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宝塔山下.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吴家枣园,是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中的劳动英雄吴满有的家,这个村子原名叫南枣园,因为出了吴满有这位劳动英雄,而改名为吴家枣园。1946年,毛泽东亲笔为吴满有生日题词:“天下有名”,并且把刚从苏联回国的儿子毛岸英送到吴满有家里上“劳动大学”。  相似文献   

2.
吴同 《湘潮》2021,(2):32-33
毛岸英是湘潭人,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长沙。作为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时刻以父亲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8岁时,毛岸英就随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曾在上海街头流浪。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毛岸英参加了苏军大反攻。1946年1月,毛岸英回到延安,在吴家枣园“劳动大学”进修,向农民吴满有“跟班学习”,了解农村和农民情况。  相似文献   

3.
吴满有为陕西横山县人,1928年来到延安,住在延安城南柳林镇吴家棘园,因擅长农耕和经营,逐渐致富。他响应边区政府各项政策,积极购买公债,一时间成为延安家喻户晓的人物。1942年,为了对抗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发起了“大生产运动”,为实现自给自足而努力。这段时期的农村政策体现了毛泽东务实灵活的思想,即应同意农民保留生产所得的财富,以奖励其生产意愿。  相似文献   

4.
吴满有为陕西横山县人,1928年来到延安,住在延安城南柳林镇吴家棘园,因擅长农耕和经营,逐渐致富。他响应边区政府各项政策,积极购买公债,一时间成为延安家喻户晓的人物。1942年,为了对抗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发起了大生产运动,为实现自给自足而努力。这段时期的农村政策体现了毛泽东务实灵活的思想,即应同意农民保留生产所得的财富,以奖励其生产意愿。这种富民政策等于是同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生产技能以及财富创造上起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满有是一位著名的农民劳动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曾轰轰烈烈地开展过“吴满有运动”,推动和促进了边区大生产。1947年3月,胡宗南大举进犯陕北,吴满有积极支前,参加担架队,担任民运部长。在1948年4月的一次战斗中吴不幸被俘。后来,以“自首叛变”的罪名吴被开除党籍,1959年郁悒而死。吴满有是否真的叛变投敌了?这一直是一个悬案。本刊摘编此文,对弄清这个问题也许会有帮助。 边区劳动英雄  相似文献   

6.
《广东党史》2010,(4):35-35
<正>"人民政府"的称谓是由谁最早提出的?又是怎样提出的呢?谢觉哉在1944年2月29日的日记里写道:"前日座谈会上,吴满有称边区政府为‘人民政府’。"前日即2月27日,座谈会即宪政问题座谈会。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2月29日头版头条报道称:延安各界宪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曾出现过众多家喻户晓的典型人物,张永泰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农民要看吴满有,地主要学张永泰”,就是革命根据地广为人知的宣传材料和日常话语.然而,当年这两个典型人物,却在胡宗南率部进攻陕北的时候无一例外地发生了变节. 说到吴满有的变节似乎还可以理解(事实上关于吴满有是否真的叛变,目前有不同的说法),而张永泰的叛变则让曾经在《解放日报》和各革命根据地频繁出现的“张永泰道路”,在历史的激荡之下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拐点,这个中情境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或许能让人寻觅到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斯夫 《党史博览》2005,(7):11-15
毛岸英兴奋地欢呼:“只要让我上前线,干什么都行!”毛泽东不无幽默地说:“要是传到杜鲁门的耳朵里,又要说我毛泽东好战喽!”1950年10月7日晚上,毛泽东特地在北京中南海设下家宴,为即将赴东北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彭德怀送行。毛泽东没有专门的餐厅,宴会就在书房兼办公室、客厅的菊香书屋内举行。由于江青因事外出,在场的只有3个人:毛泽东、彭德怀、毛岸英。彭德怀早就知道毛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长子,但两人一直未见过面。直到1946年,毛岸英从莫斯科回到延安,他们才第一次见了面。毛岸英在延安学习时,彭德怀还表扬过他。…  相似文献   

9.
吴满有是大生产运动中著名的劳动英雄。抗战后期,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了吴满有运动,号召边区全体农民向吴满有学习,并宣传吴满有方向符合中共农村经济政策,打消农民扩大生产的顾虑,动员和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的第二次高潮。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在土地改革中出现"左"的错误,农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中共继续坚持吴满有方向,教育和组织群众恢复生产。吴满有运动是中共鼓励全体农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和保存新富农经济的具体实践,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探索,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0.
跟随毛主席从延安到北平申虎成毛主席欢宴延安枣园居民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和蒋介石反动派对我陕甘宁边区进行了严密、全面的封锁,给边区造成很大困难。当时群众公粮任务负担重,人民群众有议论。毛主席十分重视群众的反映,认为陕北这个地方人口不足140万,一年...  相似文献   

11.
正1946年1月7日,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延安,毛泽东亲自到机场去迎接。阔别18年后,毛泽东见到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不由得喜上眉梢。3月的一个下午,毛泽东在王家坪住处的院子里和毛岸英坐在石凳上谈心":你在苏联长大,国内的生活你不熟悉。中国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因此我们要了解中国革命,必须了解农村、了解农民,要向农民学习。"毛岸英同意父亲的意见,承认  相似文献   

12.
1938年春,王稼祥从莫斯科回到延安。征尘未洗,毛泽东就找他促膝谈心,关切地了解他的治病和身体状况,在苏联以及回国路上的情况和经过。 当时,朱仲丽刚来延安,是一个20出头在延安少有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她到延安先是担任边区医院外科大夫,后来又调到中央机关所在地杨家岭、枣园以及中央军委总部  相似文献   

13.
画家李琦为纪念毛主席诞辰百周年而创作的《啊!延安》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我们带着还散发油墨芳香的画作,登上了开往延安的列车,心情难以平静。 枣园看到《啊!延安》 10月18日晚,我们到了延安。第二天清晨,驱车来到枣园纪念馆。辛勤的工匠们已在叮叮噹噹敲打石板修缮枣园的小径了。看到我们,有的工匠停下手中的活儿,我们就走过去说:“我们是来  相似文献   

14.
肖伟俐 《党建文汇》2007,(10):45-45
庐山会议后,倔强的彭德怀搬出了中南海永福堂住所,到京郊挂甲屯吴家花园离群索居,开始了读书和务农的生活。但朱德还是惦记着自己的老战友和兄弟,他不避嫌,不怕受牵连。  相似文献   

15.
正1942年5月26日黎明时分,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窑洞里面色冷峻,略露倦容。他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入睡,在等候太行前线的消息。25日午夜,第一二九师报告称,八路军总部遭敌袭击,北方局总部人员分路突围。总部电台信号中断,情况不明。  相似文献   

16.
刘明钢 《党史博采》2003,(12):13-16
延安,一片思接千古,俯仰天地的神秘土地; 延安,一幅壮丽恢弘,启迪后人的历史画卷。 从1937年1月13日至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曾在这里落脚、锤炼,又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胜利。因此,延安被誉为革命圣地。 毛泽东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个春秋,先后搬了四次家,曾在凤凰山麓、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居住过。  相似文献   

17.
孟素 《世纪桥》2012,(2):25-31
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领袖,日理万机,工作非常繁忙。但不管多么繁忙,他的心里总是牵挂着人民群众,尤其是在延安期间,无论是住在杨家岭、枣园,还是王家坪,他都时刻注意密切联系群众,逢年过节总是将左邻右舍的老乡们请来一起欢度佳节。在枣园期间,他不仅亲自为老人家祝寿,而且还主动到乡里为群众拜年。毛泽东与当地的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给我们留下了向群众拜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关于毛岸英同志一封信的回忆史敬棠毛岸英从小在苏联长大,抗战期间回到延安。当时他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比较生疏,对国家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知道的也不多,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毛主席对岸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都要求很严格,对他的生活待遇和刚参加革命工作的青年一...  相似文献   

19.
正毛岸英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从小就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长大后,他好不容易才从苏联来到延安。自此,他方可以经常当面聆听毛泽东的教诲。一天,毛岸英向毛泽东请求道:"爸,我要结婚!"毛泽东知道儿子在和刘思齐谈恋爱,  相似文献   

20.
邓大姐在延安(上篇)金凤延安,中国的革命圣地。1937年到1947年,党中央、毛主席曾驻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事业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在这片具有光荣传统的土地上,工作、学习、生活和战斗过,不仅与延安和延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