提高犯罪心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3.
论犯罪心理测试的可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测试的科学基础是犯罪心理痕迹具有的特定性、稳定性和反映性等三个基本属性。犯罪心理测试仪的研制和应用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科学性使犯罪心理测试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犯罪心理美学是辩证认识犯罪心理世界的一个重要视角。遗憾的是 ,在传统思维的美学模型中 ,人们对犯罪审美现象视而不见 ,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甚至有意无意地否定犯罪审美现象的存在。事实上 ,犯罪审美心理广泛存在于犯罪人及其犯罪过程之中 ,其审美认识的呈现与感染、激励、发生等美学心理密切相关。任何犯罪都离不开犯罪心理动力的激发控制 ,犯罪心理唯美的逻辑动力主要表现为三种心理状态 ,即惬悦烙印心理、感兴惯速心理和复现模景心理。  相似文献   

5.
浅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刑事侦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侦查机关在运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时存在一些问题 ,侦查机关应加强对犯罪心理测试的配合。而测试人员应注意严格把握测试条件 ,选择最佳测试时间 ,结合具体情况开发准绳问题和在测前谈话和测后谈话中为测后审讯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知识对于学习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清楚的认知影响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额外变量,提高测试效度,把握主测人对被测人的影响力,根据不同被测有针对性的制订测前谈话,既能够达到测试目的,又不至于泄露信息,避免对被测者施加过强的心理压力使之产生抵触情绪。充分分析总结影响心理测试效度的因素,能够更好的优化实验过程,综合分析评判实验结果,提高实验效度。在学习好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心理学、侦查学、物证技术、法医学等知识相统一,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发挥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生理检测的主题测试结论是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反应、参照反应、基础反应的相对强度形成的,不受被测人员心理素质影响;系统测试结论是综合至少5个独立且互补的主题测试结论形成的,基本排除了随机性因素的影响,至少具备95%以上的准确性。犯罪心理生理检测结论至多理解成被测人员是否了解案情,可以做间接证据使用,不能理解成被测人员是否实施了犯罪,不可以作为直接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华 《警察技术》2008,(3):15-17
现代心理测试技术是对被测人心理信息的探查,而心理信息来源于被测人的注意。注意的心理生理基础是定向反应和优势兴奋中心。在CQT测试中,传统准绳的开发是在欺骗检验的理念下引起无辜者对准绳问题的注意,而改进准绳的开发则是在犯罪心理信息探查测试的理念下,引发有罪者在真实案件信息和无辜者在虚拟案件信息上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投放危险物质案件常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而导致久侦不破。然而,作案人在投放危险物质的过程中在大脑中形成的犯罪心理痕迹确是客观存在、无法抹去的。犯罪心理痕迹反映着作案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活动,直接反映出作案人与案件的关系。运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结合心理痕迹分析并运用认知综合测试法编题,通过检测被测人有无相关的心理生理反应来寻找和甄别犯罪嫌疑人,成为侦破疑难投放危险物质案件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犯罪心理痕迹破案,首先要充分发现和收集犯罪现场遗留的各种犯罪物质痕迹,透过犯罪嫌疑人的反常表现揭示其犯罪心理痕迹,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不同气质和性格特点分析被审讯人的心理痕迹,通过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再现犯罪心理现场。  相似文献   

11.
测谎与心理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对认知、情绪、意志、心理活动、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分析 ,阐明了心理学是测谎理论的基础 ,测谎是心理学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新形势下刑侦工作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经验,更要用科学理念指导现代刑侦工作。测谎技术作为刑侦工作的辅助手段之一,无疑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文章详细讨论了测谎技术发展历程、理论依据、工作原理及国内、外应用现状。这项新技术将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各个领域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醉酒分为生理醉酒、复杂性醉酒和病理性醉酒三大类。其中 ,只有生理醉酒的人为完全责任能力之人。原因中的自由行为是 (生理 )醉酒人犯罪负刑事责任根据的有力学说。行为人对醉酒的不同心态 ,也是考察生理醉酒中行为人醉酒后犯罪的刑事责任时 ,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黑话的使用与犯罪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话是民族共同语在犯罪亚社会群内产生的特殊变异 ,它的使用往往折射出种种犯罪心理现象。黑话的使用与犯罪心理梯度、认同心理、禁忌心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报复社会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由单个行为人策划、筹备、实施,以报复社会制造公众恐慌为目的,企图伤害不特定多数人,在同一时空区域内突发,手段特别残忍,后果特别严重的暴力犯罪。通过对近期国内此类案件的整理与分析发现,犯罪人核心表现为仇恨情绪,情绪的背后是未被满足的缺失需要,由于扭曲的认知使得犯罪人提出了不正常的诉求,最终导致需要不能被满足,结果不断强化仇恨情绪,最终导致犯案。本研究根据犯罪人的作案特点提出对重点人员、时空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犯罪心理学无论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作为硕士研究生的一个专业方向,均始于政法高校。而公安高校犯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也是在参考和借鉴政法高校相关做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学校性质和培养目标不同于政法高校,公安高校需要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犯罪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导师队伍建设、质量监控等方面突出公安特色。  相似文献   

17.
论犯罪学的恐怖犯罪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恐怖主义”、“暴力恐怖犯罪”等概念不应是犯罪学研究的概念范畴 ,“恐怖犯罪”概念才能更准确地体现犯罪学的学科特点。在这个概念体系下 ,恐怖犯罪的内涵既不同于恐怖主义 ,也不同于刑法上的恐怖活动 ;它与一般暴力犯罪的区别在于犯罪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制造出了恐怖心理或恐怖气氛 ;恐怖犯罪的目的可以是多元化的 ,政治性不是恐怖犯罪的本质特征 ;恐怖犯罪既可以是集团、组织、团体实施的 ,也可以是个人实施的。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各种实验,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技术)实际上就是心理学实验方法的一种。此项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应用已经30多年,辅助司法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案心理测试①。不仅对陷入侦破困境的案件起到很大作用,也对心理学在实战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种实验范式。对进行心理测试案件的研究发现,很多的变量都会影响到测试的结果,进而影响测试效度。被测人②的心理状态是其中很重要但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研究的领域,不仅关系到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也关系到司法领域人权和司法公正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走私制毒物品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即本罪既侵犯了我国对制毒物品的管制,又侵犯了我国的对外贸易管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醋酸酐、乙醚、三氯甲烷或者其他经常用于制造毒品的原料或者配剂进出境的行为。本罪主体既可以由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构成,也可以由单位构成。本罪为故意犯罪。  相似文献   

20.
通关邮寄渠道走私的物品价值大、体积小;走私行为十分隐蔽,往往是见物不见人。侦查方法包括:沿着“由案到人”的侦查模式,认真检验邮件,及时并案,选定侦查范围,对重点场所进行布控;抓捕犯罪嫌疑人,制定讯问策略,搜查相关场所,做好笔迹、走私物品的鉴定工作;查明案情,沿着走私链搜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