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公案纷纷扰扰,多不胜数。汪精卫为孙中山起草的《总理遗嘱》是否有违背中山先生本意之处,就是其中一件。美藉华人学者唐德刚先生在谈中山先生的《民权初步》时,则毫不含糊地认为,《总理遗嘱》“漏列”《民权初步》,就是由于汪氏认为这种“小道”不能与《总理遗嘱》的经典并列所致。其实,视《民权初步》为“小道”者,又  相似文献   

2.
《春秋》1994,(1)
近年的一些出版物,提到汪精卫的职务时,说他曾任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笔者认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国民党最高领导人为总理。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国民党总章》专设“总理”一章,规定“本党以创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孙先生为总理”。“总理为全国代表大会之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主席”。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即是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这时的汪精卫仅为中央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者。他写的《建国方略》一书,就勾画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蓝图。《建国方略》一书,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三部分构成。这部书分别阐述了孙中山在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的建国方略,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4.
<正> 什么是列宁的“政治遗嘱”?列宁“政治遗嘱”的思想真谛是什么?对此国内外众说纷纭。20年代苏联党内斗争中所指的“遗嘱”,是列宁1922年12月23日口授的《给代表大会的信》,西方国家的研究中,多以此为内容。布哈林文中所指的“政治遗嘱”是1923年1月4日到1923年3月2日列宁口授的五篇文章:《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布哈林在纪念列宁逝世5周年之际撰文《列宁的政治遗嘱》,将这5篇文章称为列宁的“政治遣嘱”,并指出列宁的5篇文章“是一个完整计划的表现”,构成了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战略计划的各个有机部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又多有人把《给代表大会的信》、《关于使国家计划委员会雎有立法职能的信》、《关于民族自治化问题的信》,连同上面所提到的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于1895年2—3月间,即在他去世前的五六个月,为马克思的著作《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单行本的出版,写了一篇“导言”。这篇导言一直被不少的人们认为是恩格斯的“政治遗嘱”。在我看来,“政治遗嘱”之说并不过分。因为导言是对自1848年以来的“最近五十年来的历史”反复思考,从而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基本战略作出重大修正的结论性看法。而认识的规律是,后边的观点纠正前边的观点,而在通常情况下,后边的观点较此前边的观点更接近真理。不言而喻,对于认识主体来说,后边的观点更具有代表性。既然如此,人们把恩格斯临终前的结论视为“政治遗嘱”,是合乎情理的。  相似文献   

6.
文典 《今日广西》2014,(7):22-22
台湾传记作家王丰《蒋介石的最后岁月与真假遗嘱问题》一文讲到,蒋逝世后公布的最后遗嘱是“补写”,是台湾官方版“政治遗嘱”,不是真正的遗嘱。事实上,王丰等人所不了解的是,蒋介石有在预计将有不测之时留遗嘱的习惯,他在晚年曾数次留遗嘱,这在其日记中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7.
1895年2—3月间,恩格斯为在柏林出版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单行本写了一篇导言,这篇导言是恩格斯晚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问题的最高思想成果。1986年第一期《社会主义研究》上,刊登了王克安同志的《恩格斯“政治遗嘱”的命运与“欧洲共产主义”的前途》一文(以下简称《命运与前途》),指出应对“导言”高度重视,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对于恩格斯晚年如何看待合法斗争、“导言”的本意是什么等问题,笔者不能同意《命运与前途》的观点,认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刘瑜 《民主与法制》2013,(21):32-33
自2013年6月28日起。北京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拨打“(010)96156社区服务热线”就可以免费办理遗嘱预约登记。中华遗嘱库网络预约平台www.will.org.cn也同步正式开通。与此同时,为解决“遗嘱下落”难题。中华遗嘱库在北京推出我国首个《遗嘱证》。凡成功办理遗嘱登记的老人,均可免费领取。  相似文献   

9.
最近洪某去世,留下两份遗嘱,一份是1992年所立,明确将遗产中的八间房屋由他的两个儿子各继承四间,并办理了公证;另一份是2000年所立,指定八间房子全部由次子继案例:承。洪某的两个儿子为此发生争执。次子认为遗嘱应以最后一份为准,应由他一人继承八间房屋;长子认为第一份遗嘱进行了公证,具有法律效力,八间房屋应由兄弟两人共同继承。双方无法协商解决,故诉至法院。该案涉及的是遗嘱人立有数份内容不同的遗嘱,应该以哪份为准的问题。我国《继承法》第二十条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  相似文献   

10.
袁晓明先生在6月28日的《东方早报》上,发表了一篇《从“房奴”现象谈家庭财务计划》的文章。作者认为,“房奴”的产生除了市场和政策失误以外,当事人缺乏家庭财务计划常识也有责任。在房地产价格过高,或者还没有达到买房能力的情况下,选择买房就是自己选择走进“陷阱”。应当承认,  相似文献   

11.
杨飞 《现代领导》2014,(3):44-44
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汪精卫绝对是个高度脸谱化的人物。只要一提起汪精卫,人们的第一反应恐怕就是“汉奸”。其实,投敌之前的汪精卫绝非人们所想,非但不是汉奸,相反还算当了多年政坛上的“道德完人”,不贪财不好色不恋权不畏死.年纪轻资历老功绩高长得帅,全身上下都是光环。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后竞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投敌”.令人叹息不已。  相似文献   

12.
据《中华工商时报》近日报道,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最近在演讲时,引用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的一段论述。他说:“简要概括总理的话,就是解除传统体制对人民不合理的限制,尊重和保障人民追求幸福和自由的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手让劳动、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这就是总理向世界人民解释的中国快速发展的秘密,这也就是我认为是什么改变中国这一重大问题最好的答案、最科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据《厦门日报》、《天津日报》报道,李瑞环匿名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10年间拿出个人资产53.3万元,资助了148名贫困大学生,其中4人攻读博士。1998年他还郑重立下遗嘱,他“逝世后遗留下来的东西孩子们都不继承,全家商量好了,统统变现资助天津贫困学生”。匿名捐助而被公开,是李瑞环的秘书认为:“如今他已退下来了,我看也就可以说了。”  相似文献   

14.
《春秋》2001,(5)
孙中山先生由于长期为中国革命奔波,积劳成疾,身患肝病。冯玉祥北京政变成功后,孙中山先生应邀北上共商大计,途中肝病复发。进京后,病情危重,住进协和医院。1925年2月24日,汪精卫、孔祥熙、孙科等人来到孙中山榻前,面请总理指示数语。孙中山沉默良久,始张目谕曰:“我看你们是很危险的。我如果是死了,敌人是一定要来  相似文献   

15.
推倒“老店”为哪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城晚报》3月8日载一短文,标题为《40年“老店”亟待重修》,说的是北大经济系某教授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小组会上的发言。读过此文甚感震惊,觉得有些话非说不可。这位“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已有40年”(短文标题中“40年‘老店”’之说源于此)的教授先生(以下均称其为教授先生)认为:“现在的《政治经济学》已经不是改革的问题,而是应该推倒重来,重新编写一本与中国改革实践一致的教材。”教授先生的“苦衷”“引起了在座委员们的共鸣”。为什么“推倒重来”呢?因为“现在的《政治经济学》与现实接不上口”。为此,教授先…  相似文献   

16.
1925年2月24日,国民党人知道孙中山的病情已十分危险,极力主张预备遗嘱,以备万一危急时由他本人签字,作该党永远遵守的信条。这件事由汪精卫承办。汪精卫来到孙中山的病榻前,请孙指示数语。孙中山先是一阵沉默,接着说了一些耽忧的话。在汪精卫进一步的恳求下...  相似文献   

17.
汪精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大的汉奸头目",这个结论早已板上钉钉,尽管海内外有不少学者为他鸣冤、翻案.青年时期,汪精卫以贯虹之侠气刺杀清朝摄政王载沣(未遂);中年时期,汪精卫以凌云之健笔为国父孙中山起草临终遗嘱(成文);再加上他的伟词雄辩、英风俊貌堪称一世无几,"卿本佳人,奈何作贼",这些都是令世人痛惜其落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04年 ,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孔宪铎先生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同时推出了两本书 :一本是写给教授们读的《我的科大十年》 (修订版 ) ,另一本则是写给研究生看的《东西象牙塔》。再加上还有一本据说是写给大学生的《背水一战》(香港三联1997年版 ) ,可以说 ,孔宪铎为他的听众们完整地演奏出了从“大学求学经验”到“大学办学理念”的“三部曲”。读罢这些书 ,一位历史上的教育家的身影不觉浮现在眼前 ,那就是创办南开大学的张伯苓先生。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 ,在“大学之道”上 ,孔宪铎先生在诸多方面都与张伯苓先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孔宪铎…  相似文献   

19.
网友不约而同将民意和思想的“绣球”抛向了一国总理,这一让人意外的创识表达显然值得耐心咀嚼。新华社前资深记者田炳信最近在其个人博客中建议温家宝总理开博客。这篇名为《如果温总理开个博客》的文章发表后,澈起了网友的热烈反应,绝大多数网友对此建议持肯定态度,“咱老百姓就盼着跟总理零距离接触呢,总理开博客,于国于民,大大有利。”网友盼盼如是说。(3月3日新华网、《新快报》)在笔者看来,众多网友对“总理开博”  相似文献   

20.
《关雎》是求贤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雎》是诗经中的重要篇章,按现行的看法,一般认为是有关婚姻爱情方面的诗,我则认为是求贤诗。 一、以“淑女”比喻贤人 “窈窈淑女,君子好逑”,其中“好逑”究竟是何意?请看《周南·兔置》:“肃肃兔置,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肃肃兔置,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据闻一多先生考证,“关雎”中的“好逑”同于《兔置》中的“好仇”(《诗经新义》·二南》),而且《韩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