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政党执政规律与执政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是政党的最高逻辑。政党与执政党大不一样。政党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的突出现象。政党执政具有规律可循。苏共的执政得失、工人阶级政党的执政实践和世界政党的兴衰成败,既有自身的特殊性,也有许多共性,比如执政党要赢得民众支持,必须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经济发展与执政地位的巩固不一定成正比;执政党要扩大群众基础,但执政党的党员数量与执政基础不一定成正比;执政党对公共权力的控制无处不在,但执政党与公共权力有一定的边界;公民社会的成熟程度,与执政党的成熟程度成正比。政党执政的规律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执政经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剖析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前的局部执政,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30年从自在执政到自觉执政转变的两大阶段,党的主要执政经验是:必须重视民心、民主、民生;必须统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必须处理好执政党与政权、执政党与参政党、执政党与社会(人民群众)、执政党与法律等重大关系;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相似文献   

3.
政党认同是一种心理认同,表明对政党的一种信任程度。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群体政党认同程度的高低直接关乎执政党执政基础的稳固与否。而公务员群体作为执政党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该群体的政党认同至关紧要。问卷结果表明,公务员对党、党的政策、党政关系、党群关系的认知较为深刻。对执政党态度总体呈理性信任,大部分公务员认为执政党总体和谐,但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通过落实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加大治理腐败力度、提高民生幸福指数,来增加群体政党认同是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和历史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历了革命根据地的局部执政、在过渡时期的全国执政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国执政三个执政阶段。根据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长期实践,党执政的基本经验是:重视民心、民主、民生;抓好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不断从自在执政走向自觉执政;正确地处理好执政党与政权、执政党与参政党、执政党与社会(人民群众)、执政党与法律等重大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三个层次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我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人民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共同使命。要坚持多党合作,则既要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也要加强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参政党加强参政能力建设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参政党自身建设的一项最核心、最根本的任务。在我国的政党政治运行中,必须坚持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参政党的参政能力建设互相促进,这是我国政党制度存在并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及社会治理的成效,人们总是将目光投向执政党,关注执政党在协调和处理社会的效率与公平关系上的执政方式、执政方略、执政手段、执政理念等等是否科学化等问题上。的确,当今世界是政党政治的世界。如果说国家是一部机器,政党就是这台机器的发动机。当执政党在社会领域中能够给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供给,使人们能够有尊严的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时,执政党也就找到了使自己保持生机与活力的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视域中中共执政合法性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合法性是执政党对有效政党权威的必然应答。中国共产党具有丰厚的合法性资源,社会变革使得其执政合法性面临新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合法性的现实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立足根本,抓住重点,强化核心,走和谐发展之路来加强和巩固执政合法性。  相似文献   

8.
执政自觉是决定政党执政成败的重要思想前提,虽然它并不是每一个现代执政党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但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通过暴力革命取得政权的政党而言.能否真正在思想上完成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身份转换(而不仅仅是获得执政地位),从而自觉遵循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治国理政.可以说事关成败生死。中国共产党60多年执政的坎坷历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国内形势的日益复杂,无疑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不断提高执政自觉.建设一个真正强大的执政党.这些都需要从历史中汲墩经验教训与智慧.  相似文献   

9.
执政党树立法治取向,是从传统党的建设向现代政党治理跃升的重要指向。中国执政党治理的相关问题必须置于法治视阈之下加以深入研究。政党与国家的关系大体可以归为间接型和直接型两大类型。中国政党制度下,执政党建设状况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那种政党与国家间接型关系要更加显著。改革开放后执政方式转换需要在政党治理上作出回应。政党治理不能拘泥于自身范围的单向思维,政党、国家、社会的复合结构要求执政党调整内部治理的方略。政党与国家直接型关系下紧密而适度分离的原则,对中共转换执政方式和自身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法治视阈下中国执政党治理必须处理好执政党的主张与国家意志、党的制度化建设与国家法治化、党的纪律与国家法律、党的领导者个人意见与权力公共性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是一篇洋溢着民生幸福与法治尊严的纲领性文献。本质上,追求民生幸福与法治尊严是十八大报告的核心共识,具有深远意义,将深刻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执政理念、执政目标和趋向。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和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适时和科学地为共和国的发展选择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千难万险,使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不断由胜利走向辉煌。引领共和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需要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2.
浅析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网络中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适合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具备的特征和当前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各类办公机构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怎样增强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提高时间运用和工作效率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案件中,当机动车与其所有人处于分离状态时,应当对传统责任主体认定依据进行合理反思,并应该引入控制力和收益这两个标准,对机动车与其所有人的分离状态进行类型化分析,从而得出由实际控制人承担主要责任,由所有人根据过错程度和收益承担连带责任或者补充责任,以实现机动车损害赔偿中的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证据的基本属性,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颇有争议。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三,即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有观点认为,证据的基本属性有二,即客观性和关联性。证据的客观性体现了证据的哲学存在性,为人们认识和把握证据的关联性提供了认识论;证据的合法性为人们收集、固定和保全证据提出了程序上的要求。在特殊情形下,某些不具备合法性或不具备客观性的材料仍可作为证据使用。证据的关联性才是证据的唯一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借鉴了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做法,提高了对检察官公诉职能的要求,即要在法庭上亲自举证,通过事实说服法官,有效的行使国家追诉犯罪的职能。然而,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侦检关系的规定,造成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不仅难以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于公诉职能,而且有时还相互擎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检察官的公诉职能。通过考察国外的做法,我国应重新调整侦检关系,强化公诉职能,加强检察权对侦查权的控制,完善我国侦检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保荐职责的核心是上市公司信息公开担保义务.违反这种法定义务,构成对投资者知情权的侵害,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对这种特殊侵权行为应采用过错推定的归责原则,由保荐机构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同时要厘清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与上市公司以及其他中介机构之间责任的边界,以保证保荐人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方法以促进"正当性"判决的获得为目标,而依据解释学及哈贝马斯的真理共识理论,判决的"正当性"来自于相关主体的共识。运用共识理论可以对具体司法过程做出融贯性解释,并可得出诸多具有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咸安区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精简机构、降低管理成本的相关精神,开展了以乡镇撤并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取得了显著绩效。但其间也存在着若干问题,如:加剧了乡镇工作人员精减与公共事务增长之间的矛盾、基层民主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乡镇规模扩大给老百姓办事带来不便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