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亚区域合作应上“六个新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认真把握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大潮流,对于实现东北亚国家合作大发展至关重要。回顾过去的发展成果,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诸多规律性的发展趋势表明,东北亚区域合作应再上六个新的台阶。第一,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应再上新的台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0年世界GDP报告显示,过去五年间,中国GDP总量由2005年的2.1万亿美元增加到5.9万亿美元,在世界各国的排序从2005年的第5位提升到2010年的第2位;占东北亚国家的比重也由26%提高到42%。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应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六个基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区域的中心位置,不仅具有发展合作、实现共赢的独特地缘优势,而且有卜大理由表明黑龙江省将在未来5~10年里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具生机、最具吸引力的地区,在东北业区域合作中将发挥“六个基地”作用。黑龙江省将在未来5~10年里成为东北亚地Ⅸ最具生机、最具吸引力地区的十大理由:  相似文献   

3.
东北亚区域是当今世界的重心,也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与潜力的地区,加强这一区域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该地区的经济规模仅次于欧盟与北美,位居第三。区域内各国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态势明显好于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俄韩等国的经济也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4.
亚洲金融危机后 ,东北亚区域合作更具现实意义。但目前东北亚合作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该地区的“结构性矛盾”及其“特殊性” ,因而东北亚地区难以建立国家范畴的合作体系。根据韩、中、日各国学者的研究 ,笔者认为 ,东北亚的合作格局应该依照时代要求逐步地实现。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东北亚地区各国政府、团体和学术界的积极努力下,区域内的经济合作方兴未艾,正在向纵深发展。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经济平衡增长,区域内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民间往来日益密切,共同利益日趋增多。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文化视角--打造区域合作的文化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洪魁  李霞 《东北亚论坛》2006,15(3):115-118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共同的文化底蕴和互信、认同的区域文化平台的支撑。东北亚区域合作步履蹒跚,也反应出深层次上对地区文化认同的差异。东北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不可能整体突破,首先在中、日、韩三国间进行经济整合最可能成为现实,但也要经过艰苦的区域文化的构建过程。各国应共同努力打造区域合作的文化基础,以文化认同促进区域合作,不求一时之功,但求长远发展。中国也需建立自己面对东北亚的文化发展战略,以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本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化,各国经济对外贸的依赖度也在迅速上升,由此引发的东亚及东北亚各国出口与进口的不平衡问题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各国日益增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上。为应对当前发生的经济危机,应努力寻求构筑新的世界经济秩序,根据国际合作整合东北亚经济发展条件,重新定位地区主义及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重新认识超越国家的地域间合作的意义以及地方政府和社会的作用,以国境周边地区为重点,加强东北亚的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蒙古国一直较为重视并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一直是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和大图们倡议合作机制积极参与者。东北亚次区域跨境经济合作需要蒙古国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我国积极推动的多条欧亚路桥通道均需通过蒙古国,因此我国参与和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也必须充分考虑蒙古国的相关战略与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不断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虽然还受到地缘政治、机制不健全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日俄关系的改善、中国政府的加大投入,将为东北亚地区在21世纪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提供机遇。21世纪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应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合作。为此,建立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机制和协商机制,形成区域经济模式和地区安全机制将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俄蒙关系与东北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和蒙古国双边关系的真正改善是在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之后。普京总统意识到蒙古国战略地位是俄罗斯远东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后开始加强与蒙古国的关系。梅德韦杰夫进一步升级两国关系。俄罗斯和蒙古国良好关系的现状和优势有助于东北亚在各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多国合作项目——图们江地区经济开发项目的背景之后,把图们江地区经济开发分为3个阶段,即起步(90年代前期)阶段、冷却(90年代后期)阶段、升温(2000年以后)阶段,着重阐述了东北亚地理中心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的火车头——延边;参考东盟经济合作的成功经验,探讨了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对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21世纪是亚洲崛起的世纪,那么东北亚地区在亚洲、在世界都将是率先崛起的地区。在未来二三十年,世界经济将会出现这样的格局: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中占第二、第三位的将会是东北亚地区的中国和日本,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中也将会有两个在东北亚——俄罗斯和韩国。  相似文献   

13.
. [9]傅光明.政府运行成本过高的深层原因与改革思路[J].改革,2002,(4). [10]朱钢.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财政缺口[J].中国农村观察,2002,(2). [11]叶兴庆.农村税费改革要有新突破[J].中国税务,2003,(6). [12]赵阳.包干到户以来又一重大制度创新[J].中国农村经济,2001  相似文献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 ,东北老工业基地被边缘化了。充分利用有利的国外市场和资源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中国东北的发展置于东北亚区域内 ,有利于东北地区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振兴和发展。同时 ,中国东北地区的振兴也为周边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能够进一步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在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北亚地区既是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地区,也是难点地区。鉴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经济实力,中国应该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性推动者的作用。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合作促进经济合作、以深化双边合作促进多边区域合作、以次区域开发合作促进整体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具体领域的合作促进全面的经济合作等,是当前中国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最佳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宋魁 《东北亚论坛》2004,13(6):32-35
当前黑龙江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 ,进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要抓住这一机遇 ,必须从国际市场的导向、全国的战略布局以及黑龙江省的主要优势出发 ,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革步伐 ,通过产业合作实现黑龙江省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的战略升级。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外向型特色产业 ,以提高企业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振兴东北”成了十六大以来的一个热点话题。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处于东北亚腹地,具有与东北亚地区广泛开展交流合作的基础扣条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东北亚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商机,将给东北亚增添新的活力,有助于东北亚地区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同时,东北亚是东北振兴不可或缺的舞台,与其合作能够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与东北亚地区的合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第三届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国际论坛,共商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大计。在此,我谨代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虽然区域合作多数以经济合作为主要形式,但IPE理论认为区域合作是国家获取财富和追寻权力的同步过程,它的实现既需要经济基础,也需要政治协调,而且政治障碍往往能够超越经济凝聚力。当前,东北亚区域合作虽然具备了经济基础,但面临着严重政治障碍,呈现出“政冷经热”的局面。依据IPE理论,东北亚区域合作进展缓慢在于缺乏国家间政治协调,使国家的经济行为受制于区域政治关系和权力结构。因此,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协调是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区域能源合作系统是个复杂系统,其演化过程符合复杂系统的运行规律.对国际典型区域合作系统的演化轨迹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对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启示:经济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合作系统的演化轨迹要经历从企业合作到产业合作进而到国家合作的过程,应选择技术合作作为切入点,围绕能源产业链的相关问题进行合作,并设计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